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面对“小清新”和“屌丝”,你会“跟风”吗 |
正文 | 喜欢看宫崎骏的动漫,听久石让的音乐,读村上春树的文字,时间久了竟误打误撞步入小清新的迷途,喜欢上了这些领域中的小清新之神. 追求淡雅、自然、闃静,想在精神世界中自我陶醉,小清新们自然不带半点刻意地循着这条乏善可陈的路线,走的是从容淡雅、自在坦荡。那些小清新之神,提供了青春期的小情绪、真挚纯爱、长裙帆布鞋、碎片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些情怀背后,总藏着某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让小清新们膜拜。 小清新的出现是一种对高雅的追求,但是小清新的泛滥则被一部分人批判为庸俗。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总有那么几条桥梁将高雅与庸俗联系在一起。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则转变只有一步之遥。从当初屌丝的羡慕到后期因泛滥而遭受的恶性的敌意鄙视,小清新的定义不断革新,而这同样昭示了高雅与庸俗的界限愈来愈模糊。 说到屌丝,网络上就流传着许多版本的“屌丝”定义,不过大都是以身高、长相、收入情况及着装品牌等作为参考,而新标准对“屌丝”的评比更加具体,女屌丝的标准细化到指甲、内衣和鞋子,男屌丝的标准则细化到了女友的数量和开销。“屌丝”一词走红也是包含了一定的社会因素,公众和舆论可以用娱乐的态度视之,但不能过度关注,有的人并不知道“屌丝”的具体含义,还加以扩大,于是大家说着说着都成了“屌丝”。然“屌丝”这当下的热词也势必和早先风靡网络的“大虾”等词汇一样,慢慢消失在网友的词汇库里。用老话说,流传到一定时候就不行了。 就像高雅与庸俗两词,一小撮人喜爱的活动叫高雅,大多数人喜爱的活动是庸俗。过去吃着西餐看音乐剧叫高雅,穿着人字拖鞋,在菜市场跟小商小贩砍价吵得面红耳赤叫庸俗;听蓝调学习西方乐器是高雅,在家坐在板凳上听着MP3扭屁股放屁是庸俗。而今,生活在顺遂优偓环境中的人们也会摒弃财富,回归自然,种花草怡情养性,吟诗作画附庸风雅,那老去的高雅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门槛。 拿名字来说,中国人对高雅与庸俗的理解也不断改观。解放初期,全民上下一心热情高涨,人人取名为“跃进”、“建国”等,并以此为荣。后来人们名字里出现“颖”“轩”这些寓意美好的字,如此“跃进”、“建国”成了庸俗,无法让人理解的成为高雅,成为独一无二。很多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三个字有两个字读不出来的时有发生,想想也理所当然。青春是小清新,小清新是高雅,总不能取“王大牛”这样土得掉渣的名字。在某个风花雪月的桥段,女主角与男主角花前月下情义缱绻,这时女主突然一句深情地呼唤“大牛”,这种煞风景的事怎么都会让读者之前所有幻想成为乡村爱情喜剧的某个场景。 所以,高雅最明显的标签就是小众,一旦高雅变得大众化,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接纳,那些小众会摒弃原有的姿态,并视其为庸俗转身去追求那些小众的东西。 有人执拗于吃不对味西餐,也许会因为半生不熟拉肚子,看音乐剧也许会感到慵懒困乏而睡了整场。也有人在路边啃鸡大腿,穿着人字拖逛菜市场也活得坦荡,保持一贯的风雅会很累,一味地庸俗透顶同样也不该,我们应该放弃附庸风雅的认知,同样也排斥对庸俗的看法。比如吃西餐一手拿刀叉一边抓痒抠脚趾丫,这就是庸俗,就算有再高雅的内涵也遮盖不了庸俗的本质。所以别太将自己明显划入一支队伍,那意味着总有一天会跟其他队伍脱节对垒浪费口水,也别太软弱过早定位自己和别人,你是自由的,他们也是自由的。高雅与庸俗,他们本就不该划清所谓的界限。 所以,面对 “小清新”和“屌丝”,你还会“跟风”吗? 我以为无论是“小清新”还是“屌丝”,盲目“跟风”极不可取,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在不小心被灯红酒绿的繁华撞了一下腰后,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判断时,浮躁的心应该平和下来,多一点理智,多一点自信。不要害怕自己的行为太出格,偏离了群体,或被定义为“异类”。因为一旦有了这种恐惧,就会“抹杀”了众多普通人的思维,变得盲目跟风起来,别人干什么就跟着去干,时兴什么就跟着凑热闹。 因此,不去跟风对普通人而言,那些客观原因也许是很难改变的,不过可以从自身“找找补补”,自我评价高一些,作出判断时多一点自信,努力做一个有自己独立想法的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