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参观邓稼先故居
正文

参 观 邓 稼 先 故 居

杨 茂 林

2016年9月3日,九三学社合肥市委为纪念九三学社诞生日,组织社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赴安庆参观陈独秀纪念馆。早晨7点30分钟我们从巢湖出发,9点10分我们的车从庐江上了京台高速开始向安庆方向前进。去安庆主要是参观邓稼先、严凤英故居和陈独秀纪念馆。

邓稼先故居坐落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北麓,五横乡白林村境内,白麟畈邓家大屋西段。

邓稼先故居主体建筑名为铁砚山房,是当代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出生地。

铁砚山房为四进穿斗式瓦房,二、三进铺设木板楼。第一进门厅;第二进,正厅,名“守艺堂”,第三进名“燕誉居”,第四进主要作仓库。主体建筑西侧为斋馆、庭院,外围为花园。占地面积总近1000平方米。

山房内陈列有邓稼先生前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办公设备,床铺,衣物,鞋帽,书籍,文献,资料等,均为其夫人许鹿希、儿子邓志平及家属、亲人捐献,为原品原貌。馆内收藏有反映邓稼先业绩的电影《横空出世》、《邓稼先》,40集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人物传记《两弹元勋—邓稼先》,收录有《邓稼先》课文的初一语文教材。

铁砚山房原为清代书法篆刻艺术大家邓石如(即邓稼先六世祖)的故居。该房由邓石如之友时任两湖总督毕源所赠铁砚而得名。此故居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修缮一新,对外隆重开放。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现为宜秀区五横乡)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数十年,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他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在抗日救亡的呼声中成长起来的邓稼先,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他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时年25岁。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回国后的邓稼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新中国启动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研试验工程后,邓稼先成为从事这项事业的众多科技人才中的一员。195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同志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干起,邓稼先先后担任了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等多项职务。他还是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邓稼先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0年,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铁砚山房建于乾隆60年(1795年)。在这方书香浓郁的土地上,书香绵延不绝,薪火世代相传。二百余年尊为“邓派”

邓派的创始人为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十七岁后,开始以书刻自给。三十岁后,遍观南京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朝夕不辍,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入京都,书法响誉书坛,四体书法推为清代第一。

他的一生不求闻达,不慕荣华,不为外物所动,不入仕途,始终保持布衣本色。艰定不移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锻炼,造就了“书从印出,印从书出”纯粹艺术,终成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在他的影响下,邓氏家族代有传人。

邓传密,书法家。邓稼先五世祖,邓石如之子,毕生极力搜集邓石如遗墨、金石,并以唐人双钩之法摹之。晚年主讲于石鼓书院。

邓绳侯,书画家,邓石如重孙,诗文书画皆清回绝俗。曾任安徽都督府教育司司长。著《毛诗讲义》、《离骚解诗》等。

邓艺孙,邓稼先的祖父,教育家,曾任安徽教育司长,在安徽学界是颇有名气的人物。

邓以蛰,邓稼先之父,现代美学家、美术史家、教育家。

邓季宣,邓稼先四叔,著名教育家。安徽教育界的重要一人,曾任安庆高级工业学校校长、宣城师范校长;抗战时期,任国立九中总教导主任兼高中第一分校校长,九中代理校长。

邓仲纯,邓稼先二叔,医生,侠肝义胆古道热肠,老舍称之为好友。邓仲纯、邓以蛰与陈独秀同乡世交,情同手足,早年一同留学日本。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独秀从南京狱中释放,次年8月初邓仲纯终于在重庆上石板街寻访到陈独秀,遂接陈独秀一家到他所在的江津去居住。邓仲纯在江津开了一家“延年医院”,此后邓仲纯便是陈独秀的义务保健医生兼通讯员。直到陈独秀死,都得到邓仲纯、邓季宣兄弟和邓蟾秋、邓燮康叔侄的悉心照顾,丧事也是邓氏叔侄协同民国江津县政府料理。

邓氏家族“潜德不耀”的人品和“学行笃实”的学业世代相传,不仅使邓家人才蜚声海内外,也对乡土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五横乡凡有人居,皆有农民书画家,凡有院落,皆有书画作品,五横乡被誉为“文化之乡”, “水墨五横”。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