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蒹葭苍苍水一方
正文

蒹葭苍苍水一方

莱恩

我是嗅着芦苇的清香长大的。

乡下孩子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家乡的春天总是如期而至。寒食节后,一场沥沥的小雨,唤醒了沉睡中的芦苇。它破土而出,嫩如柔荑。田畦上,水塘边,芦苇那青芜的苇杆,竖立风中,不卑不亢。采一根嫩嫩的芦芽含在口,如咀嚼着春天的味道。

芦苇,古称蒹葭。没有长穗的谓之“蒹”,初生的谓之“葭”。它的根,潜滋暗长,抱土缠绕;它的茎,节节拔高,挺直俊俏;它的叶,苗条俊秀,婀娜多娇。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临风摇曳,不倒不伏,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蒲草一般和芦苇结伴于水中,让人难以分辨哪是芦苇,哪是蒲草。颇有“我是我,似我非我”的味道。苇塘中有白鸟起伏于碧波之上,偶尔在苇间盘旋,扑棱棱飞走,叶尖摇曳,一幅轻淡的水墨画。

八九月份,芦苇开花了,一种沧桑的白色,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摆。让人想起《琵琶行》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东汉经学家郑玄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彊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苇叶枯黄,其花扬雪,有一种凄美的悲壮,总会让人联想到硝烟和秋声,乃至荒凉。

芦花,是秋天第一场雪。芦花烂漫的时节,正值晚秋,草木萧疏,万艳同悲。那纷飞的芦絮,是秋天的葬礼。

芦苇美在诗词里。《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极尽婉转凄凉之美。余亚飞《咏芦苇》的“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写出芦苇朴素之美。谢逸《青玉案》中“芦花飘雪迷洲渚”,写出芦花流风回雪之美……

水中的芦苇有一种绝世独立的美。湖中没有芦苇,就像少女的眸子没有睫毛,少了神韵和灵动。世人说“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可惜谁也没有轻易地见到哪一株芦苇在墙头上苟活着。芦苇,属于浩瀚的湖水,属于苍凉的荒野,属于不知名的野鸟。

美好的环境才会造就美好的事物。

芦苇,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芦苇,在《诗经》的相思中兀立,在如烟的意境中迷离。

芦苇是北方的竹子。芦杆可用来造纸、编织、建筑等。芦花可以做笤帚,芦根还可以做中药。但总体上经济价值偏低,所以人为破坏极少,它的家族得以世代繁衍。如庄子所说的介于“有才于无才之间”,才能“得终其天年”。

芦苇的繁盛与它的守弱理念也是息息相关的。弱者一般都能屈能伸。 那易折的芦苇,一生中,每当风雨袭来,皆低下头去,疾风过后,便又重新挺立。它不与鲜花争宠,不与劲松攀绕,无欲、守柔、退让,自然,无为。亘古不变,在历史的硝烟中,以一种昂然的姿态,见证着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芦苇喜水,故是智者。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无力的。也许芦苇深知自身之弱,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就是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倒是觉得它有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竹子是花中四君子,品格的象征,它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为画师手中不可或缺的题材。芦苇登不上大雅之堂,是粗劣鄙俗之物。班固在《汉书·中山靖王传》中有“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皇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芦苇的卑微可见一斑了。就是这种卑微,才得以持久。

帕斯卡尔是一位天才的哲人,他曾说:“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这是多么诗意而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但因能低头沉思而坚韧……我们单薄得像一枝风中邂逅苦雨的芦花,可是无论如何,在浩渺无垠的宇宙空间,高贵的人总该比芦苇多一点思想和智慧。如果连思想也消弭、忘却,岂不连芦苇也不如了?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