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大西北,一个千年的故梦
正文

大西北是汉唐故地。

这里,曾经周人从这里出发,开始东征商纣;曾经是嬴政横扫六国的后方基地;曾经寄托着汉武帝安邦定国、开疆拓土的梦想。

对于一个就久居于家乡的人来说,一次远行,是精神的远游,也是一次心灵的吸氧。

因为某种机缘,去年八月初我离开草木葱茏的巢湖岸边,向西北作了一次远行。

列车经过平畴沃野的江淮大地和黄淮大平原,大小城邑相望的中原大地,所见的是无限的绿,是膨胀的生命活力。

对于到西北去,我的心中有一种朝圣般的神往和期待。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这片神圣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楚汉相争,逐鹿中原,胡汉相争,交流融合,玄奘西行,终取真经,汉唐盛世,泽被华夏,在这里你能与两千年的永恒记忆相逢。

车过天水,已经是早晨六七点了。晨曦微明,抬头望远,是一片辽远的苍穹。视野中的色调已经不再是绿了,而是大片大片的黄中夹绿。绿色随着列车的西行越来越少,黄色越来越多。正午时分,刺眼的阳光下,目光所及的是没有草,没有树,没有生命的绵延的黄土山。灰黄色的山,苍苍茫茫,一望无际。大海中海浪般的黄土山,起伏绵延。无数条蟒蛇似的黄土山,首尾相连,像刻印着岁月痕迹的沧桑的父亲般的脸,沟壑纵横,偶尔的出现一条混黄的快要见底的水沟,两边才有田园和稀疏的村庄。湿润过杏花春雨,领略过稻花涧溪,从人烟稠盛的鱼米之乡来到这里,第一次看到黄土高原,尽管先前有些心理准备,但我还是被眼前所看到一切而感到从未有过的震撼,我们的大地母亲竟然有这样干瘪憔悴的面孔?

我知道,这片土地曾经“羊马衔尾,群羊塞道”。这片经过亿万年黄土堆积而成的高原是我国农业和蚕桑业的发源地。春秋时,整个黄土高原林茂草丰,气候湿润,河水清澈见底。秦帝国奖励耕战,统一华夏,为一个强大的文明的蓬发提供了条件,也开始了征服黄土高原的进程。西汉时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垦荒运动,为反击匈奴进行物质准备,最大规模动员七十万人开垦黄土高原。莽莽森林消失,农田遍布。后来,草木越来越少,农田也由多而少,风沙一过,掩埋大半。清澈的黄河也进入了大量泥沙,终成悬河。连千年帝都的西安,汉唐盛世的长安城,没有了繁荣富庶的关中平原的支撑,干旱的土地让她在唐以后便跌入了“废都”之境。

我也知道,曾经孕育文明奇葩的幼发拉底河,也因过度砍伐和放牧造成了水土流失,使两河携带大量泥沙淤塞了灌溉的水利工程,随后人口渐稀,文明颓废。黄河文明呢?

那么,到底是生态退化导致了文化的衰败、文明的湮灭,还是文化的衰败、文明的湮灭导致了生态退化?

列车渐行渐西,太阳也渐渐向西沉。但是,火热的阳光依旧炙烤大地,四处所看到的依旧是没有绿色的土地,土黄的天和土黄的地交织在一起。

华夏文明早期的历史其实是西北大地的编年史。从先秦到汉唐,这块土地演绎了多少华夏文明的辉煌,丝绸之路,敦煌,长安城,大雁塔……。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繁荣之后,文明在历史的碰撞中渐渐破裂,式微的命运应该是无可挽回了。生态的变化导致了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东移南下。苏州园林的艺术光芒掩盖了大明宫殿的辉煌,秦淮河的艳影遮盖了华清池的霓裳,杭州西湖吸引了更多中国文人的目光。干裂的土地上只能留下千年文明的背影。

很遗憾,我这次西北之行的终点站兰州到了,下次有机会再向西北做更远的行走吧。兰州这座沿黄河滩兴建而成的城市,四周是绵延的黄土高原。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这座城市不是“汉子”便是“大哥”。走进城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宽敞整洁,市场繁荣,竟然和内地城市没什么区别,层层黄土山中竟然有这样的城市?原来,兰州和其他他西北的城市一样,是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流血流汗才建起来的。

我想,敢于直面现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不断地接受挑战是中华民族赢得未来的精神支撑。欧亚大陆桥十几年前就横贯东西,辽阔的新疆由于这条路向西和广大的中亚国家进行广泛的经贸文化交流,前景广阔;粗犷的西北人和全中国人一道在戈壁和荒漠中建成了座座城镇;三北防护林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有效地改变了沙进人退的状况;西气东输的管道从大西北已把气输送到上海……

这些天来,我又从各种媒体看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现蓝图,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成绩显著、再造秀美山川的战略坚定不移,中亚的天然气已经经过西北通向内地……

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已经重建,新的民族复兴的精神已经重塑。

大西北,一个千年的故梦,在干裂的土地上一定会生长出新的梦想,我坚信。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6: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