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挖井
正文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山坡上,从下往上零星的黄土庄一台一台分布着,村庄的中间有口吃水的井,多少年来,全村人畜都靠着这口井艰难地过生活。

井台旁,有一棵大柳树,柳树下有一个平滩,常是村民在这里扎堆、聊天的地方,谈笑声不断。有来打水的,有来洗衣服、洗菜的,也有打这路过的,都希望在这里停一停,歇一歇,讲笑话,说奇闻,大家逗乐、开心。娃娃时常跟着大人撒欢。年轻后生说谁家的娃娃像他,直到年轻媳妇子追打着赶远。人们笑得前仰后翻,笑声飘向蓝天白云。

据村里的老人讲,这口井可有些年头了,比我们的村庄还早。最早这里是放羊娃的羊圈,后来为羊喝水方便,在这儿挖了一口井,栽了一棵柳树。再后来人撵着种地也搬上来了。从此有了村庄,吃水全靠这口井。

不知什么时候,这口井吊上来的是稠稠的黄泥汤。父亲组织村民掏井,可最终打不上来香甜清凉的清清的水。井水快干了,人心也坏了。一个往一个的前面抢,半夜不睡觉。人见了人,大小一声不嗯,像几世冤家一样。可抢到的是一点黄泥汤。一天都澄不出一口清水。于是,男人、媳妇担着水桶满山沟跑,一天找不来一担像样的水。人们抬头望着火辣辣的天,低头看着干枯的玉米页,就没着儿了。端着香马盘在山神庙里要雨。可神也揣着天爷爷的屁眼凉森森的。

老父亲敢顶撞公社书记的倔强脾气来了,他不信地下没有水。组织我们哥几个挖井,看好日子,选一个地势比较低的沟湾,拿上井绳,铁锨锯短把儿,用尼龙袋子剪短缝制一个有系的小口袋装土,端上香马盘,在地上先划了个圆圈,点着香、烧了马、祭祀天地、拜跪神鬼、磕了响头,就开始挖井。他先挖了几掀,挖成型,当仁不让交给二哥,他坐在旁边烟雾缭绕。

挖井也有学问:井口不能太大,要挖得竖直,要有耐心;挖井人的身形要瘦小,还要灵活,更要有臂力,才能半蹲着双手握住掀把(把不能太长)转着挖。起初,挖出来的是松软的黄绵土,井也不深,我们用手往上拉绳子,上来后自己提着倒土。后来挖深了时,用三根交叉的木头桩安装上滑滑轮,一个人拉着绳子如拉纤一样走远,装土的口袋到井口时,井口边站着等的人喊停,提上倒掉土。井一般要五丈深,挖到红斑斑土时,土质较硬,就会有水出来了。

坚持了十几天,二哥挖得腰酸背痛,三哥挖得气喘吁吁。也只有我下井试一试。我听说瞎子挖井下井时,四肢着井壁,嗤的溜下去。我没这本事,只得一步一个台台往下挪动,有时费好长时间脚揣着。台台儿其实是在井壁上挖的三四寸的窝窝儿。下到井底,我的妈呀!我才真正体会到坐井观天的含义了。油饼一般大的一方天,黑洞洞的,压抑的不得了,拥挤的不得了,闷热的不得了!仿佛这四周拥挤的厚重黄土将我埋进十八层地狱。我想大喊,可气喘着喊不出。我赶忙往上爬,爬上来一屁股坐在地上,看见天是那么明亮,世界是这般美好。

已经超过六丈了,还没有水的痕迹。由于太深,空气稀薄,于是抬来了风车往里吹气,二哥继续挖。老父亲抓了一把黄黄的土,在手里捏了捏,长长地叹气。趁我们歇缓的时候,父亲亲自下一回井,当沾满黄土的花白的头从井口冒出时,他已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了。装了一锅老汉烟,手颤抖地点燃,“吧哒”的声音已经没有了节奏。可他还要坚持挖,挖到红斑斑土快八丈时,没有水的影子。父亲终于绝望了,村庄绝望了!

后来,国家有了“121集水工程”项目,村子里每家都打起了旱井。打了水泥院,每到下雨天,雨水就顺着水泥院流过过滤槽进入旱井。从此,村民吃上了无根水,用水再也不愁了。

井和村庄一样老去了,唯一不忘的是挖井的记忆,是生存面临挑战时人性的负面!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