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人本纪 |
正文 | 诗人本纪 诗人世事,可入传奇;恩公至伟,当列本纪。 ——题记 今年八月我和唐老师相约在避暑的苏马荡见。我们这对相别近五十年的师生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惆怅和悲哀,因为此前在万州举办纪念秦伟德恩师八十诞辰,走散47年的秦老师回到亲友和师生中间。 我在《晴朗的诗,晴朗的人》中,记述了我同秦老师唐老师的深厚交往。读了《秦伟德和他的学生们》一书,特别是听了唐老师以及恩公胞弟秦嘉德先生的追述,我才真正认识到恩公平凡中的伟大。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中有本纪、世家、列传。其中最高档次是本纪,专写国家首脑,是帝王的传记,故称为“本纪”。不过也有例外,如《吕太后本纪》、《项羽本纪》,吕雉、项羽都不是皇帝,但其传记也称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秦老师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那个年代的诗歌领袖,具有“皇帝般的领导力”,因此我在题记中曰“恩公至伟,当列本纪”,毫无过之;而且他传奇的诗人世事,又无异于一部人间悲喜剧! 一 盘点国人的精神文化传承,我历来以为,中国是盛产思想家的民族,春秋的孔子和老子这对双子巨星,映亮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和思想品质。《史记》中有一则非常精彩的记载,年青的孔子向老子讨教礼学,老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这话,不愧为教诲世人的千古名训。一个了不起的优秀商人,深藏财富而不显摆;一个有修养的君子,内藏道德而不张扬,大智若愚。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 我跟秦伟德老师学习诗歌的时候,他是四川最年轻的诗人,在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但他从来不矜不伐,圭角不露,不向人提及他的诗歌荣誉,就连我这个入室弟子都不知道他究竟写过多少诗作。现从嘉德先生的回忆中才大吃一惊——短短十余年里他写有五百多首新诗,在《川东日报》、《中国青年报》、《草地》、《奔腾》、《旅大文艺》、《四川日报》、《重庆日报》、《西南文艺》、《红岩》、《四川文学》、《万县日报》等报刊发表一百余首,无人能与之比肩。这令我们这些后来者都望尘莫及! 秦老师所处的时代,是激情飞扬的革命诗歌年代。但他的诗风明显別于其他诗人。他的诗歌,立意新颖高远,抒发的情感真挚热烈,极富感染力。表现诗的形象和意境,情景交融,新美明丽、语言生动流畅,无不与读者共鸣共振。秦老师的诗并非写成后就拿去投稿,他是有计划有针对性投稿。比如巴山老根据地诗抄系列组诗,在58年红池坝时就写出来了,他想等适当的时候投到当时中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期刊《诗刊》去。不料大概是62年左右一个朋友偶然在他寝室看到了,就把其中的《布谷》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发表在《万县日报》上。为此秦老师很不高兴,因为当时严禁一稿两投,这样就打乱了他的投稿计划。这组诗,奠定了秦老师巴蜀诗坛的翘楚地位。叙事中抒情,抒情中叙事,将情感、意象和理态推送到诗画境界。《将军岭》中“回首告别巴山,一片红色乡土,雪飘风吼云涌,树顫草泣河哭。”“白云升上高空,望淮海硝烟涌簇:快回来呀,快回来打开这红色地图!”这样奇巧的唯美构思,这样有色彩有动感的诗歌物语,是秦老师诗作的亮点。 几十年了,我读秦老师的诗歌,总感到他在所有诗人中,对于诗歌意象的把握,不仅在那个时代是一种超越,现在看来,仍然是对中国新诗的一大贡献。我们通常说的意象,就是融进诗人灵感里的物象,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描绘。世上万物,宏观至天地宇宙,微观至一草一木,皆为物象,只有注入诗人的情感,才升华为意象。秦老师的本领,就是将客观形象诗化,赋予其艺术生命。脍炙人口的《布谷,布谷,布谷》即为经典例证。诗中用布谷鸟起兴抒情,串联全篇,该诗分为四节,两句一段,每一段起句和每一节收尾第一行皆用“布谷,布谷,布谷”六字,全诗最后一段索性全用“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布谷!”。这是我从未见过的诗歌语言表述。在著名的巴山老根据地诗抄之《冯铁匠》中,他是这样写的: “叮噹,叮噹,叮噹, 叮噹,叮噹,叮噹。 一把把锄头在大铁锤下变样。 叮噹,叮噹,叮噹, 叮噹,叮噹,叮噹。 一把把马刀在大铁锤下闪亮。 叮噹,叮噹,叮噹, 叮噹,叮噹,叮噹。 旧世界在大铁锤下颤抖。 叮噹,叮噹,叮噹, 叮噹,叮噹,叮噹。 大铁锤迸出了斗争火光。 叮噹,叮噹,叮噹…… 叮噹,叮噹,叮噹……” 秦老师把打铁声反复入诗。“叮噹”在铁匠铺是声音,在秦老师笔下是意象,是动态的有声的意象。文见风骨,字字铿锵。这样的诗句可谓电光石火,遇见金戈铁马,遇见酒,定然火星迸发,烽烟四起! 政治抒情诗这样热情洋溢,激荡心肺,可以武装一个时代。秦老师献给那个时代的,不仅有醇厚劲足的高浓度烈酒,也有清雅细腻、六神送爽的甘露。这里我们来赏析他的两首情诗。先看《葡萄》中的两段: “绿宝石一样的葡萄呵, 你可是她水汪汪的眼睛? 脉脉含情, 向我凝视。 红珊瑚一样的葡萄呵, 你可是她胸前的项链? 由于内心的激动, 微微抖动着。”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品赏,这都是新诗中动情的上乘之作。即或在今天新生代诗人群里,也可以得到高分。再看《给牵牛花》这段: “昨晚在这里我向她海誓山盟, 没想到却让你偷偷听着, 今晨我踏着露珠走来, 你举着粉红色的酒杯向我祝福。” 喻牵牛花为粉红色酒杯,足见诗人出奇的灵感。这是在家乡诗人何其芳的诗歌中才能够领略的风味。何其芳那篇享誉世界诗坛的《预言 》,开篇写道:“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呵,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本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同样是爱情诗,都表述了诗人的感情经历,诗中的女性楚楚动人,画面和意境都非常优美,淡淡的温郁中透出一些欢快的感受,这是真正的异曲同工之妙! 我特别欣赏秦老师的诗歌,是他在诗中赋予意象以对应的浓烈情感,抒发我们生活中的人性之美。《给助产士——写在医院里之四》这首被批为“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短诗即可佐证: “我真想把你的生活写照, 但不知怎样写,怎样描, 衬托你该用呱呱坠地的婴儿? 还是该用母亲幸福的微笑? 看见你背着接生箱出门,哦,我想起了, 我该描写那黑夜、风雪、小道…… 然后描写母亲怎样亲吻婴儿, 然后描写你怎样深情的微笑。” 秦老师的诗,无论是政治抒情诗还是生活情趣诗,都如同美酒佳酿,回味久长,不可不饮。他的诗被同时代不少读者争相传诵。当年故乡另一位著名诗人张永枚回来采风,打算写国际主义战士、牺牲在万州的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由时任教育局巡视员的秦老师陪同。秦老师写了一首《在苏军铜像前》,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记忆里;一位后来做了副市长的领导干部,十年后都能够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二 恩公学的是地理专业,毕业后在万县一中做地理教师,后调到万二中改授语文。他声情并茂的讲课,年青英俊的形象,是同学们挥之不去的记忆。他上课只需两支粉笔,一本语文书,讲起课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 据赵永华同学回忆,秦老师一手潇洒的粉笔字,一口幽默的语言,都让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 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我的胞妹亦为该校学生,她记得当年听秦老师的课,不仅教室里的听得如痴如醉,就连在操场上体育课的其他班学生都被吸引,爬到教室窗台下,踮起脚听。当时还没硬性规定要用普通话授课,但秦老师一口流畅的普通话,深入浅出绘声绘色把课文讲得神采飞扬。 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深受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文革中却因诗歌而招祸,因才华而蒙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明明是“三热爱”的诗歌,全变成了“三反”大毒草,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还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加上给苏联妇女杂志寄过诗作,又被说成向苏修某杂志投稿,被扣上“里通外国”的罪名。新中国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成了时代的罪人,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到批斗迫害,身心备受摧残。那些“革命群众”还用棕绳把他捆起再浇水折麽……他因为受到的打击和刺激太大,引起内分泌失调,患上了不治之症。这场由嵯峨楼阁上的巨人挥手发动亲自领导的“大革命”,史无前例,不知把多少人变成了鬼! 前面说过,秦老师的诗歌,大部分是革命题材,只是写作手法推陈出新,别具诗风。他倾尽心血写革命根据地的老赤卫、老红军、老八路,写工人、农民、士兵,写昔日的苦难,写今天的幸福。“从巴山到延安到北京,屈指多少征途!从昨天到今天到未来,老一辈多少叮嘱!”“蓝,是映进了水兵的军装。宽,是向水兵敞开了拥抱的胸怀。深,是为了蕴藏水兵对祖国的爱。”“也许那红红的苹果,已托上中南海的案桌,伴着毛主席彻夜不眠的思索,直到星星熄灭,朝霞似火。也许那甜丝丝的果汁,正滋润着勘探队员的心窝,激励着将青春献给塞外的儿女,把昆仑千里冰雪踏破。”这些诗,是秦老师创作的主体元素。试问革命群众,请教伟大导师,这些诗哪一行那一句反了党,反了人民,反了社会主义?我的无知的朋友啊!你知不知道由于地理原因,我们中国版图历来有“雾重庆,雨桂林”之说,秦老师一首诗写了山城的雾,就是在用雾在射影什么?还有更叫人啼笑皆非的,1958年他根据甘祖昌将军回乡当农民的事迹写的《布谷,布谷,布谷》,诗中“一个绝望的贫农/呆呆地望着田土”,“苦呵!苦呵!苦!”明明是写将军参加革命时农村的苦难情景,竟然被拉到解放后的六十年代,成了污蔑贫下中农的罪证!批斗会上秦老师只分辨了一句“我那是58年写的呀”。他怎么可能预料到国家在后来会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但是不由他分说,时代孽种们要把他斗倒斗臭。他被监视起来,不准外出,不准和任何校外的人接触。连亲人的来信都被怀疑是通风报信,要追查! 一个正直的诗人,一个有着刚劲骨质的知识分子,怎能忍受人格尊严遭此践踏? 他愤怒了,他逃到北京上访,他要平反!终于在年,那些强加给他的莫须有的罪名通通被推倒了。他也昭雪平反了。可是秦老师蒙冤受迫害、被批判、被捆打、身心受到摧残精神压力巨大, 一年多后被捆绑的部位开始感觉疼痛,针灸、膏药都不见效的情况下,去了医院检查结论是:“右肱骨转移性骨癌”,原发病灶不清,既不能作手术,也不能放疗化疗,从发病到去世只有短短几个月! 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要为恩公讨个公道。从嘉德先生《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及祖辈们》等文献中,我才知道其实秦老师果真家世不凡。其父秦宗仲先生,字培吾。1909年出生在现在的丰都县包鸾镇弹子台官仓坪下坪。幼时入乃父所办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蒙学课本。1923年只身到县城县立小学求学。翌年开始大量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和陈独秀、胡适等革命先行者的著作,探索救国救民道路。1927年春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共产党并兼任团的工作,这期间任过上海沪西区团的区委委员及大夏团中心支部书记。为在家乡丰都发展党的组织,他辗转丰沪两地,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天,党组织决定派他赴苏联学习,终因行船被官府查禁未遂。随后又被派往家乡工作,任中共丰都县北岸区委员,公开身份是金盘乡小学训育主任,肩负北岸革命活动的指导工作。就在这年秋天,南岸的崇德乡一带地下党组织武装起义,结果被团防局勾结杨森部队镇压而失败,秦宗仲奉命安置掩护好几位同志脱险撤离。 1929年,在秦宗仲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他的一个同学朋友这时正在负责国民党县党部的工作,由地下党县委决定,派他以朋友的关系去接近并协助其工作,以便利用国民党招牌来掩护党组织活动。但是后来省委派人来川东视察时认为这是对国民党妥协,是一个大错误,结果责任落在秦宗仲的头上。当时又没明确处理,他自认为是组织派的,不是自己私自作为,也就未申辩。过后组织就再没有喊他作什么事情,他自己亦认为组织关系还存在。直到他返上海复学时还未获得与组织的联系,才明白是被留党团察看了。从此与组织脱离关系。但在上海原先的同志与他私人友谊尚存,对他的思想和为人比较放心,凡是他们在活动时遇险的人,都到他的住处横浜路129号来躲藏。 由于及其严格的纪律,组织上的过错从来由个人埋单。但其父脱党后仍以自己的各种身份为地下党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秦培吾参与了涪陵地下党在涪陵丰都交界的土地坡暴动,负责后勤保障,并在起义失败后成功掩护组织者田鹤鸣转移和妥善掩藏安置其余同志。此事直到80年代才从涪陵党史资料中披露出来。 1938年平都中学创办,他任校长。在上海同时参加革命的老朋友老革命朱泽怀由汉口步行回到丰都进行革命活动。朱泽怀是大名鼎鼎的无人不知的共产党员,在家乡却无人敢聘请他任教。可秦老先生毅然聘请朱泽怀为平都中学第一任教务主任。不久,就有青年学生奔赴陕北,这事惊动了县政府,县长把秦老先生叫去质问:“你不知道朱泽怀是共产党哇?”“知道哇,不仅我知道,世人都知道。我们老同学啦,又是家乡人,现在他落难,没有人肯帮他,我不帮谁帮啊,帮帮忙理应如此,人之常情嘛。” 老先生在平中任职有十二年的光景,聘任了六任教务主任,有四任都是共产党人,教师中共产党员亦多。老先生曾向他们说过:“为了确保你们在丰的安稳,在从事自己活动时应考虑给我一点对付县党部的余地。” 40年代初期,秦宗仲为了学校的生存,加入了国民党。他号召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抗日报国。1945年春,他自己也参加了青年远征军,在其总政治部作中校组员。几个月后因要随军队转移,他不愿离家太远,又辞职回到平都中学继续任校长,并兼任了约五个月的三青团丰都分团筹备主任。也就是这五个月筹备主任职务,解放后被误为反动党团骨干而遭治罪,蹲了八年大狱。 1985年3月20日,四川省人民法院涪陵分院作出:“撤销原四川省人民法院涪陵分院1951年9月9日所作刑事判决,宣告秦培吾无罪”的裁定。至此,秦培吾的反动党团骨干罪名获平反昭雪。后来中共丰都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撰党史,撰写了《丰都早期革命志士,办学兴教知名人物》为秦培吾銘立传略,公开出版发行,缅怀他传奇的革命人生,客观公正评价了他对党作出的贡献。 这就是秦老师的父亲。一个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仁人志士竟成了一本难念的经,让秦老师背了一生黑锅!秦老师的母亲也是一个进步女性,早年加入共青团。在重庆二女师时到过刘湘衙门请愿,任过重庆妇女会代理主席。因为无休止的被通知到郊区某某处开会,严重影响了读书。想到好难得凑了点学费念书却常常被开会耽搁了,她为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感到焦虑。在一次开会后回来的路上,她在同行者中抱怨了一句:“这星期又没有上到几堂课啊!”从此过后就再没有人喊她开会了。她后来才意识到是那句话的后果。 关于恩公父母的曲折经历,这里不再赘述。我要为恩公申辩的还有那条“里通外国”罪状。五十年代的中苏关系,是同志加兄弟的双层关系,两党两国不仅意识形态,就连伟大理想和道路都是高度一致。本人从少先队员起就知道当时主导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流,就是这种“中苏友好”“万古长青”的政治伦理观,诸如慈母等大多中国公民以“中苏友好协会”会员而自豪。两国一直互派留学生,还允许通婚,亲上加亲。秦老师的诗投递给苏联刊物,不正是为祖国争光的举动吗?但在是非颠倒的年代,时间空间、社情民情、人际关系、国际关系都是一团乱麻,百口莫辩,您能理得清说得清吗?连彭德怀元帅奉中央之命同赫鲁晓夫有过三次会面,都被定罪为“里通外国”,可怜我们一介书生恩公伟德啊,您是在那个整人都不脸红,无法无天的浩劫里典型的牺牲品! 三 19世纪初期,英国出了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写下了《唐璜》名著。他叫乔治·戈登·拜伦。我特别欣赏他“逆境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通道”这句话,醍醐灌顶,旷若发矇,不知照亮了多少游弋于世上的路人。 秦老师就是逆境里走出的具有坚强性格的天才诗人。他在童年尝尽艰辛,从贫困和祸乱的交织中穷识人生启蒙。家里共有十个兄弟姊妹,1950年春天开始,爸爸就断断续续“被学习”了,家里的一切就由妈妈承担起来。妈妈从四十年代就没有在社会任职工作了,这时一下子整个大家庭重担落在她一个刚进不惑之年的妇女身上。政治上被剥脱;经济上毫无收入;社会上被歧视;思想上压力很大。母亲去农村接受“农民兄弟”无休止的的盘查和斗争,家中最小的才三四岁,姊妹们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钱没有,粮食又缺,一天三顿饭改为两顿,家里大大小小七八个孩子缠绕着妈妈,妈妈不是整天在重压下接受农会斗争,就是整天在忙碌中寻找生活出路。随后房子被征收,只得到处租房子,母亲摆摊求生活,日见凋敝十分艰难,每天两顿饭还常常是下顿不接上顿。后来就干脆多掺几瓢水,把稀饭煮清些,可多吃几顿。喝着近似米汤的稀饭,大家越来越感到饥饿难忍。嘉德和小妹忍不住,不管姐姐们怎样打招呼,还是不时偷看着门外解放军吃的馒头包子,不由得口水长流的死死盯着他们。 这是一种怎样的惨景啊!是人都会由此而生无穷的悲哀,都会在心里哭泣。 在学校住读的秦老师,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已经很懂事了。他三天两头回家来挑水,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有时还要陪妈妈下乡,去接受农会的斗争。早熟的秦老师天赋极高,多才多艺,在学校排演新剧,总是扮演英俊的解放军,他还时常讲故事,给弟妹们饥饿苦涩的童年抹上了一束光亮。后来家里实在无法支撑下去,妈妈只好把四弟送到乡下给人收养后又把三弟送到乡下。 唐老师告诉我,当时秦老师的母亲把送三弟的任务交给他。秦老师拎个包袱,装的几个高粱粑粑和弟弟的一点破烂,领着弟弟上路。一路上兄弟俩心里都很难过,血脉相连的骨肉就要分离。秦老师一会儿说几句让弟弟开心的话,一会儿又叮嘱弟弟:到了那边别人家里,要听话些哟……到了那户人家,三弟突然大哭:“不要把我送人,不要要把我送人!”秦老师噙着泪花,又把没送脱的弟弟带了回来。 悲歌当泣,远望当归。秦老师极重亲情,苦难、艰辛和亲情是他的全部家庭文化背景。在被隔离检查和监督劳动期间,他照常在给家里寄钱。当时他已失去自由,有人监管,不准私自外出上街。为了给家里寄钱,他总是预先把汇款单填好,把汇款汇费准备好,乘看守人员不注意时,向邮电所飞奔,等后面追赶的人到了,他已把钱给向柜台工作人员,又与追赶人一起回去。他在病中对唐老师说:“我好喜欢我的两个弟弟啊, 嘉德是没有工作哦,如果有工作,不管任何工作,他都会做得最好……华德也聪明、隐忍,他读完了二姐在西师中文系的全部教材和笔记,如果华德将来能自食其力就好了,若能结婚生个小孩就更好了……”动人心者莫过亲情。亲情的涓涓细流,滋养了秦老师本色的一生。他病危时给亲友口述遗嘱:“……此时此刻,我也有遗憾的地方,第一,我贡献太少,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第二,对不起妻子绍华;第三对不起两岁的儿子;第四,对不起残疾的四弟,今后照顾他的担子就落到其他兄妹的身上。”唐老师在她的回忆文章里写道——“突然,我耳边又响起了伟德撕心裂肺的吼叫:“人死了,感情在啊,……丰都的关系不能断呵,华德,华德你们要管啊……”这就是秦伟德老师弥留之际在完全昏迷的状态下最后的心声。 秦老师把这种亲和力带到他的工作和学习之中,带到他平生的为人处世之中,成就了他近乎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完美品性。 1957年,秦老师在万州一所颇有名望的学校任教并代理团委副书记。总务处没有经过学生同意,就把应该供应给学生的糖分给了教职工,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在残忍的教育制度中遭受迫害。是谓“红糖事件”,惊动团中央。镇守学校的山官大人,对于这样的学子从不施行仁政,几个学生因给学校提意见种下了禍根,毕业时一个个被剥夺了上大学的资格。在处理此事时,秦老师明确表态说“这次同学们批评学校的错误是正确的。”我在《晴朗的诗,晴朗的人》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过来人都清楚,在“反右斗争”这种政治高压下,能够说几句公道话体恤护卫弱小,是要冒风险的。从而看出,秦老师不但是一个有良知的师长,而且是挺直了自己脊梁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可惜在我们的制度设计和社会生活里,趋炎附势、落井下石、棒打同类者又着实不少。正是这些所谓的“学者”“专家”,拉低了一个民族的底气。 秦老师本人也因此受到牵连,1958年被下放到巫溪红池坝农场劳动。红池坝这个高寒山区,当时聚集了不少需要来劳动锻炼和改造思想的干部与教师。我们的体育教师张承经老师当年和秦老师一起下放。忆起在红池坝劳动、生活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在《深情怀念》一文中他这样记叙秦老师:“在那顶风冒雪,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中生活劳动,你总是那样开朗乐观,不畏艰苦,干活拣重的苦的,你体谅年长体弱的同事,来回几里路挑饮水,你总是多挑几次。 劳动之余,我俩促膝谈心,畅谈理想人生未来,你善良坦诚,见多识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你埋头写诗,常念给我听,征求意见,我深受启发,赞叹你的谦虚和渊博知识。”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乌申斯基,在他的著述中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挑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世纪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也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在秦老师诞辰八十周年纪念会上,赵永华同学动情朗读:“每每读着书稿中或率真,或愤懑,或快乐,或忧思,或调侃的诗文,深感老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强大的人格魅力。细细品读老师的诗文,用心感悟,我被老师的文字牵动着,打动着,仿佛是与老师之间的一次对话,重新聆听了一次老师的演讲,思想就于这边整理边阅读中得以升华。处于一个浮躁的世界,平时难得静心阅读,惟有此时,我仍能读出老师四十多年前教诲我们的声音。纤笔一枝谁与似?直面厄运,体验危难,超越极限。老师的诗文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把自己的心高高擎过头顶,化作黑暗中一支照明的火炬。老师的诗文让我步入老师的内心,重新认识了老师的生活哲学与处世方式。由此,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学者,以广博的知识丰满了自己的人生;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普通人,和他在一起会懂得很多为人的道理。他尊重师长,重视亲情,友爱朋友,关心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种大爱的情。在老师面前,我们深感自己学识浅薄,更不敢妄加评论老师的诗文。但我们会始终如一地以老师为荣,他的品格、他的为人,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他的诗文也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说起赵永华同学来,当年还有这么一件事。有个数学老师知识丰富,教学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但个子却比较矮小。 一次数学课后,数学老师刚步出教室,赵永华同学连比带画的说:他还没有我高。同学们哄堂大笑。不知那位同学将此事报告到班主任秦老师那里。 秦老师找赵永华同学谈话。赵永华当时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糟了!秦老师会狠狠地训斥我。到了二楼办公室,他心里有些慌乱。可是秦老师并没有训斥他,拉过一把椅子叫他坐下。然后和风细雨的同他谈心:人,不能以貌取人。 要学会尊重人,人重人人人重之,人敬人人人敬之!这番教诲使赵永华同学几十年都为之羞愧不已,感动不已!“漫长的岁月,老师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老师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老师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子, 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走着,走着,不停地走着。 当我疲惫懈怠时, 记忆中就会浮现起您坚定的面容, 坚毅的声音,坚韧的精神。 老师呵,您教会了我生活,教会我做人的准则!” 为人师表的秦老师,点点滴滴春风化雨,给学生灌输知识力量的同时,更注重灌入道德和品性的能量。 四 在秦老师身上,我总感到有一种内藏的定力。这种定力是他思想中的信仰,精神上的图腾。 这种信仰是什么?对秦老师来说不是虚无和虚灵。他被扣上各种帽子斗得最惨的时候,一个半月45天的假期学习中,开过他大小批判会48次。就是在这种困境里,他还给亲人写信说:“我写了好几年的诗,其中自然免不了有错误。但请放心,我对党是忠诚的,诗中绝无大问题。 不管别人怎么分析,都不能提到反党的高度。”“我工作十一年来,工作过 6 个单位,在每个单位都是积极分子,奖状得了不少,政治态度一贯是好的。运动中有人揭发我有不少反动言论,要斗倒斗臭。工作组找我查对时,我理直气壮、把那些无中生有的材料一一否决。为什么我有这样大的胆量? 这是因为我坚信党的政策是摆事实。”“我已作好了准备,如果乱把我的问题当成敌我矛盾,逼我向右走,逼我离开党,我要斗争到底。”在离开重医的路上,他嘴里还哼着《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唱段:“我为党做工作很少贡献,最担心……” 秦老师因文及祸,被划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牛鬼蛇神”在沱口学校被隔离起来,遭到残酷斗争,精神上受到严重摧残,连抽烟都只能偷偷地叫刘兴军等悄悄来看他的学生到外面去买。后来在卫校批斗会现场,赵永华同学记得很清楚,秦老师无助地坐在会场中央的一张课桌上,几天几夜的批斗,平时英俊潇洒的他变得有些面容憔悴,蓬头垢面,神情木然。一些所谓的积极分子轮番上阵,引经据典,旁证博引对他进行口诛笔伐。看着此时的老师,却无法分担他的忧伤,给予他些许的帮助,心内有些悲伤和无奈。 秦老师始终认为自己是热爱党和社主义的,不是什么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三反分子,自己的诗文不是毒草! 老师的这种态度招来了更严厉的批判和斗争。 一个当时的“积极分子”称他为顽固分子,并引用毛泽东主席的语录“顽固分子,实际上是顽而不固,顽到后来,就要变,变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对老师进行了长达数十分钟的批判。老师却不分辩一句,始终沉默着。一天傍晚,秦老师在批斗会场的教室外面来回踱着步,见四下无人, 招手叫赵永华同学过去。要他去学校外面给他买两包烟。秦老师环顾四周,对赵永华说“你认为我是坏人,是三反分子吗?” 望着老师昔日英俊而今却毫无表情的脸,赵永华同学不停地摇着头说:“您不是,不是的!我相信您! 始终相信您…… ” 秦老师所受的迫害,是一个民族在那个时代遭受的践踏,中国不少知识分子成为“黄种黑人”。然而真正有良知的同事和学生,即或是在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中,始终敬佩他爱戴他。我就是在那个时代向他学习诗歌的,频繁出入他家,向他讨教,让我受益非浅。还有我的一些老师,对秦老师更是从生活、爱情方面关心他。张承经老师和秦老师在红池坝同吃同住同劳动中结下深情厚谊,一直关系亲密。虽然不在同校任教,但出于对秦老师人品和才华的厚受,张老师把他的好同事、知心朋友、高挑的唐绍华美女介绍给秦老师,促成才子配佳人的幸福一对,享受恩爱甜蜜的夫妻生活,并留下了爱情结晶——可爱的牛儿。我们学校的唐老师不仅是人人爱慕的美女,随便在哪里都是一道最有气质的美丽风景,同时更是一位有勇气有担当的知识女性。在那个环境里,她义无反顾地把自己交给一个顶着各种罪名,受着严厉批判的男人;而且夫君的爱就是她的爱,夫君的情就是她的情,她深爱秦老师,深爱秦老师的骨肉兄弟,这些年她一直把秦老师的兄弟姐妹当做自己的亲人,与秦老师家乡丰都的关系没有中断,情感长存。 我们的秦老师,诗歌是他的毕生追求,是他骨子里的养分,唐老师则是上帝赐给他的幸福。爱情生活虽然短暂,然而那感情却是天长地久。请看秦老师患病后在上海治疗写的《病中题照》——《给绍华》: (一) “离渝去沪最难忘, 别时依依泪有光, 恶病无治何足惧, 我且观鱼黄浦江。” (二) “黄浦江畔艳阳天, 巴山可是秋雨时, 我在江上有新歌, 你若忧愁不相宜。” (三) “五年夫妻永结发, 生死相隔仍一家, 挑灯忆旧莫含泪, 笑看并蒂红莲花。” (四) “恶病缠身欲何求, 抽刀断水水更流, 只盼绍华多保重, 慈母兼父抚小牛。” 五 今年六月,在纪念秦伟德老师八十周年诞辰的追思会上,陈学华老师代年近九旬的张承经夫君痛心疾首的发言,引得山呼谷应:“错误路线,极左政策太可恶! 竟让你在心灵和身躯惨遭迫害下患上骨癌,扼杀了你的才华,夺走了你年仅 33 岁的短暂生命。 你是多么舍不得你的爱妻和幼子啊! 因为绍华才二十多岁,牛儿才两岁呀! 目睹你在病痛中忍受煎熬的惨状,我和你的另一位好友符命,千方寻求可以缓解痛苦的针药杜冷丁。你英年早逝,我们是多么痛心和惋惜啊!我的好兄弟、挚友:我和我的妻子陈学华,几十年中,一直深深地怀念你,点赞你的人品和才华。” 秦老师病重时,我从下乡的农村赶回看望他,他的面相已经枯涩发紫,但是很淡定,没听到他叫一声痛苦,只是声音有些低沉。他说:“有的才十几二十多点就死了,我没有什么遗憾,我三十二岁了,儿子都两岁了,我怕啥子。”秦老师平日极喜抽烟,我给他装一支,他无可奈何地说“不敢抽呀”。为了打破悲伤气氛,他反倒向我谈了一些个人生活和情感方面的话题。 面对死神,秦老师表现非常从容坚强。这从《病中题照》——《嘲癌》可以看出: “任你穿骨千枝箭, 任你戳身万把刀, 老子硬是蔑视你, 偏要嘻嘻朝你笑。” 他对亲友说:“人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你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击钵而歌,欢呼辩证法的胜利,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你们可以這样设想,我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去了,要很久很久才回来……”后来的日子,秦老师已十分消瘦,右手上臂长着排球大的一个包包,衣服穿不进去,只得在肩下开口补了一块。当时完全靠打杜冷丁镇痛勉强维持着。他交代唐老师要永远维系好秦家的感情;他不时用浓密的胡茬刺激牛儿柔嫩的小脸,想让只有两岁的儿子对父亲留下一点印象;他在上海回来时,给牛儿买了玩具摩托车,给侄女买了玩具荷花,给唐老师和弟媳买了绒线颈圈。即使病重他安慰人也是很有艺术的。有一次,前来照料的弟弟嘉德在里屋偷偷流泪,秦老师进来看见了却不直接劝弟弟,他做得轻松地说:“嘉德,我给你讲个故事,唐朝那个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很年轻就去世了,病重期间,他母亲很伤心,天天背着他哭泣,王勃知道了就安慰母亲说,‘妈妈,你不要难过,这是玉皇大帝看得起我,他见我诗写得好,要我上天给他写诗呢,这是去给玉皇大帝写诗啊,怎么不好呢?’那你就当我也是去天堂写诗去了吗。”接着他又话锋一转岔开:“来来来,我朗诵,你记好。” 这次在苏马荡,我和同是秦老师学生的妹妹、妹夫去看望唐老师。窥见过往痕迹,于尘世中大家回忆当年秦老师的诗歌,回忆起他教学的情景,也谈到他的宝贵品质,文化品位。谈到他的血性与骨气。唐老师说养病的过程是个考验意志力的过程,骨癌钻心的持续的疼痛折磨着他,秦老师在极端疼痛的八个月中,在医院为了不影响其他病友,在学校不影响邻居老师们休息,他硬是做到了咬紧牙关不叫出声来。只是弥留之际在断气那一刹那,他完全没有神志,突然爆发一声山崩地裂的恶喊,就此告别人间! 秦老师是诗人,病魔缠身这么长时间,轰轰烈烈的这一声喊叫是他人生绝句的惊涛,是他的诗歌最后发出的力量。他一生的句号就是雷声和涛声! 秦老师来到人世万般艰辛,走时轰烈如斯!他走后,唐老师真有天塌下来的一种感觉,当时牛儿才两岁多点。秦老师一切善后工作均由他的好友操办,他的灵位都是由任国璋老师端的。等办完丧事任老师才回到沱口初三中,他家中财物、衣物被子等被人洗劫一空。 秦老师的骨灰盒拿回后,唐老师把他放在床旁的书桌柜子里很长时间,后来我们学校的龚校医知道了才提醒她这样不妥,帮她把骨灰盒放在学校保管室的那栋房子里,以后据说有人潜入房内偷保管室内的唱片引燃了大火,保管室被烧毁,秦老师的骨灰盒也不知去向。奇人奇事,叹为观止;天地玄机,令人惊诧!为这事,唐老师很不平静,难过得哭了多次。唐老师在追思会上说:“这的确是我的错。 我当时 29岁,年轻、没经历过,根本想不到该怎样处理。我向同学们作个检讨,作个交代,我把你们热爱的秦老师弄得无影无踪了。” 读这段文字,心里非常压抑,久久不能提笔。后来翻阅一些天地命理,似乎悟出个中真谛或者天人感应。秦老师的诗以及秦老师这个人,都不同凡响,具有不可代替的价值,他用诗激荡国人魂魄,是国家信念和中华文化中少有的稀缺作品。 “夜的江面多么柔软, 像一张舒适的摇篮。 点点渔火熄灭了 渔人悠悠走入梦幻。 轻轻地摇吧,轻轻地, 摇去他白天的疲倦。 但愿明朝丰收的鱼儿, 就像这水波月色金光闪闪。” 这是秦老师生前最喜爱的一首作品。他的诗永远是金光闪闪的水波月色,不会搁浅;是无限美丽的日月星辰,光芒浩瀚。所以我说秦老师不是无影无踪,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消失的,他是一颗闪亮的神秘诗星,上天收了回去,至今仍高高地在闪耀我们的头上,映照于苍穹。 转眼几十年,秦老师的亲人亲友,秦老师的学生们都在寻找,扎堆地寻找,寻找天上那一颗诗星,寻找他的音容笑貌,诗文和人格魅力。现在秦老师终于回来了,他还要讴歌我们新的时代新的社会。正如他自己说的,他出门旅游去了,很久很久才回来…… 后记:本文引用了唐绍华老师、张承经老师、任国璋老师、秦嘉德先生、秦舍利女士、赵永华同学、程锦祥同学的宝贵文献资料,并摘录其精彩文稿,以书共同追念之志,特在此说明,一并致谢! (张永柱?2017.9.20于湖北外河园书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