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紫禁城的囚徒
正文

中国读书人自古就有闹事的传统,远在北宋,金兵围困首都汴梁时,义愤填膺的太学生们,聚集在皇宫大门前请愿。无数市民也受到感染,声援学生,迫使宋钦宗屈服,收回罢免主战派李纲的成命。近代史上第一场群众运动,是由广东人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全国应试的举子聚集总理衙门上书,反对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

今人在翁同龢的日记里和宫廷的记录里,没有找到上书被拒的记载,好像这件事的真实性不能证明,只能证伪。这不能怪康有为的话太不靠谱,他必须塑造出自己的高大形象,才会有众多的人追随。变法和革命一样,需要有宗教般的虔诚,没有一点神话色彩很难行得通。公车上书也不是没影的事,甲午惨败全国震惊,作为最先知情的知识分子,谁不是悲愤万分?考完乙丑科会试正等待发榜的举子,很多人参与了梁启超组织的松筠庵探讨时局的聚会。公车上书不论真伪,但作为一种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已经形成,维新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仅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七次上皇帝书,其作为维新派领袖的地位也不容置疑。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变法失败的前夜,康有为连皇上的密诏也敢改动,真是个胆大包天的人物。光绪皇帝只说朕位几不保,意即让众人想法让自己脱离太后的掌控。康有为改成召袁世凯带兵进宫,杀掉慈禧太后。真密诏在慈禧死后重见天日,戊戌六君子除了谭嗣同,恐怕都会死不瞑目。

世人皆认为康有为是铁杆保皇党,对封建帝制情有独钟,其实大谬。他的政治理想非常激进,光绪皇帝根本不是他依靠和辅佐的对象。还在家里读书时,他几个冬夏伏案写出洋洋二十万言的《大同书》,不敢拿出来示人,只有梁启超等少数几个学生看过。不看内容,仅看几个分列的题目,就够当时的社会惊呼洪水猛兽来了。大同书分为十部分,为甲部《入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天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类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简言之,康有为信奉的是共产主义。当然,不是我们熟悉的一脉,却与自古的儒家大同思想有关。儒家大同理想是在《礼记》的《礼运》篇中提出来的,产生于秦汉之际。其核心是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老弱病残受到社会的照顾,儿童由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特权和世袭制,一切担任公职的人员都由群众推选;社会秩序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对外讲信修睦,邻国友好往来,没有战争和国际阴谋。康有为的大同,更有理论层次。或许这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但也不能否认,这也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探索和追求。共产主义肯定不只有我们如今的一种模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王震访问英国,深有感触地说过,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康有为为什么追求君主立宪,而不是大同世界,特别在他流亡期间,极力阻扰同盟会的反清起义?说来说去,是因为一个社会成本问题。他作为最先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一员,比较了英法两国社会转型的代价,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自上而下的改革社会震荡较小;自下而上的革命损失太大。因此,他选择了英国光荣革命式的道路,找一个君主,兜售他的政治理念。自然,这理念不是遥远的大同理想,而是救亡图存的方略。而此时,正是光绪亲政不久。如果不是光绪,他也会向另外一个皇帝兜售的。这与谁当皇帝无关,只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种抱负。

他恰好遇上光绪,光绪对他也有知遇之恩。出于办事人有意无意的阻扰,康有为前几次上书,光绪皇帝只见到他的第三书。光绪看了非常重视,迫不及待地派人誊抄,分送慈禧太 后、军机处和各省督抚,

光绪成长在深宫里,既没有幸福的童年,也没有叛逆的青春期。一言一行都被礼教的笼子囚禁着,一举一动都被太后的目光捆绑着。在紫禁城上空浓密的乌云压抑下,他终生都改不掉口吃的毛病。皇帝并不是人人都想做,光绪是在还没开智的时候,被慈禧太后强按在龙椅上的。同治皇帝宾天的那晚,太后召集近枝皇亲商量,决定让四岁大的光绪即位。光绪的老子奕譞当场吓昏了,旁人扶也扶不起来。他胆怯而哭,恳请太后放过他儿子的话也不敢说。醇亲王一辈子唯唯诺诺,迎合慈禧,躲过了命定的灾难。可光绪学不了他的父亲,他肩上压着大清的存亡,不可能永远做受人操纵的木偶。只是,他有这个肩膀,却一直没有这个力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清一步步衰弱下去。

光绪被压抑太久,需要一个猛烈的爆发。康有为的上书,撼动了他的心扉,从而使他认识到,还有一条路,可以救这个老大的帝国,也可以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帝国掌门人。于是,他不顾朝廷礼节,几次召见还没有官职秩品的康有为,商谈怎么为这个国家除旧布新。

百日维新开始了。

当代有理论认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从社会变化的角度来说,有点道理,但二者毕竟有本质的区别。革命是砸烂旧世界重起炉灶,可以不顾及任何人的反对,越彻底越好;改革却是在旧炉灶上安放新锅,要顾及大多数人的看法,特别是最高领导人的态度。光绪皇帝是帝国的最高领导人,然而他并不是大权在握,戊戌变法先天就带着瘸腿的毛病。

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太后。

她撤帘了,但还听政。她规定,凡重要职务的高官任免,必须通过她。对光绪变法图强的举措,她是乐观其成。她说: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自然,她为改革设置了高危雷区,但只要光绪和维新人士小心一点,也是可以趟过去的。不过,再小心的人也会不小心触雷。在变法开始时,因为慈禧的态度,朝廷上下并无真正的反对派。主张中体西器的洋务派,也对陈腐的制度产生失望,积极参与变法,戊戌六君子里的杨锐,就是张之洞的学生,跟维新派关系不大。甲午惨败,清廷上下都达成一种共识:只有变革,才有生路。

然而,要想所有人都全心全意支持改革,就必须不触动任何人的利益。这是不可能的。变法革新,不可避免地要损害一些人的利益。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必定顽固地对抗社会变革。康有为在变法期间上了无数次书,对改革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他反复申说:变法必须全面变,从政治制度上变,反对像洋务派那样,枝枝节节,变事不变政,变政不变人,变人不变法。所谓小变则亡,全变可强, 其中有一疏捅了马蜂窝。他在《奏请裁撤厘金片》中说:若夫内地害商之政, 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卡厂日增,密如织网,吏役日多。道出厘金局之害。光绪皇帝照准,裁减厘金局的上谕,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达各地。

厘金局是什么?真不好比喻,大致相当于各县、各省之间的海关。跨县和跨省的商贩,每过一处,要缴纳半成或一成的货值才能通行。它起始于林则徐之手,起初只在广东施行,募集抗英的款项。之后又为镇压太平天国募集湘淮军军费,骆秉章奏请朝廷,推行于东南。朝廷和各省督抚尝到甜头,动乱结束,厘金局不仅没撤销,反而推广于全国。仅仅湖北一地,就有四千多人是厘金局的公务员。他们也要吃喝,也要养活妻儿老小。况且,能够得到这个肥缺,都不是一般的人。利用职权捞油水,欺压行商是公务员的本能。只是苦了商人,过一处交一处钱,不敢做长途贩运,很多传统市场就此萧条。江南的丝绸,不敢送到广州口岸,内地的茶叶也只好烂在山里。这既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更对资本市场发育不利。维新派拿它开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慈禧事先知不知情不清楚。或许知道,当小事放过了。作为帝国最有权力的人,而且是女人,她要忙的大事太多。除了掌控重要官职任免的人事权,还要忙着养生。毕竟是步入中老年的人,虽然富有四海,但没有好的身体享受,一切都等于零。等到湖北厘金局被裁的人,托关系进中南海哭殿,她难得地泛起女人的同情心,为此勃然大怒道,这些人为大清卖了一辈子命,怎么能说踢开就踢开。

光绪小声辩驳,厘金局不是祖制,当初设置它只是权宜之计,天下商民苦之久矣。

政令已出,不好翻悔,毕竟厘金局是小卒子,动摇不了大局。然而,光绪罢免礼部六堂官事件,直接触动慈禧的神经,成为戊戌政变的导火索。

光绪对礼部的这些堂官容忍已久,他们站在祖宗大法和满人权益的立场上,压下很多新派人物的奏折。即使有一些奏折能上达到光绪手里,也被改得面目全非。有个叫王照的主事应诏言事,建议皇帝与太后出国考察。既显示帝后团结,又能开阔眼界。六个堂官一致拒绝上传,并说王照心怀叵测,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光绪知道后忍无可忍,认为礼部六堂官是推行新政的绊脚石,下旨全部罢免。里面有个叫怀塔布的堂官,他老婆通天,向慈禧告了状。视权如命的慈禧,见光绪完全没把她的话放心上,罢斥部长级高官也不事先通气,简直是反了天了。她作为大清帝国真正的老板,有权制止儿皇帝光绪的胡作非为。

这边告御状,那边怀塔布也到天津去找直隶总督荣禄密谋,共同阻止变法。维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加剧。维新派担心荣禄先动手,于是就有了康有为改诏事件,想利用正在天津训练新军的袁世凯,夺取荣禄兵权,然后带兵进京,包围颐和园,并请湖南的一位武林高手毕永年带领一百名敢死队员,冲进园中将西太后捕杀,一绝变法的后患。计划很周密,可惜,袁世凯向荣禄告密了。

历时一百零三天的变法失败了。作为满清政权能够继续存在的合法性,就因顽固派的反扑和维新派的莽撞,共同丢掉了,也让康有为毕生追求的,以最小的成本,达到社会全面变革的形式化为泡影。维新派挪空的变革舞台,将要由革命党人充填。

康有为逃走了,梁启超逃走了,幸好还有谭嗣同不肯逃走,给维新派在历史上留下舍身取义的剪影。康有为在流亡之中,完成了《大同书》的最后定稿。他所追求的人类最终理想,和他进行的社会实践反差太大,以至人们不敢相信这本书出自于一个保皇党人之手。因为在革命党人发动多次起义,以推翻满清王朝为目的时,他还在组织自立军,试图救出囚禁于瀛台的光绪皇帝。

其实,长在深宫的皇帝谁又不是囚徒?他们的牢房是金碧辉煌的宫殿,看不到自由的原野。他们甚至不能像普通人那样尽情地笑、畅快地哭。他们的婚姻也是阴谋和权势的结合,别幻想两情相悦白头偕老。千万不要认为他们能享受世上的山珍海味,御厨房才不敢拿这种稀罕物摆上餐桌,如果爱上这一口怎么办?所以他们只能吃四季常有的菜蔬。

懦弱的光绪成为真正的囚徒,生存环境恶劣,每天只能吃冷粥温茶,理由是他犯了家法。他的活动范围也限于湖水包围的一个小岛,陪伴他的是无边的寂寞。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有一天,光绪穷极无聊,向太监要弹弓打小鸟解闷,被监视他的太监告密,慈禧派人来查问:谁敢引诱皇帝行淫乐之事?那个给光绪弹弓的小太监,知道活不成了,就投水自杀了。《述庵秘录》里记载,有个牙医被悄悄地引进宫里,见一人服青布袍,独坐座上、面色惨黑。痛苦之状,目不忍见。口齿上津津血液溢露,医乃为之镶配而出。事发后,引牙医进宫的太监也被扑杀,牙医才知道所治病人是当今皇上。从此以后,光绪再提出任何要求,太监们一律装听不见,收床扫地擦门窗,也只得光绪亲自动手。

政治上的失意,肉体上的惩罚,精神上的折磨,使他患上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可没能磨灭他的忧国之心。北京正阳门城楼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逃难回京的慈禧和大臣们研究修复事宜,光绪曾建议: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此时慈禧也病重。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我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或许,他还要召回康有为,完成戊戌变法未竟的事业。

真是这样,也无改世局。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