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听戏
正文

初夏,每当晚饭后我就在江边走路。这里,有一路的花木芬芳,有一脸柔滑如绸的晚风,有一种悠扬、亲切的“诸暨之声”。

“ 诸暨之声”出自浣江桥东侧的“清风亭”。浣江桥是人行桥,走上这座桥,没有避让车辆的烦躁,不受汽车尾气的影响,因此,在桥上散步、观光、闲聊的人特别多,或许是戏迷们也想用自己的声音吸引更多的观众吧,不知什么时候“清风亭”也就成了为戏曲亭,各路戏迷竞相演唱。这里演唱的不仅有城区的各路戏曲队,还时有山下湖、店口等集镇的戏迷占亭亮相,一展风采。唱的人都是诸暨人,唱的戏曲大多是诸暨人老少熟悉的戏曲,于是,听者给其了一个响亮而时尚的名称:“诸暨之声。”

从家里出发,过西江桥、茅渚埠桥、永昌桥、浣江桥,绕过“三角型”一周就到家,这便是我每晚行走的“小时计划”。但这“小时计划”往往是前紧后松难执行,因为一过茅渚桥,就能隐约听到“清风亭”里飘来的戏曲之声,这声音飘得悠扬、听得亲切,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行走速度。因此,来到浣江桥头时,往往不足三分之一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半的行程,但接下来的路程就很难把握时间了,可能是一小时,也可能是两小时或三小时。别说是我执行计划无心,就是因为被“清风亭”里的“诸暨之声”陶醉了心。

尽管来“清风亭”唱戏的大多是婆婆、奶奶辈,虽说她们花白的头发已经盖不住额头的条条纹丝,拿着麦克风的手背上已有明显的青筋暴起,但他们唱出的声音仍时清脆又富有弹性,做的动作仍时灵巧而又潇洒,其音质和神态固然还是青春依旧。听着他们的戏曲,我顿有感悟在心头:不管你的生活经历了多少风雨,尽管生活的风雨会给人的表象留下残酷的斑痕,但艺术在炽爱者的心灵中永远是年轻而又有活力的,这种年轻而又活力的艺术同样滋润着人类心灵的青春不老。

“清风亭”的戏是民间的,但也不乏专业者的奉献。他们当中有做过职业演员的,也有在学校教过音乐的,还有在部队、单位从事过文化工作的。如今他们退休在家,或许是受戏曲亭里的氛围感染,也或许受戏迷的推崇,这些“专业人”就时不时会出现在“清风亭”里一亮嗓门,一展风采。他们的登场就是众人欣赏“清风亭”戏曲的黄金时光,有嗓音实、中气足、音域宽的唱者,有跌宕婉转、表演充沛,细腻有神的演者;有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声音……。亭里唱者出神,亭外听者痴迷,除了合拍、切弦的唱腔和伴奏之声外,亭前、桥上全无杂声。一曲终止,听者高举双手奋力鼓掌,唱者躬身致谢,此情此景不亚于明星演唱会现场。置身从中,我再一次否认了“唱大台戏的看不上唱小台戏的”,“专业的瞧不起民间的”所谓同行嫉妒的“艺术圈现象”。我想,这些界线和嫉妒本来是不应该产生的,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往往取决于大众的力量,一门艺术假如被大众所喜闻乐见,受大众广泛传播,就一定活力无限、光芒四射。

在“清风亭”里,我还听过富婆、富嫂的唱。别说她们平时的座驾不是宝马便是奔驰,生活起居不顾保姆就请助手,但现身于清风亭里唱戏,她们再也不显得那样娇贵,那样高傲,有与打工妹合唱喜怒悲欢离合的,有和家妇、甚至是拿儿孙生活费过日子的老人同演真假善恶丑美的。只要有戏,什么儒生、穷生、巾生她们都愿扮;只要有唱,什么苦戏、甜戏他们都会唱;只要能表演,什么下跪、求饶、乞讨的动作她们都爱做。我终究明白,清风亭的戏曲之声之所以能冠以“诸暨之声”,就是因为这里汇集了诸暨人对戏曲艺术的爱好和追求;“清风亭”里的戏曲为何能唱得如此红火旺盛,就是因为这里没了贫富之隔、贵贱之分。

戏停人回,迈步馨香江畔,双耳仍是戏曲悠扬,心里还是思绪万千。我想,授之于众、受之于群,不仅是戏曲艺术兴旺之路,也是我们其他事业的发展之道。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