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如夏花之浪漫,死如秋叶之静美 |
正文 | ![]() 文/迎风飞扬 笔名:东亭居士 昨晚,我失眠了,我的失眠竟然就源于朋友无意间提起的一个话题: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 亲情、爱情、歌颂了爱的伟大,那只能算是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故事情节中的一个插曲。 理想,奋斗的目标,是在人生旅途中从思想领域给自己定的一种追求,一个风向标,是事业的摇篮。 找喜欢的工作,爱你喜欢的人,为你的每天每夜的开心快乐而沁心。有点自私,但却是最原始的动力,是在平淡中寻求的一种简单。 有时我也在静心的时候,也曾细心的想过,人活着的本质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什么? 记得有人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当然,赞语声一片。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做官的”,她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更有一个,语座惊人:“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惊诧之余,众邻皆义愤填膺,他于是得到众人合力一顿毒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发财富贵的撒谎。但说慌的好报,说实话的遭打。问题就是:象这种情况你怎么认为呢? 我…… “我愿意既不慌人也不遭打”。 提问的人笑着说,“单纯啦”,他们要的是好的语言,不要结果的。 "那我该咋说呢?”我迷茫的问。 那人笑着发出了这样一联串的慨叹:“哎吆吆!这孩子啊!您瞧瞧多么可爱,这小脸蛋,啧啧。这孩子终究、嗯、不错、荣归古里的。” 我愕然了。 也真被逗乐了……, 还真就那么回事。 故事简短,但寓义深远。一、讲了生死的自然性,二、说了人性的虚伪面。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虽则唯心,但终究都是自然的,都是看问题的角度的转换。那人的回答最终还是没逃脱现实,尽管说话的方式变的圆通了点。可同时也让我得出了两点结论:那就是我们都应该去想,人面对死亡时的心态和人能够怎么样去活着的问题。 死有两种,古人说过,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说白了就是带着富足幸福而死的和带着悔恨遗憾而终的。人活着也有富足、悔恨,好像只有这两种。富足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只要能富足的活着,你就是不惑的人生了。最怕活的悔恨,因为那是有道德底线的,忏悔自我的过错,那只不过是寻得心灵的自我慰藉,是改变不了事实的。 而生与死就是两个点,是以生活这根线来贯穿的,尽管这个线很曲折,但、是生活你就得继续。只要你生下来,你就得很好的活下去,这就是不变的法则。死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符合新陈代谢的自然法则。但最有意的就是那“重于泰山”般的死,那其实才是一种真正的活着,长久、幸福,永远铭刻于人心。 所以为了死而活着的,这也算是一个理由。死的光彩了,人们就会永远记住你的,英雄的人生,奉献的人生。死的平淡,生活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死的不光彩了,那只有遗臭万年啦! 谁也无法预见未来的自己,也无法遇见未知的自己,但终归我们都能预见我们终会去死的。 活着总得死,这一点是不会错的,我有时也对这一点很不满意。潜意识里世人皆怕死,但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哪种存在于潜意识里的临危的大义的选择,这才是难能可贵的。而这种的难能可贵你能说它就是一种冲动吗?他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是在时间的长河里的、从小到大的一种道德标准的规范下的正义的积累。也就是一种正能量的心里的外在集中体现。因此这过程其实不就是一个活出真实的自己的过程吗?选择正义的死,人们会永远怀念他(她),选择奉献的死人们也会永远记住他(她)。 人该怎样去活着,过去我想,人活着都得为别人,为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超生,可不现实,是疯狂的宗教信徒。后来我见过活着全然为自己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把自己当成物质,需要的东西也是物质,所以就分不出有什么区别,比方说:“物质生活就是生活本身”。 以上这两种其实都是不可取的,是两种极端的活法,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我的认为能活出自我,选择正义,有幸福的追求,能占有这三点,你就已经拥有了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活出真实的自我,最难也最可贵。 不忽视自己,无愧于自己,因为生活就是自己。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才是人的生于死的真意。爱惜自己的生命,懂得活着的意义。其实就表现在一个心态上,对待生与死的心态、认识人生的价值时的心态、局限自我一切为自己而活时的心态。为公、也就决定了我们面对死亡的坦然面对,为私、我们就会不在乎奉献。 所谓正义就是对的,无私奉献和自私自利都不是。局限于人的认识和能力,人的感受和感觉也是真切的,没有人愿意奉献得一无所有而活得生不如死。所以人类都是欣赏真善美的,损人利己的行为最终会受到抵制。很欣赏古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因为他们的论点是现实和智慧的。“幸福的最大化,其实就是在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你也会更加幸福”,但前提是你必须先有这个能力。 越发成熟客观的人,他的判断就会越发接近正义,对这样的观点我是赞同的。 追求幸福,也是为了活得更好,是最真实另一面。为了追求美好的人生,人们可以说出种种其它说法,比如为了责任、选择、理想等等。但继续追问下去,这些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追求幸福快乐。 曾记得达尔文就说过“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这话说的再透彻不过了。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这就是自然选择,似乎没有生物会是例外。 犹如幸福,它不是人人能达到,但追求幸福永远是人类永恒的目标。这个结论不是来自信念或思想,而是来自观察到的事实。很多人混混惑惑、终其一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其实,他们的所作所为,除了生存外,只是为了追求属于他们的幸福。 回头再看朋友的这个问题,你就不会惊讶于人们的活着,却回答不出来“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因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活的时候也是在向幸福靠拢的一段过程。死的时候也是一种自然,就算是重于泰山般,它也是一种心理修养的本能表现。那种面对死亡时内心的平静,那才是世间最美的画面。 “生如夏花之浪漫,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这句真好.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