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老路情结 |
正文 | 在童年的记忆中,周围有不少的大路,路不宽,能错过迎面开过的车。两边栽有树,路的年头长的,树挺粗壮,也长得很茂盛,走在树下,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较凉爽。现在这些路,在城内已少有,即使有,多已残缺不全。 这些路,远一点的乡镇还留有一些。每次乘车,或行走在这些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情结在心里被激起。今年春的一天,我决定走一走。 我选择了从惠明到南彭的这条路,一是这条路从入口处看,还是一条土路,也就是说,没上水泥与柏油等。二是它就挨着的是免费的内环高速公路,与老路并排,相向而行,两者同行,宛如一个健步如飞的小伙与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车辆往来自然选择前者,所以较为幽静。 这条路位于202省道旁,由惠明镇出发,往永兴方向走十分钟左右,靠右往下,便算是走上这条路。 只知道它是一条老路,没想来它还挺美。 说它美,是我拐进到这条路上之后,所深深感受到的。因它左靠内环高速公路,右则靠着谧静幽雅的一条小溪。严格地说,是从一个南湖分出的一条干渠。看见它,我就想起北方公路常有的景致:两行溜烟似的高大的树,一条大道笔直往前。远远看上去,路较窄,树特别高,车来人往,人们或在晨曦之下,或在夕阳的余辉之中,五六十年代是马车上甩起长长的鞭,七八十年是拖拉机手与车上的人笑逐颜开,现在是大小客货车穿梭往来,平和自然、悠然自得,有一种清清朗朗的美。旁边,也多有一条沟,或渠。连着的,便是平原地区特有的一大片,大片的庄稼地。 眼下的这条路有相似处,但还是大不一样。 一是路远没有北方的路那么直。二是树也远没有北方的树那么高大,却反因矮,显得粗壮与茂盛。这些树的树龄看上去较老,想来,与路的年头相当,根深叶茂,树根特别壮。不少路段,两边树枝向路中自然弯曲,形成长长的树的隧洞。树与周边,或连,或断的万木与房舍等交织,结成一片,或一体。这众多的一片,或一片,也使两道相向而行新旧路,较少相面而行,多在万木与房舍的遮掩中。 特别不同的是,路旁的干渠更不像北方的沟,或渠,泾渭分明。它多藏匿在一大片葱茏的灌木林丛中,即使是全流淌于外,也因树与灌木林枝叶,包括已开的花,与已结的果的遮掩,在这飘着绵绵细雨的春色中,显得是那么青幽,重遮的地方,水为墨绿,轻遮处,水为碧绿。雨点滴在上面,如针插入,悄然无声,只有雨聚在溪畔的花叶之上,形成豆粒大的水珠,滚落在水里,或因虫鸟的移动,会溅起圈是圈的涟漪;也只有在水由较高处流向较低处时,才能清晰地听到它潺潺的流水声。它时而蜿蜒绕行,时而亲吻路旁的野花,时而穿越小桥。水流经在石板处,水清澈得可见其底。 不管是树,或灌木,或干渠,在雨中,皆显湿重、靓丽。 我就这样在春天的小雨之中,伴着这条美的老路一路前行。像是回到过去,也追回忆着老路曾有的那份繁华与喧闹,与眼下的路的幽雅谧静相比较,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山河斗转星移般的变化。仿佛我是在新旧年代里,来回旋转,经受着,体会着,感慨着。至于到底得有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其实,也不重要。 遗憾的是,从惠明到南彭,这样的景致延续不到20里便中断了。 路虽中断了,老路情结与美的记忆和回味仍在心里。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