标题 | 又是芦叶飘香时 |
正文 | 刚刚入夏,就品尝到清香甜糯的粽子。 初夏,家乡的湖沟港汊中,芦苇正疯了般的长着。苇茎突突地上窜,包裹在苇茎上的淡绿色苇叶被初夏喷薄的阳光利索地一层层剥开,一片片青绿而修长的苇叶便婆娑在夏日的风中。这时,家乡的人们便三三两两提了个竹篮去采收新鲜的苇叶,回家包粽子。 儿时的我,常和同村的小伙伴去采新鲜的苇叶,嘻嘻哈哈中我便采得一大篮苇叶。刚采回来的苇叶较脆,不能直接用来包粽子,需用开水焯一下,焯过水的苇叶柔软且透着成熟的青色。这时,妈妈会用一把小刷子轻轻刷洗掉每一张苇叶上的茸毛和浮垢,剪去鞘柄和叶尖,包粽子的重要材料就准备好了。接下来便是要准备糯米了,包粽子用的糯米是有讲究的,记得家乡出产的俗称“三粒寸”的糯米应该是上品了,绵白细长的米粒似老鼠的牙齿,糯性特强。扎粽子用的绳子也是有讲究的,得用生长在水边的一种蒲草,早几天割来晒干,用水浸泡后的这种蒲草根根柔韧且透着清香。于是,一个木制的大澡盆,盛满浸在清水中的苇叶,一个竹米萝,装满掺杂着紫红色红豆的绵白的糯米,一枝竹筷,昏暗的灯光下,慈祥的妈妈正在包裹着我的童年记忆。 一串串粽子被挂起,一缕缕思绪被牵扯。 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江上,忧国忧民、报国无门的屈大夫,仰天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吟诵着《离骚》,含恨投江,带走了一腔幽怨和热血,留下了亘古不变的赤子情。 原不是被我们食用的粽子已幻化成一个季节的符号,一种精神的代名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粽子的清香中,我们遥祭先人;粽子的清香中,我们憧憬未来。 2009-5-3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