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黄土一抔坟与墓
正文

黄土一抔坟与墓

福建省浦城县文体局:甘跃华

一提到坟墓,总难免牵引出人们丝丝缕缕的悲哀情愫,因为,它是我们先人的最终居住地,是先人与我们阴阳相隔的标志。无论是原先卧棺材而葬,还是如今一把骨灰盛盒而敛,坟墓总与阴森相连,总与悲伤为伍。

然而,做为文明古国、文化大国的中国,俯首而拾者皆为文化标本,轻风吹拂处无不透露文化气息。普普通通的坟墓,看似寻常,但却也和其他自然万物一样,默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信息和广博的文化内涵。

先说“墓”的含义。清代学者段玉裁认为,“墓”字“慕”字相关,意思就是“墓”为“孝子所思慕之处。”换言之,墓虽然是为死人而修的,却是活人“思慕”的一种表现、一种载体。如是一理解,墓这一特殊建筑形式,无形当中便少了许多冷冰冰的寒意,而增加了不少温暖与亲情。

现在,我们总是将“坟墓”两字相提并论,“坟”与“墓”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早已融化为一体。可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这两者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原来, “墓”,指的是挖掘坑穴将死者埋葬后盖土与大地平齐,并且不种植树木。为什么这样呢?其实,这当中透漏出的是中国人早期朴素的丧葬观——“不树不封”,《礼记?檀弓上》说“古也,墓而不坟”,意思就是说古代人下葬之后是不会在地面上起坟头的。那么,“坟”又指什么呢?简而言之,“坟”,恰好与“墓”相对,它的本义就是土堆,在先秦专指葬后地面上积土而成的土堆。

那么,我们的祖先上古人为什么不树不封呢,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相当低下,而人的寿命普遍很短,拿现在的一句话来说在当时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所以人们也就犯不着为死人的尸体费花那么大的功夫、费那么重的钱财。而后人为什么从“不树不封”又发展到“既树又封”了呢?究其原委还是生产力的作用,因为,后来生产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不仅家家户户具有了富余的钱财,并且人们的生命也不断地延长,再者由于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时间也相对充裕了,于是便有了闲余的功夫去和相对富余的财力去缅怀逝去的亲人,去为逝去的亲人多尽一份孝心。

讲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我们通常说“坟”也罢,“墓”也罢,“坟墓”连提也罢,拿现在的意思来说其实也就一个概念了,讲的就是死去先人的归宿之处。

如今,无论哪家哪户有人去世,大都要大张旗鼓地操办一番,腰缠万贯者讲个气派,吹吹打打通宵达旦、奔驰宝马长街一溜、豪华酒店宾朋满座、坟地牌坊高耸入云……而囊中羞涩者也要求个热闹,请和尚念场经、租公交车开个道、邀亲朋一小聚、买小块坟地安个盒……其实,大排场也好,小热闹也罢,应该都是人之常情,孝心所至,似乎无可厚非。

但是,我这里所要讲的主要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也就“生前”与“死后”的问题。我们上面讲了,不管有钱没钱的人家,只要亲人去世了,都要不同程度的热闹一场,以此表示对先人的缅怀与孝顺。然而,我以为,这一点自然重要,人死了,按照我们当今的条件,绝对不可能将之用一张草席简单包裹送走了事吧?所以,尽心尽孝理所当然。可是,我们也不难听到或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有的人在亲人生前,尽心不足尽孝不够,有的人甚至于连起码的赡养责任也推三推四。试想,这样的人,在亲人死后,那么排场那么热闹有什么意义呢?说的好听一点,好像有点良心发现,说得不好听一点,纯粹还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以此博得孝顺之虚名,说到底,不是为了亲人,而是为了自己。所以,应该说,死后的热闹理所当然,但生前的尽孝才是最大的孝顺。

“坟”也好、“墓”也好,“坟墓”相连而言也罢,它还有着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功能,那就供后人在清明时节前往凭吊。清明扫墓,寄托哀思,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习俗。但是,这应当也有说法。有的人在亲人生前不怎么地,但是后来发达了,混出了个人样了。于是似乎,到了清明节,无论身处天南地北,总要飞回家乡、来到坟前,烧几张纸钱、洒几滴冷泪,口中还总少不了念念有词,请求先人保佑其进一步发达。倘若在亲人生前确实尽心尽孝,其时其景也大可理解。但原先做得并不到位,如今却来请先人保佑,这应当是迷信之心作祟——之所以发达得益于祖坟冒青烟,而要再发达,更需要先人庇佑。所以,说到底,烧纸钱也也,洒冷泪也好,似乎还是为了他自己。假如先人坟内有知,会保佑吗?

2013-4-24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