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个人的思考与反抗》读后感(高玉洁) |
正文 | (高玉洁)《一个人的思考与反抗》读后感 《一个人的思考与反抗》读后感 作者:高玉洁(齐齐哈尔) 感谢曾文寂老师在第一时间给我寄来亲笔签名的新书,非常开心,一直盼读您的作品很久了。翻开这本倾注作者心血所著的书,有如在我“平静”的心里投放了一块陨石,炸开了无数的浪花。每一朵浪花里装着一个我的疑问,每一朵浪花里带着一个我的敬佩,每一朵浪花里携着我的一个支柱。我的感想纯粹、天马行空、没有堆砌,您的作品里也有我思想游弋不到的地方,因为经历才会懂得,才会深刻。无论怎么样,仅仅作为一个读者,写一点自己的感悟。就一直想写的。思考了很久不能提笔,我必须思考,因为我迷惑,因为您在我心里的分量实在太重,因为我所读的,不仅仅是二百六十六页书,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文学作品,而是作品背后这些鲜活同命运搏斗的生命。 在文寂老师与铁生老师人生交集的十八年中,互相通信,交流,探讨,解惑,让很多徘徊在生与死边缘的人对如何的选择找到了答案,“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种豁达,对生死的看透,放下,也在文寂老师的生活中很好的践行着。从文寂老师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艰辛,带着病痛的身体,为了生计忙于奔波,还不忘在精神领域开拓。没有名利的追逐,没有世俗的浮躁,用生命在写作,解答我们为什么活,为什么有了极大的苦难还要活,为什么苦难伴随到死还要精彩的活。很多时候在困难和软弱面前,文字是苍白无力的,但是您在白天摆摊养家糊口,晚上刻苦自学,勤奋创作,自修完大学全部课程,并发表了二百多万字的散文和小说,这样的文字如果谁读了,对生命没有一个重新的理解和认知,我想象不了是有多麻木。换句话说,尽管没有见过您本人,您在我的脑海中是鲜活的,是比那些没有残疾,没有病痛的人更加“健康”,更加活出“生命价值”的人。 文寂老师通过对铁生老师如何从一个健康的年轻人,到忽然患上不治之症,从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到坐上轮椅,久治不愈,又到再添新病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这让我们对后文更充满了读下去的渴望与期待。更想在这个精神世界走下去,因为您的理解与阐述,带领我们去找寻答案,破解活及为什么活的谜题。也给了我们强大的理论依据。活,好好活,既然死早晚要来,活还有更多的可能,我们选择活。“活下来同命运抗争,才能在抗争中获得尊严和幸福”。文寂老师,您做到了,获得了尊严和幸福。不仅仅是尊严,还获得了我们这些喜爱您作品的读者的敬爱,不仅仅是幸福,您像灯塔一样长久地坚持,发光发亮,照在我们心里,也带给我们一样的幸福。这是一种胜过物质的人文与精神的关怀。 读到梵高这里,我了解了老师是怎样在病痛,孤独,被至亲抛弃中站立起来。人生在世,最大的苦难莫过于疾病,没有健康的身体,很多想做的事情也受到限制;还有没有更大的痛苦呢,有,我想是克服身负的重病,把辛苦奔波赚来的钱用来供养至亲,而却在自己需要帮助理解的时候,被亲人们抛弃;这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要承受道貌岸然的人们高调的唱和着他们的无奈,以及宣扬是如何要忍耐一个脾气不好的怪癖残疾人,以达到把弱者驱逐出门,以免给自身惹来麻烦的不可示人的目的所扣在头上的各种“帽子”。然而您却并不是那种人。您选择了承受,独自在父亲坟前寻求一点安慰和温暖。即使背负再多的众叛亲离,再多的无助与无奈,您没有被压垮,反而与伟大的画家梵高为伴,穿越空间与时间,达到生命与心灵的契合。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是困难面前不苟且,同是怜悯底层众生。读到就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梵高在不可遏止的疾病的围剿中倔强的说:“我以生命为堵注作画,为了它,我已丧失了正常人的理智,面对一种把我毁掉的、使我害怕的病,我的信仰仍然不会动摇!”我抑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梵高没有死,梵高没有疯,在文寂老师的笔下,梵高活着,没有人比梵高活的更纯粹更精彩。穿越百年活在当下的我,依然感受到了来自瘦瘦的梵高的爱。文寂老师,虽然我不能完全地了解您,但是我愿意做您的“提奥”。一句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不幸,感谢苦难的生活,如何能诠释您的豁达。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的民族,一个极具忍耐力的民族,一个寻求和谐共生的民族。通过文寂老师对浮士德人物个性、背景的分析,更加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国人是真的写不出这么有创造性,突破性,悲剧性的深刻的人物吗?创作我们要盘算,高调的打出作品的教育意义,必须在模式和框架里,什么作品的中心思想就要是什么,我们的思想从小就是这样模式化下的产物。各位要是思想出别的,恐怕学业都念不完,中学毕不了业。有人愿意做这样的牺牲吗,没有,我们上学要不辜负家长的期望,长大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做人不辜负社会的期望。所以,我们不能写出鼓动人们反叛的思想,一生都不能,如果真的有谁要触碰这个底线,相信您会感受到命运接踵而来的坎坷。有这种文学造诣的人,不愿选择牺牲,可能有了选择对抗的人,又没有那种幸运,在世俗压力的夹缝中存活下来。谁也不愿意为了伟大的作品,而被逼成疯子,况且谁又能盘算出这样的作品几时能被人认可。善于计算的国人不会冒险,谁又能忍受得了如梵高生前穷困潦倒、死后才成名的悲哀呢。其次,我们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制度统治的历史的国家,甚至一个封建朝代的统治都达百年,直到忍到不能忍,才会有反抗,即便这样,有时反抗也要蒙上一层面纱,或者编造一个故事,更多时候我们宁愿忍耐和妥协,更愿意把无奈困苦归咎于自身上辈子没有修福,该承受的果报。这种思想很难有浮士德式的人物出现。第三我们又是一个不愿看到破坏的民族。小到每个家庭,我们教育小孩的方式,一般孩子拆卸家里的东西,肯定被认为是破坏,画画就要在纸上,画在墙上就是破坏。谁又能知道就在这样的观念里面扼杀了多少“浮士德”。但是我们的民族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取,一直在反思,一直在改变。如今我们的领导人也在倡导创新,支持青年人创新,我们的创新体现无处不在,这也吸引了无数的外国人来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文化。就像文寂老师说的那样,每个作家和诗人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相信我们文学创作必然会有新的局面。 很小的时候意识里便有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想想有点想笑,我竟然朦朦胧胧的认为这是我想写的诗中的一句。奈何只有这一句。读了文寂老师的作品,才走近了这么伟大纯粹的一位诗人——海子。在文寂老师的作品中,称海子为生活中的孩子,诗歌里的王,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遇难者。《日出》、《秋日黄昏》都是海子极端情绪化的佐证,这就是独一无二的海子。一下欢乐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一下跌入痛苦忧伤的低谷。海子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里,创作了二百余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是当之无愧的诗歌王子。海子的诗是那样的浓烈,奔放,海子在用生命谱写一首首追逐太阳的诗。真的有如夸父逐日一样,在不停地奔跑,我们能感受到夸父奔涌的脉搏,也能感受到海子在创作生涯的七年里,如何创作了《太阳七步诗》,这一切,都在1989年3月26日静止,海子将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没有人知道原因,留给诗歌界永久的遗憾,我们无权评判,只能在海子的作品中去感受。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春天来临,让我们在不同的地点,不约而同地祭奠海子,共同发现生活的美丽。 我是一个年轻人,也是一个简单的人。简单得无所谓好与坏。这是我的一种常态。我不会逼自己复杂,不会逼自己去迎合,不会逼自己去暗藏心机。人生本是苦难大于欢乐,何必为难自己。文寂老师的话我特别有认同感,独处和交往这两种生活方式,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能力,而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独处要有一颗强大独立的内心世界才可以做到。不会对空虚感到恐慌,反而会找到一种解决方式,文寂老师的方式就是读书和写作。读书是吸收知识与营养的方式,写作是思考与抗争的方式,在苦难面前,保护心灵健康也是您的反抗方式。这对我来说极具现实指导意义。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大部分情况都不是一个真命题。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到六度桥上,仿佛我此刻也置身在黑暗的桥上,四周是寂静的,只有深不可见的江水在晃动着。那是怎样的深夜,那是怎样的勇气,在逝去亲人的桥上,又会是怎样撕扯心灵的痛楚。夜,有时是让人回忆的夜,有时是暧昧的夜,有时是狰狞的夜,一切就在身边发生着,形形色色的人,终究与我们无关。 最后要特别感谢文寂老师,不仅让我在文学阅读上开阔了眼界,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谢您以此书解答了我的很多疑问,感谢您让我内心无处安放的灵魂有了住所,感谢您对文学创作做出的贡献。正如您所写的:“个人创作是基础,然后在创造的基础上面对世界发言,这是一个作家理想的境界。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苦难和眼泪还如此普遍,恶势力还如此强大,一个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如果一味地沉默,拒绝担负写作在道义上的责任,这是悲哀的。我以为,写作不仅仅是用文字证明一些遭遇和经验,更是要用作家内心的勇气去证明存在的不幸、残缺和死亡的意义,以及人里面可能有的良知和希望。”希望此书能跟更多的读者见面,也许就会帮助更多的人摆托痛苦和迷惑,找到与生命和谐共处的方式与道路。这些感触早就埋藏在心里,一直想写。这些感触不是如今读了这本书才有的,是当我今天有幸遇到这样不畏苦难笑对生活、把不幸活成一道靓丽风景、活成给人正能量、驱走我们心里黑暗阴霾的文寂老师才写出来的。 2017-5-19 (3600字)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