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在世界屋脊上行走
正文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而地处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每每让人心驰神往。

2007年8月6日,我在九寨沟小住数日后,返回成都前往西藏。7时50分,我乘成都至拉萨航班,于9时50分到达拉萨机场。也许是高原反应的原因吧,踏上西藏的土地,便令人飘飘欲仙。蓝天、白云、黄土,在赤色的阳光照耀下,涂抹出一幅色彩鲜艳的高原风情画。置身其中,一种油然而生的神秘感迅速穿透全身。正是这一股神秘的力量驱使我开始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次高原行走。

(一)

我把行李草草地丢在下塌的西藏大厦,便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直奔布达拉宫。那是我长久向往的地方。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沿北京路从西向东,远远就看见布达拉宫耸立在红山之上,红白相间的宫墙,金碧辉煌的宫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巍峨壮观。

穿过布达拉宫广场,到达布达拉宫脚下,便是一个叫“雪”的地方。沿着“之”字形的阶梯路曲折而上,穿过一段幽暗的阶梯式复道,眼前便是一个大平台。据导游介绍,这个平台叫德阳夏,是专供达赖喇嘛及高级僧俗贵族观看藏戏和歌舞的场所。每年藏历12月29日,藏族人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成千上万的藏族儿女在这里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登上一段短而陡峭的木梯,便进入了白宫。这里是西藏历史上举行重大政治宗教盛典所在地。我一穿过门厅,便发现墙上绘满了多彩多姿的绘画。令人感兴趣的是,一组描绘唐太宗五难婚史和文成公主入蕃图,唯妙唯俏,活灵活现。东大殿中悬挂有一幅同治御笔的“振锡绥疆”匾。四周墙壁上壁画斑斓,引人注目。有一组“猴子变人”的传说壁画,让我感叹不已。要知道,达尔文出生时,这幅画已出现了数百年之久啊。真不敢相信,充满智慧的藏人在远古之时,就已发现了人类进化的秘密。

白宫之西是红宫。红宫供奉着8座达赖喇嘛的灵塔。最为壮观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与大殿上下贯通,金光闪烁。高达15米的灵塔全部用黄金包镶,仅镶嵌的名贵宝石达1500余颗。其建造之奢侈,装修之豪华,让人叹为观止。红宫的画廊上描绘了数百幅精美绝伦的壁画。其中一组“五世达赖喇嘛觐顺治皇帝图”,详细描述了五世达赖喇嘛入觐顺治皇帝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当年难得一见的生动场景。

在布达拉山顶,保存有吐蕃时期的法王洞和观音殿。藏语分别称之为“曲吉竹普”和“帕巴拉康”。法王洞在布达拉山顶的岩洞扩凿而成,传说这是松赞干布静坐修行之地。洞中至今还保存松赞干布用过的炉灶、石锅、石臼,而在法王洞上方的观音殿供奉的一尊佛像,传说是松赞干布的本尊。藏人坚信,这尊佛像法力无边,所以将之供奉在布达拉之巅。

站在布达拉山顶,拉萨尽收眼底。在世界屋脊上的这座高原城市别具风情。大街上,一排排以黑白为主基调的房屋让人生发出神秘莫测的幻觉,而一行行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侣穿行其中,则让人有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至于那些熙熙攘攘的虔诚礼佛的信众,更让人感叹宗教的神奇魅力。

(二)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神权中心,那么罗布林卡则是西藏的政权中心。8月7日,我一大早便赶到罗布林卡,一睹西藏这片“珍宝园林”的风采。

罗布林卡是拉萨拥有绿色最多的地方,而绿色的林荫,对拉萨来说,是最尊贵的人才会享有的奢侈品。这里是历世达赖学习、生活、念经修法和处理政教大事的地方。

进入大门,是一片西藏很难以见到的水榭、楼台和亭阁。靠西的以金色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高墙深院,金碧辉煌。它融西藏文化与近代建筑为一体,展现着浓厚的民族风情。宫殿里有一组由301幅画而构成的西藏历史壁画,生动地刻画了西藏从远古至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最后一幅毛泽东主席接见达赖和班禅的壁画,让人感慨万千。

离开罗布林卡,我又来到了大昭寺,这是西藏最古老的建筑,也是西藏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据说唐贞观二十一年,嫁给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在吐蕃王朝迁都拉萨后,见民生疾苦,灾祸频发,便利用她在唐朝所学的风水之术进行观象堪舆,结果发现吐蕃地区形似仰卧的罗刹女,地处红山东南的卧塘正式罗刹女的心脏之处,塘中的泥沼水便是罗刹女的血液。文成公主建议在此填湖建寺,镇伏妖魔。松赞干布大为赞赏,他赶来成群的山羊驮土填湖,并以此基建造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此地果然风调雨顺,百姓平安。于是,大昭寺从此成为藏民心中的福祉所在。

大昭寺前,人头攒动,信众如云。那些千里迢迢跪拜而来的朝拜者,在这里闭目合掌,然后全身匍伏在地上,虔诚地祈祷佛的保佑。转经回廊上,一排排信众手中不停的摇动着“转经”,口中不断地唱涌着佛文,一个挨着一个,永不停息地环绕而行。他们执着的信仰,让我顿生敬畏。

大昭寺堪称西藏的艺术宝库。这里留下了有数千件唐代以来的铜造佛像,有数百轴稀世的珍品唐卡,有数十籍珍贵的朱印《大藏经》,每一件藏品都是价值连城,珍贵无比。

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见证着唐王朝与吐蕃会盟立誓,永结和好的历史。站在碑前环望围绕大昭寺转经之路形成的八廊街,我仿佛听到了一代又一代朝圣者那永不停息的脚步声。正是他们坚韧的信仰,踩出了这片文明的土地。如今,这片街区已成为拉萨古老文明与商业气息的聚集地,默默向人们诉说着西藏的历史变迁。

(三)

离开拉萨,我一路向北而行。

茫茫的藏北高原神奇壮阔。在这片巨大的旷野上,高山草甸与戈壁荒漠相伴而生,河流湖泊与雪域山峰相映成趣。荒漠草甸处,夏草雪莲迎风摇曳,山川河谷中,野牦牛、藏羚羊绝尘而去。大自然的造化神功,时时让人啧啧称奇。

沿青藏公路前行,首先到达的是德庆。听说这里有一座著名的活佛转世的楚布寺,我便沿着堆龙曲朔溪而上,寻找这一千年古刹。

楚布寺隐藏在楚布河上游的大山深处。很早以前,这里曾是苯教的风水宝地。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成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主寺。史载噶举派的创建人都松钦巴于南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兴建该寺,那时他已80岁高龄。楚布寺建成后,84岁的都松钦巴告诉弟子,他圆寂之后,将乘愿再来。他死后,他的弟子按照他的嘱咐寻找到一名灵异儿童,并确认为噶玛巴的转世化身。这名灵异儿童就是后来被元宪宗蒙哥册封为“国师”的噶玛巴希。噶玛巴希圆寂后,他的弟子按照他的遗嘱“拉朵方向必出一继承者”而寻访到下一世。从此,寻访活佛转世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个至高无上的宗法制度,而楚布寺也成为西藏活佛转世第一寺。

楚布寺四周被吉钦波神山环抱。山上至今还保存有天葬台。也许是受佛教“舍身伺虎”故事的影响吧,楚布寺历代僧侣圆寂之后,便赤身裸体放置于天葬台,让成群飞来的秃鹰饱食而去。他们放弃自己的躯体,而祈求灵魂的永世。望着天葬台上空几只飞旋的秃鹰,我蓦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悲凉感。

一路继续北行,到达羊八井。这片严冬热地,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上是隐入云端的千年积雪,山下则是雾气蒸腾的滚烫温泉。方圆40余里,处处温泉喷涌,形成云缠雾绕的奇美壮观。如果不是旅程的安排,我真想美美的在这里泡一泡温泉浴,一解旅途的劳顿。

在羊八井前往当雄的路上,有一座直插云天的雪峰,隐藏在不断翻滚的白云之中。山顶上千年积雪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美轮美奂,令人拍案称奇。这就是著名的念青唐古拉高峰,它的海拔高度达117米。当地藏人告诉我,在这座山上居住着念青神,身穿白色的衣服,骑着白色的骏马,时时在山中巡护,据说他是纳木错的保护神,威力无穷。

翻过海拔4900米的纳根山口,我一下子被眼前奇特壮观的景色惊呆了。只见一碧万顷的纳木错湖如同地上的一片蓝天,在横卧数百里皑皑雪山的映照下,瑰丽迷人。她是那样冷艳照人,她是那样宁谧沉静,她是那样辽阔博大,她是那样肃穆神秘。走近她,让你陶醉;再走近她,让你震撼;继续走近她,让你敬畏。如果说人间真的有仙境,那么纳木错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壮美的人间仙境。

(四)

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在这里相互交会,造就了这片土地的神秘而壮丽。

沿着川藏公路向东前行,一路上奇特变幻的雪山、冰川、急流、飞瀑、烟云、雨雾、加上点缀其间的神庙、古寺、民居,构成一部“蒙太奇”手法的绝美风光片。

经过达孜、墨竹工卡,翻越米拉山口,眼前便是一片绿洲。被称为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就在我的前方。

不过,在前往林芝的路上,有一处绝美的风光不容错过。它就是名闻遐迩的巴松措。

巴松措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与纳木错相比,巴松措倒像深藏在深山中害羞的少女。她是那样的纯洁,又是那样的清丽。看到她,让你赏心悦目,终身难忘。

天上是洁白的云,远处是银色的雪山;山下是绿色的林海,山中是湛蓝的湖。浓艳的色彩对比,让你惊叹大自然造就的伟大艺术。而躺卧在山中的巴松措此时此刻是那样宁谧、寂静而安详。那清澈见底的湖水,那一飞而过的小鸟,那摇曳风中的山花,那横卧渡口的小船,那静守湖岸的小木屋,这里的一草一木,足以让你沉醉终生。

巴松措湖心有一个小岛,上面有一座宁玛派的古寺。古寺前摆放一组高昂的男性生殖木雕,引得前来一群游玩的少女面带桃花,春情萌动。一群男子则羡慕不已,纷纷站在木雕前合影留念,似乎想借助它一展男人的雄风。然而,在宁玛派看来,世界万事万物中,男性生殖乃生命之源,他们只是表达一种对生命的崇拜。

恋恋不舍地离开巴松措,我又一路驱车前往林芝。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林芝成为青藏高原上一块独有的绿洲。这里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竟然在高原上创造了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奇迹。

林芝行署所在地——八一镇,被称为“高原明珠”。这座高原新城在参天古木的环抱中,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宽敞的广场,笔直的道路,林立的楼房,让现代都市与远古文明水乳交融地完美结合。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八一镇,更加耀眼夺目。

八一镇郊的巴结村,有一片茂密的古柏林。古柏林中有颗“巨柏王”直插云天,气吞河山。据导游介绍,这颗“巨柏王”树龄高达2500年以上,树高达50米,树围达18米。我们一行10人沿着树干环抱,竟然没有合围。望着历尽沧桑的古柏,我陡然产生一种人生的苍凉。与这颗巨柏相比,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该是多么的短暂,又该是多么的渺小啊!

(五)

在林芝美美的睡一晚上。第二天,我又驱车沿山南线返回拉萨。

经过米林、朗县,到达加查。加查县城安绕在奔放的雅鲁藏布江边。早就听说加查的石锅做出的饭菜特别可口,我忍不住在这里停留下车,寻找一家藏家酒店大饱口福。果然名不虚传,刚坐下不久,店主便抱出一个沉重的石锅,黑糊糊地,上面散发着令人垂涎的香气。石锅呈圆柱形,底大口小,外环有精美的雕刻图案,造型古朴。店主告诉我,这个石锅的原料是在附近5000多米的高山上采集的水成岩石做成的,用这种石锅煮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特别保温,是真正的高原“食宝”。

石锅做出的饭菜,让我胃口大开。一阵狼吞虎咽之后,身上散发的热能一扫我旅途的疲惫。我又一路前往,寻找曲松的拉加里王宫。

拉加里王宫地处曲松县的南侧。传说在公元10世纪时,雅砻河谷的一部分原吐蕃贵族,拥立吐蕃王朝末代赞普达摩赞普的两个孙子先后来到此地,这两个孙子后来分别建立了雅砻觉沃王朝和加里寺。他们自称所建的王宫为拉加里,意为“神赐的加里”。这座王宫虽然历经战乱,但至今仍然保存有“扎西群宗”和“甘丹拉孜”两座完好的宫殿。宫殿装饰豪华,金粉堆沥,斑斓炫丽。具有明显的汉藏文化相结合的建筑风格。

结束拉加里访古,我又前往琼结寻访藏王墓群。在琼结县宗山西南有一片黄土岗,一个又一个平台式丘陵连绵其间。咋一看,还以为是一片普通的小山丘。但导游告诉我,这是保存完整的21座古墓,里面葬着吐蕃时期的普赞、大臣和王妃。主峰之下,那个最高大的平台土岗,便是赤德松赞墓。而旁边那个封土平台,便是著名的松赞干布墓。据说松赞干布墓上原来有一座古庙,里面曾供奉有松赞干布生前用过的金盔甲呢。

吐蕃王朝选择远离拉萨的这片土地作为陵寝之地,却依然逃脱不了毁灭的厄运。在公元9世纪发生的一次奴隶暴动中,这片藏王墓被洗劫一空。如今只剩下这些一个又一个荒凉的黄土平台供人凭吊,悲矣!

(六)

从拉萨往西,是日喀则地区。

沿雅鲁藏布江西行,一路途径浪卡子、江孜、白朗,然后到达日喀则。

逆江而上,奔腾而下的雅鲁藏布江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如吼的涛声,如泻的飞瀑,如中流砥柱的巨石,张扬着雅鲁藏布江狂放不羁的个性。而两岸沉睡的雪山,更加映衬出雅鲁藏布江的躁动不安。

与雅鲁藏布江的个性完全相反,位于浪卡子县境的“圣湖”羊卓雍湖则以千万年的沉静而令人神往。喜马拉雅山长年的冰雪消融,形成了这片巨大的内陆湖泊。这片碧蓝清澈、瑰丽多姿的“圣湖”,以她博大的胸怀,静静地守候着一批又一批飞临的候鸟,繁衍着一拨又一拨游动的鱼群,滋润着一片又一片茂盛的森林。

在“圣湖”湖滨,有一片一望无际的天然牧场,绿草如茵,马羊成群。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这里俨然就是一个恬静的世外桃源。

翻越卡若拉山,到达历史悠久的江孜县城。这里曾是后藏最繁华的城镇,是拉萨前往亚东、日喀则的重要交通枢纽。江孜生产的“卡垫”最负盛名,卡垫就是藏毯,由当地人用粗毛手工而织。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纷纷抢购。

然而,对我来说,更感兴趣的则是去寻访著名的宗山抗英战场遗址。远眺宗山之巅的江孜古堡,我仿佛看到了1904年那场血与火的战斗。那一年,英国侵略者从亚东一路进犯江孜,遭到西藏军民的顽强抵抗。然而,在先进武器与落后的土枪对决中,藏民在浴血的战斗中无一生还。那是一个民族的殉难,其悲壮惨烈,让人仰天长叹。

从江孜继续西行,我来到了喜马拉雅山下的日喀则。日喀则是藏西最具风情的高原古城。城西日光山上的溪卡桑珠孜宗城堡依山而建,气势雄伟,被人称之为“小布达拉宫”。城堡将日光山头环抱其中,高低错落,回廊曲径,连接成一片楼外楼,宫内宫,殿中殿。整个城堡成为一座西藏建筑艺术的精典之作。

在日喀则遥望世界之巅的珠穆朗玛峰,只见冰清玉洁的珠峰耸立在白云之上,在蓝天的映衬下,他像一个身穿素衣的仙子站立云端。太空岁月,寂寞无边,站立在地球之巅的白衣仙子啊,你俯瞰人间时,不知有何感想?

仰望珠峰,我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感叹大自然的伟力神功,一次又一次地产生出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我情不自禁地像藏民那样跪在雪山下,对着神圣的珠峰长拜。

我默默地祈祷,愿珠峰保佑这片祖国的大好河山,愿珠峰保佑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幸福安康。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