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30%的春晚 |
正文 | 今年的春晚没赵本山,我是高兴死了。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这几年赵本山出的小品除了《不差钱》,别的几个放在家庭晚会上还勉强过的去,放在班级联欢会上都嫌太次了。但他还是有很多像我爸爸这样的超级粉丝,让我无法理解:每年失望但是每年都还盼望。今年终于在我爸爸的盼望中,我意外盼到了他的“绝望”:7点40了,我爸急冲冲的收拾着手上的一点活,一边兴致盎然的念叨着:“快看春晚了,今年赵本山上什么节目呀?”我狡黠又幸灾乐祸的笑了笑:“他今年不上了!、、、、、、”我爸说:哎!他不上了都没什么好看了呀!”可我心里其实是暗想着:没他,春晚终于又少插了一段长篇广告! 其实我觉得春晚四个多小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看着70%的“广告”等(或者盼)百分之30%自己喜欢的节目。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从头看到尾呢?这首先应是和春晚那些“广告”本身的特点有关:第一,全是新的;第二,全是星的,第三:全是精的;第四,以上三点都带了"全"字。第五,以上四点每年只有央视在除夕这一天能办到。第六,以上五点加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广告:春晚。 那70%又从何说起呢?春晚的节目都是最新推出,专门彩排的,去的都是明星,每个节目都是能数一数二的。但他面对的观众是数不清的全国人民。导演要让这出从内容上涵盖了政、经、史、地、文;从形式上包含了吹、拉、弹、唱、说;从风格上囊括了古典,现代,浪漫,现实,怀旧,前卫;从主题上融入了娱乐,教化,慰安,歌功的盛宴合上从性别年龄上分男女老少,从文化水平上分小学、初中、高中、、、、、、博士后、教授,从资产上分高、中、低、(无)。从品味上分变态,高雅,平淡,庸俗,从兴趣上分史、地、文、体、艺,从地域上分东、西、南、北、中的全国人民的胃口着实难办,许多节目都会因为人不知而不悦,最后沦为梵高的艺术。这么多优秀的节目,这么多优秀的演员都要上春晚,4个小时远远消化不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很多的节目相互混搭,小品中间来段舞蹈,流行与通俗一起串烧,一个相声上十个人说。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可能就未必了。所以许多人看它前的冲动,看着它时的忍耐,看完以后的饶恕,最后都只能找到一个解释:广告的戏弄! 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堆公务人员,70%是混饭吃的;一所大学里,70%的教授是扯淡的;一大堆社会活动,70%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70%是留给别人花的。”这对于春晚的那些节目也是适用的。但对于春晚,还要反过来想:如果没有这70%的浪费可能很多人就找不到30%的宝贝了。春晚就像一部高档的iPhone手机,他要用100%的节目达到这出盛宴的广告效果,从而让每一位顾客选择它,享受它30%的精彩。 在盛宴与剩宴三七开的情况下,其实如何让剩宴做的不太差,“广告”看的不太累才是春晚成败的关键。也许做春晚导演的人最明白“全国人民”这四个字有多大,多复杂;“不太差”其实不太容易。不太差并不是70%的节目可以不用太好,而是不但要好,而且不好也要想办法钓别人胃口,办法就是多制造嘘头。噱头的俘虏就是我爸那一类追星族,我就觉得他们早被"赵本山"这三个字的噱头吸干了美丑,好坏的判别能力!但对于我这类“无神论”者,感官分子来说今年最大的噱头就是赵本山不上了。因为我觉得无论对于导演,演员,还是观众,春晚都已经让传统压的太喘不过气了,需要一些新鲜的空气。 今年的春晚总体看来还是不错的,70%的广告看的还不算累,略有亮点。出了不少新面孔,新老交替明显,也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当然还是有个别节目噱头大过石头(实头)。比如席琳迪翁演唱《茉莉花》就让我搞不懂导演到底是要让观众听“席琳迪翁在唱茉莉花”这几个字还是真的要我们听她唱的《茉莉花》。听前者让人浮想联翩,但听完后者我的心情却被两种自豪加一种难受包围了:我自豪我会说中国话,我自豪我唱歌难听但没有迫害到全国人民。我难受是因为实在难听。 牢骚发完了,话又要说回来:春晚乃除夕重菜,品者众多。近年因新老交而不替,青黄不接,略显新味不足,观众承蒙春晚多年广告戏谑,每每观之倍感失望,故尽出讳言加以骂导,适从全家刚刚看完央视春晚进贡之新鲜食材,我私心想着,若是能再鲜一点,定是极好的,不知全国人民意下如何?其实我只是想说春晚能再打破点没用的传统。 始写于2013年初一凌晨时分,适时全家刚看完春晚,在床上听屋外爆竹连天,热闹无比,无法入睡,故开始写了此篇以作新年纪念。愿新年亲人一切安好,朋友一切安好,大家新年快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