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参观陈独秀纪念馆 |
正文 | 参 观 陈 独 秀 纪 念 馆 杨 茂 林 2016年9月3日,九三学社合肥市委为纪念九三学社诞生日,组织社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赴安庆参观陈独秀纪念馆。早晨7点30分钟我们从巢湖出发,9点10分我们的车从庐江上了京台高速开始向安庆方向前进。去安庆主要是参观邓稼先、严凤英故居和陈独秀纪念馆。上午10点40分我们到了邓稼先故居、严凤英故居,下午1点我们参观了陈独秀纪念馆,陈独秀纪念馆在安庆市区东北的228省道旁边。出了城,过收费站,左侧路边就能见到一座高大的“独秀园”门楼,进门楼大约二公里,就是陈独秀纪念馆及其墓园。我们的参观队伍 走进纪念馆陈列室大门,迎面就是一幅毛泽东评价陈独秀的文字: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的《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些人的影响最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再进去是一幅陈独秀的半身照,两边有幅对联“身处艰难气若虹,行无愧色心常 坦”。更点明了陈独秀的人格特征。旁边一块花岗岩石碑上刻有陈独秀生平介绍: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号实庵。陈独秀涉世,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为寻求救国之路,陈独秀放弃科举仕途,参加拒俄运动,反清反帝,追求民主共和。他创办《安徽俗话报》启迪民智,组织安徽爱国会、岳王会,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科学旗帜,发动了“五四”运动, 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大解放,创建并领导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运动的新纪元,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第一至五届中央最高领导人。大革命失败后,虽被开除党籍,但始终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着相想。抗战时期,积极投身全民抗战行列,直至生命终止。他一生为革命,四次流亡,五次被捕,险遭杀害。他一生为救国救民,执着追求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始终如一,至死不渝。看了这样的评价,心中油而生起对这位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敬意。 陈列室里还陈列陈独秀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为革命牺牲的资料。陈独秀长子陈延年与其弟陈乔年于1920年同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两人都加入法国共产党。1923年,两人同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陈延年于1923年回国后历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江浙区委书、江苏省委书记。“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2月26日在上海被捕,7月4日牺牲。陈乔年于1925年初回国,历任北京地委组织部长,北方区委组织部长,湖北、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五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之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28年6月在上海牺牲。时被称为“父子三委员,兄弟两英杰”。现两人都葬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1954年,毛泽东主席曾为陈延 年、陈乔年家属颁发过“光荣纪念证”。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接受过西方教育,学识渊博,精通日文、法文、英文,懂得德文、拉丁文。他工宋词,善隶书,文学造诣尤深。晚年穷困潦倒,仍恢谐地称 自己“常有艰难能炼骨,依然白发老书生。”陈列室里还展出了一些陈独秀与朋友 往来的信札和诗词作品手迹。字如其人,笔力雄浑,挥洒自如。 陈列室还展出一些伟人对陈独秀的评介。毛泽东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称“前有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魅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可比。”1919年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称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我视陈君万岁!我视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邓小平曾说:“陈独秀,还有瞿秋白同志,李立三同志,这三个人是不搞阴谋诡计的。”胡适曾说陈独秀是“终身的反对派。”“他的历史癖太深,故不配作革命的事业。文学革命的进行,最重要的急先锋是我的朋友陈独秀。” 在陈列室里还看到了王兆国、吴仪、尉建行、吴官正、孙家正等中央领导前来参观的照片。说明现在的党中央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充满自信的。 看过纪念馆,我们再去参拜陈独秀墓园。墓园建得既简朴又庄严,规模也不算 小。墓园前是一座圆弧形的石雕墙,内容为陈独发动和领导“五四”运动的场面。 墓道口是一座青石牌坊。正中刻有“独秀园”三字,两侧是“民主”和“科学”两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的口号。走过长长的墓道是一座陈独秀先生的青铜立像。 铜像后面是一本巨大的用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新青年》杂志。“杂志”背面刻有 1925年9月15日陈独秀《敬告青年》六言:“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几句话放到现在来看,也还是有指导意义的。 再向后是一个不太高的花岗岩台阶,上面是一座用汉白玉砌筑的陈独秀墓,黑色墓 碑,汉白玉拦杆,显得简洁大方,庄严肃穆。到了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朝着陈独秀的墓三鞠躬!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笔名顽石等。1879年生,安徽怀宁人。少时读私塾,1896年中秀才,后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901年因从事反清活动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1903年被日本政府遣返回国,1907年再赴日本。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安徽省政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讨袁“二次革命”,被捕入狱。1915年创办《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积极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文学革命。 五四运动后,陈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发起和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主要创建人之一,1921年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任中央局书记,主持党中央工作。在中共二大至五大期间,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大革命时他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实现中国的民主革命。大革命后期,他主张中共放弃武装,服从国民党领导,结果大批共产党人惨遭屠杀。 192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对前途更加悲观失望,变为取消主义者,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并在上海成立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1932年10月,陈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判刑后囚居南京。1937年8月被释放出狱,国民党以高官厚禄拉拢他,陈严辞拒绝。陈独秀主动找中共党组织,向叶剑英要求去延安工作,被中共拒绝,只好移居武汉、重庆,最后移住江津。 陈病逝前生活极为艰辛,靠朋友帮助勉强为生。陈死后的丧葬费都是旧日北京大学友人捐赠。1942年5月27日,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创始人陈独秀在四川江津病逝。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