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过年
正文

年年过年,今又过年。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过年,炎黄子孙,不论是在大江南北,还是在西北边陲,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回家过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亿万华夏儿女绕不开情结。过年有许多风俗:贴门联,挂灯笼,放鞭炮,拜年。南方还有办灯会,舞狮子等大型活动。小时候,我们老家还有唱门歌,抬菩萨,搭台唱戏等习俗。

小孩子是最希望过年的,因为过年才能穿新衣,吃美食。我的老家是坐落在巢南的一个山村,家中有父母、三个哥一个姐姐,我排行最末,当时在农村算是大户人家。每当即将过年的时候,都要杀年猪,打糖,磨圆宵,做豆腐,忙得不亦乐乎。忙碌中最忌小孩子说不吉利的话,稍不注意,就要受到大人的训斥。几次挨批后,每当年关,我说话格外小心谨慎。

儿童时代的年是快乐的年,每当大年初一,孩子们都兴奋得睡不着,很早就在床上竖起耳朵听着,全村哪家最先放鞭炮,听到响声,从床上一跃而起,穿上昨晚就准备好的新衣服,聚积到放鞭炮的人家门口,大人们立即拿出一把花生或糖果给孩子们,接着再到下一家,直到把村子里每家都闹遍。过年的氛围首先体现在儿童的喜悦中,如果没有孩子们嬉闹年味不知要逊色多少。

拜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尊老爱幼的象征。每年正月,我都要随着哥哥到长辈家拜年,那时,我并不理解拜年的真正含义,只是跟着大人去捞点吃的。半个世纪前,我国农村还很落后,农民生活相当艰苦,只有在过年时,才准备一些菜肴供客人品尝。我还清楚记得一次到舅母家去拜年,舅母送我一个精美的陶瓷砚台,砚台中间是一座假山,山顶有个圆形的开口,是插毛笔用的,假山两侧各有一个顽童,好像正从山脚下水中摸出两条红鲤鱼,山下是一围池塘,用来盛墨汁。舅母的用意是想让我好好读书,可惜我少不经事,带回家后,常用来盛水玩,后来玩丢了,稍长多次寻找不得。这精美的瓷器要保留到今天一定十分有价值。

长大后。我去外地读书,每年也都回家过年,村还是那个村,路还是那个路,怎么也回不到从前。每次回来总想四处转转,村前、屋后、山上、塘边,总想找一些童年的往事。“父母在,不远游”,毕业后,我又回到家乡工作,每当过年,我都带着妻子、孩子回到我那熟悉的老屋,与父母共度春节,这几年是我人生中度过的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光,父母早将年货准备好了,我们回去就等着享用。亲戚都来给父母拜年,我就是陪他们聊天、打牌、喝酒、其乐融融。无忧无虑,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不知不觉,父母渐渐老了,九二年母亲过世,父亲一个人独自生活在农村,我仍然每年回去过年,这时回去过年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不让老父寂寞,过年的菜肴都有妻子操劳。再后来,父亲也行动不便了,回去过年怕增加父亲负担,我只好把父亲接到城里过年,,但他老人家在农村住了一辈子,在城里怎么也不习惯,吃一顿饭就闹着要回去,农村虽然简陋,左邻右舍都是熟人,他拄着拐杖,这家走走,那家坐坐,随心所欲。小时候常听说:“父母在那,家就在那”,2010年,父亲过世了,家乡变成了故乡,我也就不再回去过年了,但每当春节,我总忘不了儿时的山村。而今过年,只有侄子们电话相邀,我才回去看看,与兄弟们聊聊,给乡亲们问个好。

不论是家乡还是故乡,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还住着我熟悉的父老乡亲。虽然山村已改头换面,但我总能找到童年的影子,我对家乡怀念随着时间推移弥久更深。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6: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