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个真实的故事 |
正文 | 一个真实的故事 人到闲时爱回忆,这几年我比较清闲。总想追问家族的过去,但我父亲除了祖父的名字之外,什么也记不清,我只能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朦胧的过去。 五岁那年,一个冬天的早晨,我起得很早,黑夜和黎明还正在较劲。父母还没有起床,只靠在床头说话。我一个人在门前的草垛旁,发现一个白色的乒乓球大小的东西,表层油膩腻的,好像打了蜡,还拖了一根长长的尾巴。我好奇地把它捡回家,在床前的地板上来回滚动,父母也没发觉什么端倪,后来我把它拿到门前的石阶上往下滚,刚一颠,就听“轰”的一声,震耳欲聋,一股青烟直冲屋檐,石阶上黄了一大片,父亲立即过来抱起我,母亲着急地摇摇我的手和脚,问是否还能动,当时我没哭,脑海中一片空白,任人摆布,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母亲却急得流了泪。响声也惊醒了沉寂的山村,邻居们纷纭过来探问,透过大家的议论,才知道爆炸的是一只“狐狸弹”,乡下猎人自制的一种土炸弹,里面是炸药,外面涂着羊脂,主要是用于对付狐狸的。猎人夜里放,早晨收,狐狸在夜间活动时,灵敏的嗅觉,远远地就能闻到羊脂的膻味,一口下去定将嘴炸翻而死。不知是那位粗心的猎人,忘了回收放在我家草垛旁的那一颗。幸好是冬天,我穿得棉墩墩的,竟毫发未损,否则有性命之灾。 难道狐狸真的这么讨厌,值得人类用冒险的方法与之作对。依照法律,用危险的方式妨害公共安全,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后来父亲曾到山村追问过几个猎人,大家都不敢承认。但从此,村里再也没有发现过狐狸弹。那时,虽然我还不懂事,但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划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不知道这次幸免,是否有所谓的神灵保佑。当时只听村里的老人说:这娃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以后的岁月也并不怎么惬意,俗语也只不过是在无赖状态下的一种心理尉籍。我根本就不指望冥冥之中还有什么无形的主宰。人的希望不在于上帝,而在于自己。 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怕炸。小时候几乎天天见到的狐狸,却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消失得连一点痕迹也寻不着。也许是真的有狐仙灵气,它不愿以自己的存在,给人类带来多余的伤害,而默默地退出了这个烦杂的世界。 曾几何时,狐狸在中华文化大系中,留下过多少美妙的传说,害人的故事不少,爱人的故事更多。即使是悲哀结局,也贯穿着绵绵的情意。“宁为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许多苦闷、迷惘的穷汉,还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聊斋的主角。善良的狐狸,至今还为穷苦人留下了无数渴求。如果环境允许,人类希望与你共享一个地球。 我是不信邪的,但始终不理解,我们智慧的祖先为什么要传下那么多关于狐狸迷离的故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