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生活在别处
正文

“生活在别处”原是十九世纪极为引人注目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的一句名言。至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1975年流亡法国后创作了《生活在别处》这部充满了现代主义色彩的杰作以后,使的“生活在别处”迅速流行于世,并成为一种生存哲学的隐喻,即“边缘”的空间位置。当有人以此为标榜时,感受到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自我生存方式的洒脱。

按着昆德拉的理解,青春是以抒情、激情为态势而彰显出来的生命流动。诗人就是抒情的化身,而诗则是神圣价值的代言,一旦诗人参与了残忍的活动或者失去了其本真之态,那么神圣不可侵犯的整个价值体系就突然崩溃了。所以,昆德拉所呵护的、所敬畏的正是诗人那种可贵的青春激情和批判的执着。

《生活在别处》表现了直面真实人生的勇气和良知,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以及对人的本性和处境的深刻思考。对于年青人来说,没有梦想的生活是可怕的,那是老年人的日暮黄昏的平静和死寂,青年人拒绝承认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庸实在。总是向往动荡的生活,火热的斗争。在青春时代,谁没有对荣誉的渴望?谁没有对家庭的反抗?谁没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我们周围的生活平庸乏味,毫无光泽。正是为了逃离这一令人烦恼的生存现实,人们才赋予自己激情和想象。这正是青春的特色。这就是青春,爱情和革命之所以激荡着一代代年青的心灵的原因。

从美学的角度看,真正的生活应当永远在别处。当生活在彼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彼处一旦成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成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但让人无奈的是,诗人生活在已经完全秩序化的时代,于是,逃离也好,隐退也罢,“生活在别处”就带有一种失败的灰色,常常发出的是这样声音:也只有这样生活了。

昆德拉在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颁奖会上,引用犹太谚语“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他所指的是,人们自诩找到终极真理,最深刻地认识世界,但在这背后却掩藏着思想上的多少狂妄和无知、绝对和专横。这表达了他对人类激情的怀疑和对现代愚昧的探索,体现出作家直面人生的勇气和良知,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以及对人类本性和当下生存处境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出昆德拉本人悲悯冷峻的入世情怀。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7: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