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风吹稻浪 |
正文 | 田野风光菽稻芳,以粮为纲,难耐饥荒。承包耕地始囤仓,温饱家庭,活力村庄。市场推开篱笆墙,百亩休养,几万思肠。千秋赋税逝成殇,一号文件,三农安邦。 题记 一剪梅。 稻花飘香,稻穗成浪,憨态可掬,胸腹宕荡。呈一片丰收盛景,醉满眼愉悦目光。信步田间小道,流连金色海洋。笑谈本年收成盛况,精心盘算所剩余粮,期盼粮食丰收能够改善生活状况。我童年生活的村庄,因山洪频繁爆发,冲击庄稼稻田,直接导致粮食减产;加上出工不出力的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生产增收。小不更事的童年,主要食物就是红薯土豆苞谷饭,每天能吃上白米饭就是最大的愿望。 稻田里葱郁的草绿春装,在阳光催促下,由青转黄,白黄,淡黄,桔黄,金黄,本年庄稼风调雨顺茁壮生长,正日渐成熟,稻谷在暖风带动下,热情招手,殷切点头,展露出盛产景象。收获需要使用的工具和场所如割镰刀,打谷机,竹箩筐,晒谷场早就收拾妥当,大队粮食仓库早已空空四壁,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好用作堆放谷物。仓库外墙刚写下几个醒目大字:抓紧生产,以粮为纲。深挖洞,广积粮。为加快抢收进度,学校放几天农忙假,小学生也被安排到劳动现场,全都在为收割做准备。我也找出家中竹篓,打算捡拾一些落下来的稻穗回家,填补总不见饱的辘辘饥肠。 为及时把粮食抢收完成,生产队对全体劳动人员进行分组分工,公社刚调拨来联合收割机,生产队的打谷机,以及沿袭千年的搭斗同时派上用场,在多处农田同时收割。妇女主要负责割水稻和晒水稻,小学生的任务是把水稻把子传递到打谷机旁,男人负责打水稻,并把脱粒后的稻谷用箩筐挑运至晒谷场。青青石板上,层叠金黄,木耙所至峰谷跌宕,似欢腾簇拥的金色细浪。 金色稻谷在镰刀挥舞下,已割成一把一把的堆放在田里面,似浪花朵朵,处处绽放。大人不停地催促加快进度,学生的步伐有点跟不上打谷进度,遗留在田地的稻穗随处可捡,打谷机和收割机对稻穗脱离也不是很彻底,总有一点残留穗粒依附在稻杆上。这对我们还挣不上工分的拾穗一伙来说,似乎已经闻到米饭飘香,干得特别带劲,从田地间拾,泥浆中找,稻杆里挑,一天下来,每个人拾到满满一竹篓,足够全家吃上一顿饱饭。 正准备带着劳动成果回家,没想迎面碰见生产队长,调笑问我们能拾几两,瞄瞄究竟拾到多少稻穗,看见竹篓装满神情立刻反常,告诉我们稻谷不能够带回家,集体粮食要颗粒归公,说一大堆听不懂的话,抓住竹篓不放。情急之下,我对着他的手狠狠地咬了一口,恼羞成怒,狠狠一巴掌将我打倒在地,把所拾稻穗统统倒进打谷机。我曾试图从中舀回来,他正告说这是公粮,不怕挨揍过去装,其他伙伴见此情况,吓得带着稻穗溜之大吉。 没有办法,只能把这里发生的情况告诉给父母,他们当即丢下手中的事情,怒气冲冲找生产队长理论,矛盾一下就扩大。因他是这事件参与者,无法协调此事,最后只能由生产大队出面调停此事。结果对我相当不利,倒进去的粮食不再退回,酌情考虑,就按小学生的工分标准破例作相应补偿。不过,从那之后,所拾稻穗都能放心地带回家,无人再制止和没收。 看见同伴还能在田间拾掇,心中再次充满渴望,重新拎起竹篓加入其中。真不凑巧,恰逢生产队长在田间检查收割情况,望见投过来的愤愤目光,同伴早已作鸟兽状,四散逃离,我则用仇恨眼光望着他。他瞧着我尚未消肿的脸,我盯着他手上的伤,相互对视一会,悻悻之中他默默离开。让我想不到的是,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他从稻田里刷刷刷刷割了一大把稻穗给我,示意我躲在不远的草垛下面去剥离,手捧金灿灿的稻穗,一脸惘然,依稀能看见他露出释怀的眼神。 稻谷一茬青青,一茬金黄,当年粮食满囤的仓廪,再不见往日的辉煌,排队等候分粮的愉悦场景,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实施,完全消逝在乡村舞台,当年轮番职守严加看管的粮仓,此时满是蜘蛛布网。外墙上面留有一行洋溢大字: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粮食分配制度改革措施导致储存方式的转变,分田到户之后家家都能囤集余粮,集体仓库因来源锐减只能苦苦支撑。不止农田,山林和土地一起分到各户,农民自己决定种植品种数量,管理自己的耕地。 育苗、播种、薅秧;引水、耕田、施肥,全家人对稻田精心料理,精打细算,生怕会影响粮食产量。需要多个人一起共同完成的劳动,通常就在家庭之间自由组合,相互帮衬,以工抵工;有的家庭因男人在外工作,就用工钱结算,根据一天劳动强度从一张女拖拉机能手到大团结不等,有这支付能力的家庭很少,队里也就一两户;真有缺少劳动能力的家庭,大家也会主动前去帮忙,这大概就是联产承包的生产方式。田间再没有以前众人一起劳作的热闹场面,每家埋头专注在一亩三分地上。 又逢一年风拂稻浪,田间稻谷完全成熟,放眼张望,目光所极令人心醉金色,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夺目辉煌,随风起伏的稻谷,重现灿烂炫目金色海洋。那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早已压得身段吱吱作响,低下沉甸甸的穗头,“喜看稻菽千重浪”,庄稼人一年的期盼和渴望。丰收时刻如期而至,如愿以偿,醉意心头,醉迷村庄。 那时的我,已不再是拾稻穗的小角色,因为家里人手有限,在家所有家庭成员得参加劳动,割稻,传递,打谷,运送,晒谷只要有空缺都得上手去做。根据自家收割情况,现在做事比以前细心得多,遗留在田间的稻穗很少,干活的过程中就已经把残留在地上和稻杆上的稻穗收拾干净,家家户户宁要效益不求速度,不愿一年的劳动成果,却在最后阶段遗漏在地上。 劳作之余,几家人聚在同聚在饭桌上,邻居称奇,以前亩产量不高的稻田,现在竟然种出很多稻谷。父亲狠狠啧一口酒之后说:庄稼关系到全家人的生活,只有精心打理才有这么高的产量;以前粗粮淡饭的日子,不要说小孩子,大人对这种生活都憋得心里发慌。回问邻居家的收成怎样,嘿嘿一笑回答:总体情况和我家差不多,一日三顿吃上大米饭肯定不成问题,除口粮之外,应该还有节余,大人说完这话后端起酒杯痛痛快快的一干到底。酒至中旬,谈起生产资料的情况,禁不住大发感概,种子、化肥的价格年年飞涨,农产品的价钱今年去年总是一样;提到上交,大家意思差不多:上交国家的公粮一斤都不会少,留给集体的部分,留给谁,谁在享用,心存疑问? 集体粮仓经历多年风吹雨打,见证乡村变迁的风云历程,已渐渐从村民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淡出。瓦楞年久失修缺乏照管,雨水浸蚀之下木板已慢慢溃烂,当年调拨的收割机,脱粒机,插秧机锈迹斑斑横倒在地上。残破的墙壁上的标语依稀可辩:贫困山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和粮食生产已没有多大关系。集体粮仓在公社与和合作社的双轨并举中艰难运行,在丰收欠补自行调节下苦心运作,仓库之中再无几粒存粮。随行政区划正式确定,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最终从乡村黯然离场,不知什么时候,残存仓房也已从视线中消逝不见。 农村收入来源主要是从土地里面刨口粮,从精心耕作中求增长,家里除粮食几乎没有现金。改革初期,沿海省份经济迅猛发展,打工挣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能选向,当初外出的主要是农村小姑娘,是因地里的农活帮她们不上多大的忙。最初务工目的大体都一样,为自己挣钱购一套好嫁妆,为家里凑一笔钱盖上新瓦房,帮助兄长迎娶新娘。那时主要劳动力还是留在农村里面,养家糊口种田耕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改革开放对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并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 揣着家人用两担稻谷换来的一百多斤粮票,踏上去异地上学之路,户籍从以前的村庄迁移至求学所在地方,实现由农业户口向非农户口的转变。离开从小生长的家乡,挥别滋养过我的土地、山川、河流,辞别儿时伙伴、左邻右舍和养育我的父老乡亲,我离开村庄,带着泥草味道,怀着稻菽情肠,走向远方。插秧割稻等生产劳动,再没帮上家里的忙,可上学开支所需还得靠父母提供。然而开学没多久,学校食堂的一则告示打破生活平静,明确宣告学生不得再用粮票兑取饭票,须用现金直接购买,手中粮票几日内兑换完毕,过期不候。刚开始时认为这只是学校采取的一种措施,殊不知,一张小小粮票的终止,昭示的是一场社会大变革再次掀起,市场经济开始了。 粮食产量高低,质量优劣,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再加上跨区域商品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本地的粮食市场,宁静乡村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搅得不再宁静,平静的生活变得不可捉摸,心绪起伏难定,自给自足安身立命的日子随市场洪流悄声无息地卷走。以前成本开支只是简单计算种子和化肥,对劳动力(即人工成本)投入只是统计工日折算工分或仅仅计算天数,忽视劳动价值固有存在。但是现在这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全家人趴在地里辛苦一年却顶不上一个小姑娘在外打工的收入,更何况带回家来的是现钞,拿到手里面更实在更实际更实惠。农民重新审视自己在种地投入与产出中的效益,权衡在家务农与外出打工的得失利弊。靠天吃饭是农业生产的软肋,欠收年份无粮可卖,丰收年成有粮无处可卖,收入不稳是普遍现象。粮食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感觉到生产压力,便纷纷选择外出打工,记得多年前流行一句话:找市长不如找市场。先是打工妹打工仔出去挣钱,接下来打工夫妻,打工大叔相继外出,投身沿海省份的劳务市场。这种现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就是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民工潮。 最开始外出打工是在家庭内部协调,如家里有剩余劳动力,决定谁外出打工谁留家种田,既不影响家庭粮食收成,还为家庭挣得额外收入,乡村干部也乐见其成。打工人数逐年增加,有的家庭计划全到外面去挣钱,但是苦于土地无人耕种,这种情况下,家庭之间开始协商,自家土地转包给对方,由承包方代交公粮,按收成分转包方几百斤粮食。不影响农村的播种面积和上交数量,干部一般不闻不问。外出的人越来越多,土地转包与承包成为头疼问题,眼见打工潮流日趋临近,担心延缓外出影响收入,万般无奈只好撂掉耕地就走人。乡村干部这才慌神,对务工人员就采取围追堵截,苦言相劝,正言相告的办法,力图阻止事态扩大。事与愿违,大家宁愿用现金上交公粮,只想出去挣点现钱,为自己和子女今后的生活打算。……面对汹涌人潮……望着荒芜土地……。 过去多年对工农业产品实行价格倒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倾向性措施,一平二调的公有化改制,农业税负承担比例偏高,长期为工业化发展不断提供原始积累,很大程度上导致农民多年始终处在衣食两难的尴尬境地。城市里面的一本粮油采购本,一张肉食补贴券,承载着农民无数汗水和艰辛。随着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入,几十年国家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已初具规模,但改革过程中隐性问题随之凸现,发展与稳定已提到重要日程,近十年来,三农问题作为国家第一号文件连续颁发引起相当多的关注。 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国家逐步采取相应措施。价格波动问题,实行最低价格收购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生产的粮食,都能以合理的价格保证销售,消除有粮无处可卖的疑虑,尽量避免谷贱伤农的现象发生。同时建立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制度,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废止《农业税条例》减轻负担,中国农民告别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这是中国农村几千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同时改变过去长期以来实施的以农哺工的倾向性政策,逐步实行城市反哺农村,扶持农业发展。面对国外滚滚涌来的稻谷大豆玉米节节败退的情况,也许是财政补贴政策滞后其他国家。现在国家也相应建立起粮农补贴和保障制度,随着三农政策不断完善和相应措施落实到位,让农民真真切切感受到耕田种地的收益和效益,丢失的阵地,失去的市场会重新回到中国农民手中。 当年许多外出劳工人员在外漂泊多年,或因身心疲惫,或因年事已高,现在已陆续返乡,大多数人选择离城镇不远的地方购地建房,没再回到乡村种地耕田,当年的留守儿童此刻却正踌躇满志奔赴他乡。稻田依然荒废,土地依然草长,当年留守在家劳作的农民,年岁已长没法再耕种,人亦老,地亦荒。随同一起增长的还有留守儿童的数量。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不止注重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对农民权益保障方面也加大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新农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保障农民能够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极大程度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缓解农民因病致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村养老方面,政府也出台相应出台保险政策,正在各地进行试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对农村人口实现全覆盖。随着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稳定的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稻花飘香,稻穗叠浪的怡人风光定会沉醉胸膛情迷村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