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香纸街的故事 |
正文 | <香纸街的故事> 文/贵州 唐廷武 这条街至少也有百年的历史了,旧时候,主要经营一些用于传统祭祀的香蜡纸烛,以及鞭炮之类的用品。远远望去,蜿蜒而曲折的街上,除了依稀可辨的青石板外,就是略显坑洼的,有些糙的路面了,两旁的木板壁柜台,雕琢花草、动物形象的窗棂、房檐、木柱,无不呈现着一种介于黑色与褐色之间的陈旧的颜色,早已失去了昔日原本的色彩。 四妹儿就住在这条街上不远处,记得,当初嫁过来时,也是有名有姓的,据说是出生于腊月,所以,叫黄腊妹,不过,大家觉得她的名字太俗气了,再说,她天生的一张常挂脸上的笑容,无时无刻都能感染着周围的一切,蛮招人喜欢的,加上,在姊妹当中排行老四的原因,于是,街坊邻居们干脆称呼她四妹儿,似乎,这样显得更亲切、顺耳一些。 四妹儿原来在一国营企业“纸箱厂”当工人,厂子不景气,最近倒闭了。公公、婆婆去世之后,便和老实、木讷的丈夫,带着一个上中学的儿子,守着老人遗留下来的一间旧式小铺面,经营的自然是这条街的特色,香蜡纸烛,以及鞭炮之类,生活还算勉强过得去。可是,近几年,政府大力提倡防范森林火灾,杜绝野外用火,禁止燃放烟花纸烛,生意自然受到空前的影响,难以维持了。脑子灵活,善于扑捉信息的四妹儿,便到临县小商品批发市场,廉价批发一些类似两元一样的锅碗瓢盆,牙刷洗具等等日常用品,再薄利卖给邻居街坊,以及,来往的过客,别说,生意还相当不错,日子似乎比以往好过很多。 中等身材的四妹儿,一双东方古典式的丹凤眼,因为黑眼球似乎稍微略大于常人一些,而显得很有神采,让人不由联想起,故事剧情中,杨三姐精明,泼辣的形象。可能缘于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耳濡目染,受其影响的原因,暂时没有顾客,闲暇之余,她总爱斜靠在店铺里的一张旧式竹靠椅上,手持一本厚厚的,有些泛黄的古典著作《红楼梦》之类的经典大部头,静静的低头细品。也许是受书中人物情景的影响,心灵手巧的四妹儿,喜欢自裁自剪,现代色彩的衣裙,加上古典传统的元素,塑造一身别样款式的服装。别说,有些廉价的面料,经她灵巧的构思和剪裁之后,尽管身材不算出众,穿在身上,却显得另有一番韵味儿。若是偶然经过她家门前,不经意,就会恍然看见:旧式的店铺里,坐着一位古典装束,优雅静读的女子,还以为时光倒流,回到过去的岁月呢。 这番情景,自然吸引着许多街坊老少,特别是那些春心荡漾的汉子们。不过,对于街上那些无聊嫉妒的目光,无事生非的闲言碎语,四妹儿没有太多的理会和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享受着自己的惬意与快乐。对于那些暧昧的眼神,心里似乎自有一把起码的尺度,摆在眼前一样。 时光依旧不紧不慢的在小街上流逝着。最近,四妹儿从买断工龄的钱中,拿出几千元,让丈夫到驾校,学起了驾驶,取得驾证之后,再拿出一部分钱,买了一辆二手小货车,和丈夫跑起了乡场。倒腾一些布匹、水果、日用百货之类,反正,什么赚钱,倒腾什么。虽说累点,苦些,但是,经济效益自然还是相当可观的。 可是,世事难料,在一次去往赶乡场的途中,一位年迈的老头,颤颤悠悠的,不远不近的,倒在了距离车子三、四米的地方,按理说,车子完全可以绕开继续行驶,可善良的四妹儿夫妇,还是于心不忍,然而,下车询问时,老头已经人事不省了。后来,经医疗鉴定,老头死于突发性脑溢血。与四妹儿夫妇无关,可世上的事情,有时是有理也难辨的,死者家属死活硬说老人是受到车子惊吓造成的,几番折腾之后,夫妇俩疲惫了,不愿再争了。拿出所赚的钱不说,还卖了车子作为赔偿,方才息事宁人。 人啊!有时倒霉起来,那是始料未及,避之不及的,不过,四妹儿觉得:怎么办呢?儿子读书要钱,生活需要开销,一切都还得继续…… 于是,人们又看见,古老的香纸街上,陈旧的木板铺子里,穿着独特衣裙的四妹儿,招呼着来往顾客,倒腾着那些两元一样的锅碗瓢盆、牙刷洗具、日用百货。暂时清闲下来的时候,依然会斜靠在那张旧式的竹靠椅上,静静的低头品读那本有些泛黄的大部头……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