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暖暖的木柴火
正文

今年的冬天好像不太冷,昨晚似乎还听见了春雷声。清早起来一看,天空还是有些阴霾,有点干冷的,心里多少有些不爽。正好手头的工作也放下了,闲着无事,便和女儿商量回了趟老家。其实老家也不远,距离工作的县城也就不到半小时钟的车程,平时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原因,总是个把月回去次把,其实,真正的原因还在在于自己的懒惰,甚至把这一劣性传染给了孩子。

从湘北公路下车,再走一段下坡就是现在的老家,老远看见灶屋房顶有烟雾飘动着,女儿说爷爷一定在家。确实,没有进门,就听见父亲的咳嗽声,灶屋内的火光也很明亮了。父亲赶紧搬来两把椅子放在火炕边,先用抹布擦干净,才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事先也不打个电话,你看,你看。”说是火炕,其实就是在地面放几块砖头,再把树兜木柴放在砖头上。灶屋的地面没有打上水泥,放砖头纯粹是为了透风,父亲说过,木柴直接放在地面也是可以的,不过就是燃烧不好,烟大。噼里啪啦的燃烧把周身都烤的暖烘烘的,整个灶屋也温暖而亮堂。

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从湘西下来后,先是住在嘉山下的孟姜垸,上的大堤就是澧水,对面是嘉山,后来澧水打了个趔趄,把孟姜垸冲垮了,我们只好举家搬迁到澧县洪湖区的永丰乡。爷爷奶奶的勤劳也改变不了当时贫穷的状况,各家都是如此。严冬来临的时候,茅草屋的一角结的冰凌也是老黄色的,墙壁连土砖都不是,是一些竹子芦苇杆用稻草捆绑着,再用泥巴糊上去的,睡房和堂屋仅仅用芦席隔开,北风一刮,四处都透风。然而无论冬天怎么寒冷,爷爷总是有办法,晚稻收割以后总会把“墙”再泥一遍,再会厚着脸皮到大队讨几张报纸回家糊在漏风的地方,然后在堂屋中间架起木柴火,整个屋子就温暖了。奶奶说过,湖区只有稻草和棉花梗,不经烧,木柴是爷爷从山里的亲戚家分几次挑来的,还没有过年,屋檐下的干柴已经码的整整齐齐了,每当堂屋的木柴火旺起来的时候,邻居们总爱在我家坐到深夜,和爷爷拉拉家常,偶尔,还有肥肉下白菜加上自己做的粮食酒,不过第一块肥肉爷爷总是会夹到我的嘴里,这也让和我同龄的人非常羡慕。

后来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们举家搬迁到山区(相对湖区而言,其实也是丘陵地区)。茅草屋换成了瓦屋,然后是红色的大机瓦屋,墙也由土砖变成了红砖,过年再也不为房顶或者墙壁透风发愁了,烤火的木柴多的是,只要人勤快,满山的枯树和枯死的松枝,不用稻草或者纸张引火,用火柴就可以直接点燃。有劳力的,去地头或者屋后挖个大树兜,过年的烤火就没有问题了。从腊月二十以后,灶屋的木柴火就连续烧起来了,灶屋正中间放一个大树兜,树兜的一头架上几块干柴,浇上点柴油或者固体燃料,木柴就会燃得很旺,不一会,周身就温暖了。奶奶或者母亲总会从坛子里面捞出几个糍粑,再从箩筐挑出个头不大不小的红薯,把它们放在离火炕很近的一根木棒上面,不一会,糍粑的两面便向外凸起,要是不赶紧拿开,糍粑就会像气球一般先炸开,再瘪下去。这个时候的糍粑是最香的,喜欢甜食的,把红糖或白糖抹在上面,喜欢酸辣的,把泡萝卜和咸菜夹在糍粑中间,那味道简直胜过街上卖的包子。糍粑吃完不一会,红薯也就熟了,看着红薯外焦里嫩,你会忍不住把它一口吞下去的,可别急,果真那样你会烫喉咙,要小心把皮剥开,再小口地吃下金黄色的烤红薯,一口红薯加一口咸菜,再抿上一口粮食酒,味道比进饭馆或者街上卖的烤炉里面的红薯要好的远。而木柴火上面熏烤的腊肉腊鱼的油脂也不断往下滴,在火上燃烧起来,发出滋滋声,香味也随之弥漫全屋。

前几年,至亲的人一个接一个离世,家里的气氛也沉闷起来。父亲不再多说话,烟也很少抽了,有时候就一个人喝闷酒。母亲又要到小镇上照顾孙女,父亲就长期一个人呆在老家了,可田里地里的事情他一样也没有落下,门前的池塘仍然承包着。仅凭父亲一个月2000多的退休工资,他们过个日子还是没有问题的,我多次向父亲提起搬到小镇或者县城来,父亲总是摇头,不止一次对我说:“在农村工作了一辈子,我还是习惯家里的生活。你看,我有电视看,有茶喝,有小牌玩,神仙的日子。”我真正的知道,父亲不是不想进城享福,他是知道我的担子重,想方设法给我分担着责任,他自己是很节俭的,要不是我和母亲给他买点衣服的话,他自己是决计舍不得的。他身上的棉袄和羊毛衫都是捡我穿剩下的,但是对后辈却很大方,自父亲侍弄田地以来,米、油、过年过节的鱼都是父亲送来的。我望望父亲的白发,开始想象父亲会不会像这堆木柴火有燃尽的那一天呢?果真那样的话,我现在更应该怎么去做呢?女儿很懂事,望着木柴火,又望着爷爷不再说话,只是悄悄把大半包巧克力放在了椅子上。

和女儿离开老家的时候,灶屋的柴火仍然旺旺的,父亲没有送我们出门,外面刮起了北风,但我们丝毫不觉得寒冷。等到我们钻进汽车,才发现后座上早已放上了两块腊肉,几条腊鱼,还有塑料壶装好的一壶菜籽油。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3: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