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生需要经常省察 |
正文 | 前不久,看电视中播放的《远方的家》,得知在西安市西南的终南山上至今还保留着隐居的传统。据美国汉学家、佛经翻译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记载,有5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在终南山的山谷之中,过着一千年前一样的生活。西安市民张剑峰历时三年,走遍终南山各山谷,拜访了600多位山中隐士,他自己也从一个纠缠于情爱的青春文学编辑变成了半个隐士。 终南山,北抵黄河,南依长江,西遥昆仑,东指大海,古人认为,此地“有王者之气”,“名山修道,终南为冠。”历来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的退守之地。传说中的巢父、许由就开始在此隐居,商代的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终南山的磻溪垂钓,秦末汉初著名的“商山四皓”先隐居商山后也来此隐居,汉代的张良功成身退后“辟谷”于终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大诗人王维、药王孙思邈、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等都曾在此隐居过。古代隐居终南山的大多是政治型隐士,他们通过隐居获取名望,为入朝造势,故有“终南捷径”之说;也有一些因仕途失势,暂时隐居此地,等待时机再起。如今已没有了古代那种政治型隐士,隐居这里的的隐者中有为信仰而来的和尚、尼姑、道士、居士,也有为追寻清静淡泊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散住在终南山的山洞和自建的茅棚之中,避世离俗,自给自足,以天为盖,以地为毡,以洞为庐,与风为友,与花草树木为邻,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但他们隐居是为了修身弘道,有的从事儒释道的研究,巡山以察天理,冥坐以究人道;有的通过独处,摆脱世俗的纠缠和污染,获得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体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谛,使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这些人是值得钦敬的。 当今社会,正如狄更斯《双城记》开篇所写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一个愚蠢的时代。”人们的物质财富日益丰盈,而精神生活却日趋贫乏。信仰缺失,金钱崇拜、权力崇拜盛行,人的本质严重异化。于是,人很有必要省察自己,为什么而活,怎样活才有意义?浮躁的社会,更需要心的宁静,心静则无欲,无欲则平和,平和则顺达。前不久,央视不是在进行“你幸福吗”的调查吗?试想,在金钱崇拜、权力崇拜甚嚣尘上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有真正的幸福感!金钱崇拜、权力崇拜的根源是人们缺少信仰。中国人以前信孔子、信老子、信释迦牟尼,自五四运动特别是建国以来,旧的信仰已被轰毁,而新的信仰却没有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来,就只有信金钱、信权力了。我国法律虽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但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定宗教信仰的,认为宗教是毒害人的精神鸦片。其实,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宗教的作用在于教人如何在缤纷陆离、变幻莫测的尘世,在惊涛骇浪、漂泊不定的人生中,寻找一个信念的支撑,建立起一个“精神家园”,它能给人带来内心的自由和安宁,能鼓舞人们生活在想象之中,激发人们崇高、永恒精神及虔诚。你看,终南山中那些隐者,住的是山洞茅棚,吃的是萝卜、野菜,穿的是袈裟、道袍,仍然怡然自得。正如《空谷幽兰》中所描写的:“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廛外,靠着月光、芋头过活。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隐晦之时的片刻小憩。他们都很清贫,但是他们的微笑,使我们觉得遇见了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中国人。” 哲人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人在熙熙攘攘的尘世忙忙碌碌地生活,需要不时静下心来省察一下自己的人生。当然,不一定像终南山中那些隐者一样住到深山中去静修,正如古人说的,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南怀瑾先生比喻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是药店。抽点时间,逛逛这些店,淘点精神上的“宝”,有益于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像周作人说的那样: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2013.8.28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