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婆婆的葬礼——宝岛风情系列散文之18 |
正文 | 婆婆的葬礼 ——宝岛风情系列散文之18 作者 宝岛阿华 这是2009年的初冬,暖暖的阳光洒在马路上,我在上班路上,突然接到先生的电话: “阿华,你明天有空吗?” “哦,有什么事?” 我知道他一定是“有事”找我,顿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心里一阵紧张。 “是阿母走了,你回来一趟好吗?” 我心里“噔”的跳了一下,果真不是一个好消息。婆婆两个月前因跌了一跤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她先是在南投“埔里基督教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后来转到台中“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加护病房。住院期间,家人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去探望,且每次都规定探视时间,不能久留在病床边。我随先生最后一次去探望时,婆婆已经神志不清,尽管亲人们怎么大声呼唤她,都没有任何反应,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没想到说走就走了。 婆婆是个非常慈祥贤惠的老人,与世无争,一生为这个家默默奉献。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的生活水平不高,如大陆所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不知公公婆婆当时是怎么把8个儿女养大的。据先生说他小时吃过很多苦,小学没毕业就帮家里做农活,十三四岁就出去打工帮忙养家。那时他们村里没有小学,每天早上他和村里的孩子要步行五六公里去北山小学读书,婆婆天未亮就起床,给他和弟弟煮好热乎乎的红薯,让他带在路上吃早餐,作为家中的长子,他自然是兄弟中吃苦最多,最辛苦的一位,也是对母亲最为孝心的儿子。 七十年代末蒋经国执政后,带领经济迅速起飞,创建十大经济奇迹,台湾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先生的弟妹们也都陆续参加了工作,家里状况才逐步好转。公公先于婆婆几年去世,婆婆不愿去儿女家,更不想增加任何儿女的麻烦,始终固守在家乡的土地上。 顾念婆婆的一份情义,我请假回到了南投国姓乡的婆家。此时婆婆安祥地躺在冰棺里,她的灵柩安放在正厅的左侧,脚尾放一香炉,亲属要24小时烧香点烛,为亡者照亮赴阴间的路。台湾人有返家安息的习俗,在家过世才算寿终正寝,先生从医院把婆婆接回家时,一路呼唤着“阿母,我们回家了,你要挺住啊!”婆婆坚持到家后才咽下最后一口气,我想是否冥冥之中安排好的,如果是在医院或路上去世,按习俗灵柩是不能停放堂屋的。 虽然婆婆的灵柩与我的卧室只有薄薄的一板之隔,我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害怕,一边给婆婆烧纸钱,一边回想起第一次来婆家的情景。 那是我到台湾的第一个月,先生带我回家,之前看过一些琼瑶的台湾电视剧,感觉台湾的婆婆都是非常传统守旧的老人,对儿媳妇非常苛刻厉害,先生又是他家的长子,我有些忐忑不安,不知他父母是否接受从大陆来的媳妇。 “阿华,你们回来了!”80多岁的婆婆脸上挂着微笑,热情和我打招呼,又是倒茶又是搬椅子。“你是湖南人吧?我说话听得懂吗?”没想到婆婆非常随和,平时不爱说话的她,与我聊家常,娓娓道来,还一再问我是否听得懂客家话?我当时对闽南话完全听不懂,对客家话也是似懂非懂,婆婆怕我听不懂,就在客家话里加了一些国语,这样婆媳沟通无障碍,真是用心良苦。她知道我们湖南人吃辣,总是亲自为我下厨,怕我吃不下饭,特意去地里摘了一些红辣椒,为我腌制好剁辣椒;我每次要去台中时,还让我带上客家的特产糯米粑粑,就这样一个贴心细致的好婆婆,如今却与我们阴阳两隔,再也不能吃上她亲手做的客家菜了。 按照台湾人的习俗,婆婆出殡的日子还有半个月,这是殡葬礼仪公司根据家属要求安排的,一般是7至15天左右,也有20天乃至一个月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治丧这段时间守灵,让突然失去亲人的孝子孝孙,慢慢缓解悲痛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因而有的台湾人对于我们大陆的三天治丧时间,感到有些诧异。 既然治丧时间还有十多天,先生要我回台中继续上班,其他上班的也暂回工作岗位,先生是长子,与他大弟留下来守灵,每天烧纸燃香。我刚好请了三天假,只好又回到台中上班,出殡前再回到村里参加告别式。 告别仪式是在出殡前一天进行,其实中间还做了头七,做头七和出殡时都要请道师做道场,这些都与大陆很多地方习俗差不多。灵堂设在宽阔的大院子中央,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堂摆放了近100盆花卉,背景的花艺设计摆放都有讲究,全部委托当地殡葬礼仪公司一手操办,当然葬礼的策划,还要根据家属的需求来设计。所有亲戚都要到场,我公公和先生的3个弟弟都是国民党员,而且都任过基层党工重要职务,因此国民党的马英九、吴伯雄、吴敦义等几位大佬都亲笔写了挽联,委托当地党工送来。还有新竹、桃园和台中市的议长议员,当地的县长、乡长等也都送了挽联,挽联一般用白布写好,也有的写在白纸上,花圈都比较精致,不像大陆的花圈那么大,当地许多乡邻也到现场来告别,表示了深切的悼念之情。作为一位普通国民党员的母亲逝世,能得到这么多重要人物送挽联悼念,确实也是够隆重的,可惜当时用的傻瓜机拍的照片,没有好好保存,而且灵堂也不宜拍照,没有留下照片留念,实在遗憾。 告别仪式是由殡葬礼仪师主持,礼仪师通过考试获得正式“殡葬礼仪师证件”。“婆婆,阿华来看你最后一眼了!”我缓缓来到婆婆棺木前,心情沉重的瞻仰她仪容,与她告别,婆婆就像一个睡着了的老人,是那么安详的躺在那里,以后再也无法看到她慈祥的面容,她再也听不到我的呼唤,也无法理解我们与她生离死别的感觉。 婆婆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嫁给公公后冠夫姓,在本名前面加了一个夫姓,她勤俭持家,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先生曾经告诉我,说他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家事基本上都是婆婆在管,八个子女也是她一手带大。而且公公是一个严重夫权主义者,稍微不如意,就对婆婆进行打骂。由于偏僻的山村文化闭塞,婆婆与外界接触少,只能嫁鸡随鸡,因而对丈夫逆来顺受,从不敢反抗,这与她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征有关,所幸几个儿女都对婆婆很孝敬,使她多少有一些心理安慰, 台湾有“入土为安”的习俗,可惜公家的墓地逝者只有7年的使用时间,7年后就通知亲属一定要去“捡骨”,把亡者的遗骨捡起来,再作二次火化,把骨灰存放灵骨塔。由于私有墓地买不起,公有墓地只能用7年,因此逝者入土难以为安,随着公有坟墓空间越来越少,政府大力提倡火葬,选择火化的人逐步增加。据了解,殡葬礼仪公司操办整个丧事,费用开销约20万元台币(人民币5万元左右),其实台湾每个公民都享有国民年金待遇,病故可领取丧葬费15万元台币,如果简单一点的丧葬,基本上就不用亲属出什么费用了。 婆婆出殡那天,很多乡邻都来送行,我一直把婆婆送到火葬场,第一次目睹整个火化过程,心情异常沉重,默默的祝愿老人家一路走好!在天堂好好安息吧! 安放婆婆的骨灰陵园,松柏长青,庄严肃静,鲜花遍地,逝者如斯,人生那么短暂,转眼便成了一堆骨灰。今年婆婆逝世已十年,每当回到婆婆家里,睹物思人,我不免感叹,岁月无情,人活在世上,犹如一位匆匆过客,什么都带不走,终归香消烟散,呜呼哀哉! 死亡不可避免,生者只有珍惜生命,爱惜身体,好好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悼念婆婆逝世十周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孝子贤孙欲断肠。 悲泪遥祝天堂处,阴阳两界话凄凉。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