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老师母亲 |
正文 | 我的老师母亲 豫歌 俗话讲:“六十六,闺女给娘送块肉。”记得祖母66岁生日那年,我们企盼着姑姑能在给祖母过生日时,买上二斤肉,让长年不食肉滋味的我们打打牙祭、解解馋,过一下肉瘾。如今祖母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我的母亲也早已过了“六十六”的年龄,年逾古稀。母亲的头发白了,她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们;母亲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们;母亲的眼睛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们;母亲的皱纹多了,她把美好的青春给了我们……母亲这辈子背负了太多太多,以至于如今走起路来步履蹒跚。浮生若梦,屈指堪惊,母亲真的老了。 母亲从二十多岁起开始执教,一直到退休做了将近四十年的乡村小学教师,在村子里教育过整整两代人,几乎每个家庭的老少两代都曾是母亲的学生。在村里打听母亲的名字,或许还会有人不知道,但只要是问到“张老师”,恐怕是家喻户晓,即使是在母亲退休多年以后仍是如此。 我从小到大,总觉得没有感受过母亲太多的温暖与关怀,从不曾记得在母亲怀里撒过娇,母亲一生为人师表,把无私的爱给了太多太多的学生。那时一个班级里五六十个学生,难免有生活条件差的,母亲总是不忍心他们因此而辍学,不断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替他们缴学费、买书本。这种乐于助人的品格,一直延续到现在。每逢我们兄妹几个回家时带有好吃的东西,母亲总是留下一些,把它分给邻居家来串门的孩子。从我记事起,未见母亲跟人红过脸、吵过架,她总是教育我们做人要宽厚、诚实。 在母亲的职业生涯中,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富,惟独满墙的奖状让我们视若珍宝,那是母亲勤劳辛苦一生的见证。在奖状的旁边有一张母亲的照片,这是母亲惟一的一张照片,是当年被评为模范教师时去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前的留影。每当看到照片,欣慰之余也让做儿女的感到心酸,照片上的母亲精神矍铄,面容里透出刚毅与自信,可她身上穿的却是两条裤腿上全打着补丁的裤子……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和打满补丁的裤子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啊!如果上天把这两者同时赋予一个母亲,那就只有勤劳和善良是最好的解释。 母亲历来节俭,按理说退休工资支付老两口的日常开支已绰绰有余,但平时别说吃肉,一个礼拜豆腐也舍不得吃一次。母亲硬是省吃俭用,靠多年的积蓄,在村子里拆了老屋建起了两层小楼,她是想让我们逢年过节回家时都有一个舒适的“窝”。近两年,母亲患了高血压,虽说吃药、住院县里都报销,可母亲总是说“小药治大病”。她一直坚持吃几毛钱一瓶的“罗布麻”,她说吃好药是一种浪费。 记得一天下午,我打算下班回家,就事先打电话通知了母亲,后来由于工作无法脱身,我怕母亲生气,就让同事给母亲回电话说不回去了。事后,向母亲提及此事,母亲说,那天下午,她到邻居家寻了一些红豆、绿豆,给我做了一锅“八宝粥”,一直在火上熬着,等我回来。父亲插话说,你一说回家,她就不能听见车声响,车一响,她就跑出去,一下午就跑了五六趟,直到天黑也没有等到你。母亲啊,你熬的不仅仅是一碗粥,那是浓浓的亲情,深深的爱。 每次回家,母亲总是喜欢搬个小凳子,坐在我身边,我看电视,她就给我讲,生怕我看不懂似的,仍然像个老师一样兢兢业业。有时一边做饭,一边跟我说话,一会儿跑出去看看锅,一会又回来挨着我坐下……人们都说老来小,当年那个果敢干练的母亲如今如一个渴盼糖果的孩子一样,希冀着能和儿子待久一点,再久一点! 离开家的时候,母亲像是和父亲商量好似的,一起到门口送我。我坐上车,母亲就站在车窗前和我说话,车慢慢启动,她就颤巍巍地跟着车走,我又将头伸出窗外说,娘,回去吧。她好像没有听见,继续跟着车走。一直跟到村口,车子停下来,我下了车又说,娘,我们走了,母亲才停住了脚。汽车渐渐远去,但从倒车镜中看到,母亲仍在那里站着,站成了一座丰碑。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