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扛着粮食行走的父亲
正文

我的老家在辽西乡下,那里都是盐碱地,到处是荒草甸子。阳历八月初,秋天还没到,草甸上癞痫般一处处的亮白,一处处枯黄。亮白的是土地上浮起的碱,枯黄的是早早萎缩了的草。仅有的一点庄稼地里的也长不好庄稼,两寸长的玉米棒子上,玉米粒儿稀稀落落的,瘪瘪的瞎。

六十年代初,是全国上上下下吃不饱饭的时候,地处这样贫瘠土地上的我们一家人,自然更躲不过这场自然灾害了。

那时候,爷爷奶奶总是眯着眼睛端坐在炕头儿一动不动,仿佛一动就消耗了体力。母亲把仅有的一点点维持生命的玉米面分了又分之后,她明明知道村外已经没有任务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可她还是不停地到野地里找,五个面黄肌瘦嗷嗷待吃的孩子让她无法停下这毫无意义的行动。父亲一脸凝重望着窗外,一根接着一根的吸烟。

父亲看着怎么也维持不下去的那丁点儿口粮,望着饿得一天比一天瘦的孩子,实在没有办法,便和母亲商量。“要不,去孩子姨家掂兑掂兑?”母亲说:“也没别的法子了,你去吧。”

我的姨家在内蒙,离我们家一百多里地,那里地多人稀,土地相对肥沃,父亲想也许到那里可以弄到给孩子救命的粮食。父亲怀里揣上一个窝窝头儿上路了。

父亲到了姨家,把家里的情况和姨夫说了,姨家虽然粮食也不宽裕,可他们还是拿出一个袋子装满粮食,让父亲饱吃了一顿,又给父亲带了四个窝窝头儿,让父亲赶紧扛着粮食在夜晚上路了。

那时候国家对粮食控制很紧,即使少量也不允许私下运输。人们都饿急了,弄到粮食就是保住命。父亲怕让公家没收或被人看到抢了,不敢乘坐任何交通工具,也不敢在白天里走,只能在天黑后在荒野里赶路。

那时候,父亲40多岁,正值壮年,除了因为饥饿缺少力气以外,他的体质还是很好的。在姨家他吃饱了饭,路上又带了干粮,有了力气,肩扛着重重的粮食,他感觉不到沉,上路后脚步稳健有力,他心里清楚得很,一家人的命都在他肩上扛着呢。

清白的月光照着凄然独行的父亲,和父亲肩头上那袋沉甸甸的粮食。夜晚的荒野里刮风的声音格外清晰,像个小夜曲一样在他耳边缭绕,父亲明明知道野外的夜晚不会有人,他还是时时睁圆着眼睛,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他不能丢了全家的命。

父亲一气儿走了走了三十里路,他放下粮袋,抬头看看还没到半夜,放下粮袋,歇了。

再上路,父亲的腿发酸发软,迈的步子大不如前。可是父亲心情却十分地好,百里外的家正一步一步向他靠近,夜色里他似乎看见了孩子们看见粮食的笑脸。

父亲走了大约70里路,天已经放亮了,他累得精疲力尽了,这个时候父亲是不敢扛着粮食赶路的。他远离开村子,找个沙土地,用手挖了一个坑,把粮食袋子埋起来。自己头枕着双手,躺在埋着粮食的沙土地上,睡了。

一觉醒来,日已升高,父亲看看四周没人,掏出怀里的窝头,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白天父亲不敢走路,也不能离开埋粮食的地方,一天的时间很难熬,一家人在眼巴巴等他到家,父亲心里焦急,可他也只能盼着天早点黑,他好早点上路。

一天的休息他体力恢复多了。天终于黑了,他背起粮食袋子抓紧赶路,可是没走多远,他就背不动了,他只好放下来歇息一会,再继续赶路。这样一路走,一路停,20多里的路程他用了四个多小时。当他走到离家还有两里远的时候,父亲说什么也背不动了,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已近深夜,四周没有人,父亲用仅有的一点力气把粮食袋子埋在了沙土里,摇摇晃晃站起来,东倒西歪地向家走去。

两里的路,不知道父亲走了多长时间,他到家的时候已经半夜,他从怀里掏出的两个没舍得吃的窝头,递给了母亲。又告诉我母亲埋粮食的地方,自己就一头倒在了炕上。

我们一家人,除了我当时还没有出生以外,都是靠着父亲从百里外的姨家背回的粮食渡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如今,城里人已经讲究的吃营养了,可是无论我吃什么样的饭,无论我在哪里吃饭,我都一直告诫自己,记住那曾经有过的艰难岁月,要节省每一粒粮食,为我伟大的父亲。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3: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