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纪实小城背篓事
正文

那天清晨,我隔着浓雾从窗下望过去,便见到那群背篓被客车灯光照得透白的身影,在安静的街上被无限的拉长,一直蔓延到东边晨曦初露的地方。

在这个鸡鸣三省的小县城里,背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县里的各个乡镇,其中大都因为生活所迫,而选择这份职业。他们带上自己的背篓,来到城里,专门为人从事短途的运输工作,并以此来赚取微薄的收入。

然而,县城与农村,城里人之于乡下人,一个是油,一个是水,根本无法形成自然的揉合。以至于,其中的界限,无形的差距,以及被职业身份所拉开的距离,常常像一直无形的手,将县城里的工作以及生活,划分到不同的层次中来,接而又给予不同的评估和享受。

我在县城里上高中时,曾有一夜,为观察背篓的生活,而选择住在临车站的旅社里。清晨,熙熙杂杂的一片汽车鸣笛声响过后,乘客陆续下车,他们赶往城里来,大都带了乡里特产。这时候,背篓们就会一群涌上去,问是否要背东西。他们问寻的时候,大都带着笑意,笑里还会有一丝卑微的祈求。

他们是否能够揽得这份活,全凭主顾的性格和自己的运气。所以往往,他们主动去询问,都是碰了壁的。因为要背东西的乘客,一下车来就会可以伸手向着对面一挥,示意某个背篓过来,讲好价位便装了东西起身了。

然而背篓是从不会讲价钱的,主顾说多少,也便算是多少,因为主顾会以不背了作为砝码。所以,县城里,至今背篓的工费还是那么的低。通常是不论东西的多少,轻重,主顾也只是给五元钱,顶多是路远一点,楼层高了,会加个一块或者两块钱。

如果说只是一个人,那这点微薄的收入还能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存。然而大部分的背篓,却仍然挑着家庭的重担,孩子上学读书,父母养老,等等一系列的开支,都从他身上剥取。

所以背篓们从不住旅社,他们的家在黑暗的桥洞里,用简陋的锅碗瓢盆撑开的住所。他们白天里就躺在车站的角落,汽车的尾气将他们层层掩盖。他们有的人来时,还戒了烟,实在瘾上胸口时,就几个人合伙买一包最便宜的,来打发这想抽的念头。

其实,背篓不怕收入低,不怕生活差,不怕辛苦劳累,不怕分吹雨打,他们最怕的,是在城里遇到同村里的人。他们曾经的时候,也堂堂正正的扛过锄头端过犁,和村里人不分高低,共同从事着平等的农业劳动,一样吃着杂粮五谷,养儿育女,孝敬父母。现在呢,他们来到城里,赶着这样的一种活,这样一种别人认为是低人一等的活,每天还要卑躬屈膝,嬉笑着看主顾的颜色。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尊严,被无形中削去了一大截。所以见到村里的人,总是哆哆嗦嗦,有的话也不讲,只是一味的沉默,像是等待着上级的发落。

逢年过节的时候,背篓们也会回家团聚,但是他们回去又回到城里时,村里人却不知道他们曾回来过。仿佛他们,值不起坦坦荡荡,一定要默默无闻一样。

这,是一个时代对背篓的折磨,对这个群体的压迫。

他们是农村人,去城市里,被城里的人只当作一种工具。本以为来的地方,某个小山村,会给予他们丰厚的同情和安慰。然而当他们偶尔回村里时,收获的只是一盆凉水泼来的冷漠。他们感觉被一片土地抛弃,被一个生母抛弃。

所以这样的压力,常常促使一个背篓体味到这种压力和处境后不断逃离。往往,当他们能够一个月三五几十有一点盈余时,他们就会为这逃离做了准备。他们会在一年半载后以他们的结余作为路费,往更远的地方去了。所以,在县城里,几乎找不到两年以上都干这活的背篓。逃离的逃离远方去了,新的人又会加入,成为新的背篓,又做着如此的循环。

他们这种逃离,却是一种自求的解脱。

然而我却尚不知道,这样的循环何时才能终止,也不知道,一座城抛弃一群背篓需要什么借口,更不知道,一座城收纳一群背篓需要什么理由。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4: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