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杭州归来 |
正文 | 这些天在杭州,把所知不多的唐诗宋词温习了一遍,也把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温习了一遍。 阿兰·德波顿的书里,旅行的意识流心理给细细演绎了一遍,比如到某处度假,一到当地必是酒店住处,交通出行,天色脸色这些事占据旅游的心理,而旅游指南或者明信片上的美景不过一瞬,如果有相机还能摘取片羽吉光,倘若没有实在不过以后回忆的“到此一游”。确实也没少见人抱怨,本来带着满脑如诗的画面去,结果带着满目失兴的体验回。尤其在旅行成为景点当地人创收的商潮下,阿兰·德波顿的看法更加屡试不爽。一生旅行无数的大社会学家列维·施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直接劈头盖脸的写道,“我讨厌旅行,讨厌探险家”。他讨厌西风横行全球,让他这个孜求异域文化的西方人,旅行遇到的都是拙劣的西风模仿与当地文化的不伦不类,而今商潮汹涌的景点大致也差不多,都有卖遮阳帽,都有卖丝巾,就是当地的特产工艺品也多是廉价粗糙。抱怨在众多人的旅行体验中似乎多过快感,本来想心栖别处,结果悻然而返。谷崎润一郎对旅行总结道,某些不知名的景致胜过名胜,有些生意冷清的旅馆更好找到旅行快意,怕因他的名气招致景致破坏,他很少为景致喜人的地方写评论,这样下次去还能重温久游了。 去某个出名的景点,首先做好心理准备,那里是人家熟悉呆腻的地方,那里是人家创收赚噱头的地方。期望低点,惊喜可能多点,旅行毕竟是离开熟悉呆腻的地方,出来透透气。 与朋友一起走访脑子里所识不多的景点,苏堤、白堤、西冷印社、胡庆余堂等等,应景的典故想不出,想起的都是些读书时代背过的,书到用时方很少啊。不少遗迹确实可见当时工匠的功夫,架构、造型、搭配、组合、刀法、巧思的功夫都由古迹的静美动我心旌,岁月磨蚀,青苔蔓延另添往事沉淀,抱朴见真的味道。如果在这方面有研究的话,实证式的品鉴趣味可更多,不过中国历史上不大重视工匠,这等绝景也不知出自谁手,现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也是有传统渊源的。 旅行一定不能被忽悠的是,吟诗占词的古代文人都是经过丘壑训练的,就是凡景也要看出个天地来。以他们的诗句来按图索骥,失兴是必须的,就像去清华的荷花池,所见远不如朱自清写的迷人。加上后世品位减失,后人功力不济,景点也会出现一些坑爹的仿制品,弄出扯淡的古意悠悠供游人拍照,比如各地的孔子雕像。看风景,尤其是自然景致,还不如先练自身情趣修养。在杭州让我深切感受的是,有典故的风景比没典故的风景更容易蒙上吊诡的情趣,比如同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景致,安上苏轼的诗句,情趣暗生,尤其在杭州西湖景区这地,但放在别处就没这等有趣,当然也有,就是有诗句打死我也看不出有什么情趣的。不得不说看景还是看故事,看修养。 现在的人诗文修养不如古代秀才,而我的修养更是粗野级别,这次旅行没有读透杭州西湖的。不过积累些诗文再来看西湖美景,可能体验更佳,如果积累到金庸那段数,还在当地修建了云松书舍,可能就到了人景俱古的境界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