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海城隍故里—秦家半块“金砖”考 |
正文 | 近日,拜访浦江收藏家凌文云先生,有幸看到了他新收的半块“故宫金砖”残件,令我倍感兴奋。 这金砖残件,来自陈行望族秦家,损毁于文革“破四旧”之中。细细观察其正中间的截痕,明显是受过重器狠命敲打,且是“一锤定音”,可以推断:干活的这厮,绝对是个一餐至少要吃2斤干饭的武疯子,否则绝无这般狠劲。 秦家藏有故宫金砖,还得从大清同治年间说起。同治11年,秦家祖宗城隍大老爷秦公裕伯被清廷加封为“护海公”。为此,引来镇上徽商的暗中较劲。据传,徽商从江苏苏州的陆墓御窑村,悄悄订购了2块“三产副业”金砖。为何?因为历史赋予了金砖独一无二的庄重社会身份,它是国朝威仪的体现,代表上下等级之大义名分,也是纲常伦纪的规范,历来只有在朝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王公大臣,才会有“皇宫大殿中破损更换下的或库存显次的金砖”赏赐机会。那“三产副业”金砖,属于学徒工作品,因在取土、制坯、烧制、镜面打磨、浸泡桐油过程中scampwork,所以在重量上较上贡京城的要稍轻。即便如此,还是奇货可居,需要排队登记,限量版供应,唯有出高价者才能捷足先登。这事让秦家大老爷秦荣光(1841~1904)知道后,郁闷了好久:花金银买“金砖”能力,他是有的,但此举有辱斯文。 秦荣光只得把希望寄于儿孙。其从1874年起,在家设立学馆,精心培育后代。1889年,又紧扣时代脉搏,踏准皇家节拍,积极推行“私塾向义塾转化”。20年的艰苦奋斗,1893年,秦家终于扬眉吐气,秦锡田、秦锡圭两兄弟同榜,后来秦锡圭又中进士。此时的秦荣光有了底气,有了向上沟通的渠道,便扛出“上海城隍秦裕伯”加“护海公”的金字招牌,以家里营造住宅厅堂为由,向朝廷请赏金砖。奏折经过层层传递,终到光绪帝手里。时中日甲午战争已经爆发,光绪帝正在考虑如何来振兴国家之时,接到这份充满忠君爱国之情的折子,龙心大悦,遂御笔一挥:准奏!并交由内务府督办。在秦荣光54岁上的一个黄道吉日,清廷颁诏:御赐秦家“皇家金砖”半块,恩补秦荣光为岁贡,就职训导,并每年拨上海城隍庙一成香火。深感皇恩浩荡的秦荣光,果不负厚望,尽其余生致力教育事业,终成上海滩上引进西学的先行者,成为上海浦东得以铸立铜像纪念的三大名人之一。 言归正传,那么朝廷为什么只赐“半块”金砖呢?据传,因为秦家大老爷秦裕伯是元末明初人,早先被大明帝朱元璋追封为上海城隍神,所以在清朝只能享受一半待遇;上海城隍庙曾在道光年间扩建修缮,十一年,威灵显赫的城隍殿成,举行典礼,所以金砖的年份也就似应在道光11年;冥界的地方官,和阳界有别,所以符合前面条件的金砖,在太和殿角落里启出后,要凿削阳文款识中的“道光”年号,其它文字标识保持不动。 可以想见,区区沪上的陈行小镇,得到皇帝的垂爱,时用“轰动”一词并不为过。“秦家有金砖”,妇孺皆知,“风云甲子”后,自然被当作“牛鬼蛇神”来“横扫”。现在,如此半块金砖要请“砖家”修补完整,恐花二、三千元也难办到。但不管怎样,秦家这半块“金砖”蕴涵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仁智共见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