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空将忧乐寄登临
正文

往事如风,历史的旧事往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是,有一个人却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这个人就是明朝武昌县令李有朋。他的事,至少不能让现在的鄂州人淡忘。

明隆庆四年(1570年),李有朋从家乡浙江东阳出发,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武昌(今鄂州市)。作为即将赴任武昌县令的他,心中尚怀着沉重的悲痛。此前,他以举人身份曾担任福安县令,然而不到两年时间他的母亲就逝世了。他立即辞去县令,在家丁忧守制三年之久。守制期刚满,朝庭就督促他前往湖北武昌县赴任。武昌,对他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那时的武昌,正是满目的荒凉。接连几年的水灾,生民流离饥溺,过着依草蔽木,不获安堵的日子。李有朋走进破旧的武昌城,看到一群群衣衫褛滥的灾民正沿街乞讨,市面的米价正在飞涨,他的心一下子又沉重了许多。走进县署,只见庭院长满荒草,"腐材不设墙壁,败瓦不避风雨"。他长叹一声,真没想到,具有千年历史的吴都古城竟衰败到如此的境地!

望着衰败的古城,看着流离的灾民,李有朋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县令的责任。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救灾民于水火,重振古城之 雄风。他搬下行旅,便单车孤棹阅灾访困,一直到深夜归来,顾不得一路劳顿,立即向朝庭申报灾情,请求赈灾。在他的反复催促下,朝庭终于"发谷三千以赈之,民甫更苏也"。安顿灾民后,他立即号集乡民修筑石盘堤,重修南湖堤,并亲自督建从武昌前往江夏的水陆交通要塞丁桥,为来年的防汛作好充分的准备。

时运不济的李有朋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上任的第二年却遇上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地处长江边的武昌县浸泡在一片汪洋 之中,那一场大洪灾在李有朋的描述中,至今还让人心惊肉跳。李有朋在{辛末阅水灾记}中写道":辛末夏淫雨浃旬,湖江为一。水浸及江岸,及衢,及邑居之半,惟县治以陡西山幸末胥沦。予涉渡剑之台睇之,则由武之南山,际黄之北山,西抵江夏之龙泉营山,渺然三湘七泽不可涯矣。惟山峰百十点散落波中,累累若青螺曝日。"这一年的洪水不仅来得猛而且来得早,正是五月下旬,初生苗禾,积为腐草,卒岁民粮,滥作鼠粮。李有朋心急如焚,及时冒着生命危险去察看灾情。这一次他从县衙出发,乘船至碧石渡,翻白雉山,越灵溪,前往太和青峰山。在青峰寺草草夜宿后,又乘船渡粱子湖至月山。再经月山出樊湖到达长江。一路上,李有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在看完灾情后曾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感叹。"嗟呼!民当斯时,鱼鳖阶庭,风波衽席,室庐奄弃,林麓侨栖。虽骨肉幸存,而松楸不保,虽釜尚在,而囊中已空。或卧不帖身,或衣不蔽体。或联新荷以祈雨,或结茂树以巢云。或汛澡器以采菱于无涯之津,或荷耕锄以取蕨于连云之栈。飘泊之比邻,如同舟楫。咫尺之旧宇,若隔蓬瀛。况奸宄之乘机,寇盗之挟势,虎狼之吞噬,官吏之催征。伤哉,痛哉,民罹此苦不如无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李有朋虽然是一名封建官吏,但他对民间疾苦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无奈朝庭腐败,而他又官小位卑,势多掣肘,只好把洪灾的恢复寄望于"当道之禹稷",其命运何其悲也!

可喜的是,李有朋虽生不逄时,但勇于与命运抗争。他在恢复两年的洪涝灾害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渔米之乡的武昌很快恢复生机。在数年的执政中,他响亮地提出,不尽民之力,不尽民之才,不尽民之情。让邑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一直到万历三年(1575年)武昌县成为繁荣江南的县邑时,李有朋才开始实施一个宏大的工程,这就是重建武昌城。

武昌城,古老而悠久。早在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81年),楚王熊渠封其子熊红为鄂王时,就在此地附近修筑鄂王城。及至汉朝,汉将灌婴在鄂县(今鄂州)又修筑新城。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于222年在灌婴所筑旧城址上再次大兴土木,营建城池。他广造楼台亭阁,修筑吴国都城。孙权取"以武而昌"之意,命名武昌城。并在此建都称帝,使这里成为东吴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隋朝时,又对武昌城进行扩建。可惜到南宋时期,武昌城已毁灭殆尽。南宋武昌县令薛季宣在{吴墟赋}一文中曾写道"余此游兮穷远目,下不见人兮上不见屋,虎之迹兮衡从聚落,蛇游故宫兮兽驰大麓。寄余意兮四达之衢,不知泪之盈襟兮俄失声而以哭。"及至明代,武昌城已几成废墟。李有朋于万历三年号令万人重修武昌城,使这座历史古城重焕生机。李有朋亲自督造,仅仅用八个月的时间便筑起了一座坚固的石城。李有朋在{建城纪略}一文中写道":城之建,前迎湖,后俯江。左临马坡,右枕竺山。形势环抱,实为胜区。列四门,南曰拱岳,北曰朝京,东曰通淮,西曰望楚。"李有朋修建的这座石城,一直到现在还留下许多遗址遗迹。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李有朋担任武昌县令时还修建了凤凰塔,澄清楼,不尽亭,卷雪亭,怀坡亭等胜迹。当时辞官归隐的鄂州人孟仿为此写了一篇{澄清楼记}并赋诗一首赞美李有朋的政绩,李有朋在回赠孟仿诗中写道:'自愧平生怀范老,空将忧乐寄登临。"读此诗,我不禁对李有朋的人格魅力肃然起敬。据说当年李有朋离任武昌时,万民相送并为他立祠传扬。百姓心中有杆称,在百姓心中永远期盼的是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啊。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名宦功卿巳如过眼云烟,他们留给我们的记忆又有多少呢? 而像李有朋这样一个七品芝麻官尚能萦回在我的记忆里,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但是,我相信,李有朋以一个封建官吏的勤政爱民形象已深深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