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芳华》电影属于哪个档次?
正文

《芳华》电影属于哪个档次?

我的《芳华》电影观后感《几个美女和一个小伙子的故事》发到凯迪社区上以后,引来众多网友的跟帖,这很让人高兴。但我意犹未尽,还想说几句。

看完《芳华》,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孩子几次问我这电影怎么样。我觉得一两句话难以说得清楚,便没有正面回答。

孩子还有些不满意: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什么不好回答的呢?孩子还觉得我这人也太矜持了,甚至可以说是虚假了。

对于视听类的作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要求,于我而言,我想是这样的:

第一等,让人在思想上有所收获,又让人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叫思想性强,艺术性也强,完美。

第二等,让人在思想上有所收获,得到启迪,尽管少了笑声,倒也罢了。

第三等,在思想上没有什么收获,在感官上乐一乐,在精神上让人放松一下,也不错。

第四等,虽然谈不上什么乐,却也不让人感到不适。想得开一些,这也是人生的常态吧。

第五等,让人看不下去,或者听不下去,恨不得拉住有关人员打一顿,最不济也要絮絮叨叨嘟囔一阵子。好的艺术作品能够让人变得逐渐高尚起来,劣质的影视作品似乎让观众的修养也降低了格次。

人们对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要求当然还要更高一点。对于不愿看的书刊,可以扔下不看。对着电视,遇到闹心的内容,可以随时按遥控,调台。坐在电影院里则有所不同:这电影票是花了钱买来的,还可能是大老远冒着雨雪、吸着雾霾跑来的;如果是一对正在谈恋爱的情侣,一个起身走了,另一个还以为是对自己生气,说不定把朋友还谈黄了呢。

根据以上标准,我把《芳华》列为第四等。之所以列为第四等,我觉得让人可以接受的是,影片中,刘峰们并没有象土行孙那样,每到紧急时刻,总能出人意料地遁地而行,也没有象孙行者那样,端着卡宾枪,手搭凉棚,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我的孩子说,演的就是我们的那个年代。“我们的那个年代”,对于今天的孩子已经很隔膜了。对我们曾经生活在那样畸形、荒唐的年代,今天的孩子怎样看待呢?我倒十分想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我们的“前车”不能成为他们的“鉴”,我们的车也就白翻了。让孩子在《芳华》中得到更深刻的东西,这我还真没敢奢望。只要他们不感到不适,我也就满足了。(利祥)

附:

几个美女和一个小伙子的故事

——电影《芳华》观后

也许是年龄缘故,也许是影片质量缘故,也许是娱乐方式多元化的缘故,但不是没有时间的缘故,许多年来,我已经很少进电影院了。事实倒也是,我每进一次影院便被影片的内容教训一次,心想这就是所谓的“大导演”?出了影院我就默诵:“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以后多年,新片放映之前,无论广告怎样宣传得天花乱坠,我都不为所动。我必须承认的是,孩子的力量比广告要大得多。在犹犹豫豫中,我就跟着孩子进了电影院。孩子会用手机购票,花的也是孩子的钱,相当于我免费看了《芳华》。

我的孩子说,我看得比她们投入。既然“投入”了,我就说点什么。(利祥)

一、《芳华》的故事为什么从1975年开始?

电影开始几分钟后,很快就把我带到了那个年代。“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想共产党……”伴随着画面,《沂蒙颂》的背景音乐响起,我情不自禁、又有点显摆地对身边的孩子说:“哦,故事是从1975年开始的。”1975年的下半年,我高中就要毕业了,一位广东老师在音乐课上教的就是这首歌。

接下来是在任的国家领导人去世,这是1976年,再明显不过的标志。

《芳华》的故事为什么要从1975年开始?回到家里,我“人肉”了一下作者严歌苓。一说生于1958年,一说生于1957年。我倒更相信是1957年——1975年作者恰好18岁,“芳华”是从此开始的。

二、《芳华》名字的蕴意是什么?

芳,美好的。如姑娘芳名,流芳百世等。华,年华,时光,年岁。如虚度年华。芳华字面的意思是,美好的时光;再延伸一步:青春的岁月。《芳华》电影要概括的意思:剧里这些年轻人的青春的岁月是这样度过的。

《芳华》的故事从1975年开始,到2016年结束,时间跨度40余年。如果剧中人物1975年为18岁,到2016年就是59岁。女性55岁已经退休,男性也接近退休。从18岁到59岁,如果不是特殊身份,作为普通人,在现时中国是职业生涯的年龄。

《芳华》把故事的重点放在1975年至1979年。这正是剧中人物鲜花怒放的时候。《芳华》的外文名为““youth”( 青年时代,青春时期),就文字的美丽和丰富性来说,“芳华”挺好;但就概括和反映的时间段而言,我以为“youth”还是更准确些。

顺便说一句,听过有个什么作品的名字叫《绝代芳华》,就不知道这“芳华”怎么个“绝代”法。

三、《芳华》是谁的芳华?

演出之前,我的孩子说,《芳华》演的就是我们的那个年代,我们的那些人。看了演出之后,我想了一下,演的的确是“我们的那个年代”,但演的并不是“我们的那些人”。故事发生在部队的文工团,镜头围绕着一群女演员聚焦。那个年代,工农家的孩子是不容易进到部队的;即时进了部队,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也不容易分到文工团;即时分到了文工团,也只能做一些后勤方面的辅助工作,也不会进入摄影师的视野。

所以,我觉得,《芳华》那还是一小撮人的“芳华”。

四、另外点评

1、年轻的姑娘都太漂亮,跳舞的时候一律短裤,仰头,挺胸,漂亮得几乎一模一样,漂亮得让人把名字和演员总也对不上。年轻、漂亮的女演员,无论年少还是年老的男性都会感到赏心悦目,即时比较保守的女性观众在嘴上也说不出什么。

2、如果用故事文体来衡量,《芳华》有前奏,有尾声,基本没有所谓的高潮。影片在编排上,有点象看卖糖葫芦的场景:整部影片用年代和画面串起来——年代是竹签,画面是糖葫芦,《绣金匾》、《英雄赞歌》、《绒花》……象是卖糖葫芦的好听的吆喝声。

3、故事没有特别突出的主角。影片介绍中把刘峰放在第一位,就人物性格来讲,剧中人物性格都不是那么鲜明,刘峰的人物性格也就没有特别地鲜明。就人物的亮点和重要性以及得到的特写镜头,刘峰更象是一帮子女演员的陪衬,穿针引线是他的主要作用。

4、影片把故事性放在了次要地位,整个情节就比较松散。影片时长大约135分钟。观看起来虽然很享受,还是长了一点。在我的印象中,过去的电影一般也就85分钟的样子;只有所谓的“大片”才会耗时130分钟左右,而且分为上下集。姑娘们的靓丽和战场上的画面最能让人激情澎湃,也是导演着力要刻画的,只是在时间上还似乎可以再压缩。

五、希望

1、我的希望是,作家和制片人在反映了“一小撮人”之后,最好能把全中国各个阶层,尤其是边远贫困山区那些年、那些人的“芳华”也关注一下。没有他们的“芳华”,中国的历史始终是残缺的,中国的电影艺术始终是半圆的。

2、如果把《芳华》再进一步归纳:故事反映了“一小撮人”从18岁到59岁人生经历。其实,我想,这一代人18岁之前的人生也很“精彩”,希望作家们,以及不是作家们留心再挖掘。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