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足迹(五)
正文

第五章

张伟上彭塚小学已经是二年级了,带二年级的是个男老师,姓丁,是抗美援朝的复员转业军人。他待学生十分和蔼,课余时间,常常讲一些战斗故事给孩子们听,因此,学生们都很是喜欢他。

张家塆在彭塚小学读书的就只张伟一人 。张伟上学要经过两个大冲和两个山岭,小路崎岖,路程很远,如果绕着走大路,就更远了。无论冬夏,张伟只身一人,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吃点早饭就上学,下午日落西山才回家吃中饭。风和日丽还好说,如遇风雨雪天,只能赤脚、蓑衣上学。等到了学校,衣服差不多全湿了,可他从来没逃过课。

张伟学习也挺认真,各门功课,尤其是语文、算术,都很好,因此,科任老师都十分喜欢他。

一年以后,公社又在公社所在地曾家店的供销社西边盖起了两栋土木结构的稻草房,用作教室,以便附近的孩子方便就读,起名为曾店小学。

为了上学的方便,张伟便自然地转回到曾店小学读书。

两年以后,曾店小学又把旧校舍推倒,在原教室后面建起了新校,虽然仍是土木结构,但是,此时的曾店小学,今非昔比。虽说是稻草房吧,但每个教室的土墙壁上,前后都各有两个很大的窗户,窗户上还安着玻璃呢!而且教室也十分的宽大,坐四五十人不在话下。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既宽敞又明亮。操场上竖起了篮球架,教室门前修了乒乓球台……课间休息、体育课上,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

不久,学校调来了许多新老师,新调来的校长,姓伍,名正才,高高的个头,一脸的麻子,头戴黑毡帽,说起话来,轻言慢语,面带微笑。老师们当面称之为伍校长,背后都叫他伍麻子。

这时正值公元一九六五年,张伟读六年级。新来的语文老师姓贾,名叫建寅,二十多岁,中等身才,圆圆的脸,学生头,说话漫条斯理的,一副学生相。贾老师城北人,是本县重点高级中学毕业的高材生,在校成绩非常的优秀,高中毕业后,本应进大学校园学习,却因为是地主成分,因此未能如愿。当时缺老师,所以就选择了教师职业,被分配到曾店小学。

贾老师擅长文学,也懂琴棋书画,尤其是他的一手美术字,写得非常漂亮。正楷、行书、草书、隶属、篆体写得铁画银钩、惟妙惟肖,如同石印的一般。

更让学生们佩服的是他的课堂上的教学,他教学生识字写字,不是简单地教学生读写,而是把生字的读音、形状、意思以及怎样运用结合在一块教,学生们在学习生字的同时,就了解了它的意思,知道如何使用;他教学生读课文,强调要用普通话,有表情,不准拉腔唱读。这些要求,学生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因此,感到特新鲜。你瞧贾老师的范读,一篇课文,一首诗歌,哪里读得快,哪里读得慢,哪里读得轻,哪里读得重,贾老师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他读起课文来是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学生听得是如痴如醉,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学生们都很喜欢他。

贾老师的学识、他的文采影响了他当时的不少的学生。多少年后,当年的学友聚在一起,每当提及此人此事,都记忆犹新!

算术课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进教室,等候老师的到来。不一会,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向教室走来。瞧他那动作:手拿课本,张开双臂,昂首阔步,两只小辫在脑后上下左右地摆动,活像一只轻盈起舞的小燕子。老师往教室门口一站,刚才还闹哄哄的教室,突然一下子安静了。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位新来的算术老师。她,白净的脸庞上透出红扑扑的脸颊,一双水淋淋的大眼睛,两只小辫扎在脑后,外戴一顶绿色的军帽,一身草绿色的军装,腰系一条军用皮带,活像一名部队文工团的女战士。

女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好。女老师自我介绍道:“同学们,我姓邵,名吕英。”说着,在黑板上写下了邵吕英三个字。继续说道,“我刚从县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这里教书,从今天起带你们的算术。虽然我是老师,但比你们也大不了多少,又是刚从学校出来,你们管我叫老师、叫大姐都可以,以后咱们就一块儿共同学习!”

邵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下来,邵老师开始给大家上课了。

邵老师李家市人,出生革命家庭,父亲是区里的干部,时年二十一岁。

贾建寅、邵吕英,两位年轻的老师,同代一个班级,在教学上,班级工作上,班务活动中,不免要经常的接触交流,不久便彼此都很了解。无论从文化程次,还是从看社会、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都非常一致。遇到问题相互讨论,休息时侯一块娱乐,工作上互勉互助,生活上共同关照。贾建寅换了衣服,邵吕英就悄悄地拿过来洗;邵吕英的作业没改完,贾建寅便默不作声的给批阅。时间一长,便日久生情,两人的感情从了解到关照,再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

当时学校没寝室,多数老师都分散在公社各单位住宿,贾老师便安排在公社大院内。

当时的公社大院,是由多间屋子围成的一个带“口”字形的院子,正门朝西,正门的左边是电话室,当时公社没有独立的邮局,全公社所有的电话,都由这里传出。右边是公社党委办公室。坐北朝南的那条是各个科室,坐南朝北的那条是公社机关单位宿舍,与正门相对的——坐东朝西的那条,便是公社大礼堂。大礼堂有五六间房子那样大,可以容纳五六百人开会。礼堂的北端,有一个两间房子大的,用土垒成的主席台,主席台后是个小小的化妆室,一般公社召开大小队干部会议,或者有什么文艺演出都在这里进行。贾建寅的寝室便在主席台后边的那间小小的化妆室内。

一天晚办公结束后,俩人一前一后地走出办公室,向宿舍走去。

街道上一片宁静,只听见草虫的阵阵鸣叫声。月光照在那白色的土地上,显得格外的亮堂。

邵吕英几步追上贾建寅,兴奋地对他说:“今日的月光多美呀!小贾,时间还早,咱俩何不在月光下散散步?”

建寅回转身,拉住了小邵的手,连忙回答道:“美哉、善哉!真是求之不得。明月高照,又有美女佳人的陪伴,散步在乡间小街,岂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说完,冲着小邵美美的一笑。

小邵挽住小贾的胳膊,两人便肩并肩地,漫无边际地散步在街头,月光下留下了他俩并肩散步的美丽的影迹。

他俩边走边说笑,谈工作、谈生活;谈理想、谈人生;谈过去、谈将来,两人谈得津津乐道,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当谈及自己的时候,小贾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如今我们都大老不小了,早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己的事儿也应着手考虑了!”他停了一下,继续说道,“可是,何时才能找到自己那称心的伴侣啊!”

听罢此话,小邵的脸胀得通红红的,他抬头看了小贾一眼,鼓足勇气说:“那个人是有,要靠自己用真心去寻找!”

“人海茫茫,去何方寻觅?” 小贾不知是出于心底,还是开玩笑,他接过小邵的话茬,说了这么一句,并且把声音拖得老长。

小邵迟疑了半刻,也怪声怪调地回应了一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你要找的梦中情人,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说话间还带有点娘娘腔。

“真没想到,上天有眼,你就是我的白雪公主!”小贾说完,欣喜若狂,他转过身来,一把拉住小邵,然后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是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

一天晚办公后,小贾正准备走出办公室,却听见小邵的呼唤声:“小贾,等一下,我有事找你!”

小贾停了下来,等小邵收拾完东西,俩人才一起离开办公室。

路上,小贾问道:“小邵,你找我是啥事?”

“我……我……”

“什么事?快一点说嘛,怎么支支吾吾的?”

“我,我最近几天觉得胃口不很好,总想要吐的,但是又吐不出来。吃饭时感到这不好吃,那也不好吃。从早到晚总是昏昏欲睡,就好像熬了几天几夜似的。”

“没着凉吧!”

“哪里让它着凉?你看,这么暖和,我还穿得这样多!”

“那明天就找医生看看吧!”

第二天,小邵很早就起床了,他洗漱完毕,就看医生了。

卫生所很近,就在供销社后边,小邵走不到几步就到了。

卫生所刚开门,值班的是一位老中医,他见小邵走来,便热情地接待了她。

小邵说明来意,老中医便给小邵把起脉来。

许久,老中医才抬起头来,对小邵说:“姑娘,没问题,没问题!你的这不是病!”

“不是病?那是什么呢?”小邵不解的问。

“那是恭喜你有喜啦!”老中医的一句话不要紧,小邵却犹如晴天霹雳,差点儿没昏倒过去。“怎么会这样呢?我怎么就这样倒霉?要是让人知道了,我没结婚就怀孩子了,我怎么做人,我的父母又怎么做人!?这叫我怎么是好?”小邵心想。

看着小邵一脸为难的样子,老医生安慰道:“姑娘,不要太着急,有事慢慢来,没有过不了的坎!”

小邵听后,心里稍稍平静了一些。她抬起头,望着老中医,恳求的说:“老先生,我求求您,这件事请您暂时不要传出去,我会记住您的好处的!”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3: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