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沙朗捞塌坎第三分卷民风、民俗18 |
正文 | 18,民国沙朗葬礼仪式习俗之五,吃米饭、做七、做道场等 沙朗人为老死、久病不治而死的人办衰事,叫办“白喜事”,请人吃饭,叫请吃米饭,也叫请吃羮饭、请吃豆腐饭。吃米饭,三种葬礼,三种排场,三种花费,三种吃法。 小葬礼前后花三天时间,吃一顿米饭,就在送葬的当天晚上。葬头、葬工、锁呐手等都在邀请之列。以吃白米饭为主。主家准备办几桌酒水,就邀请多少亲明好友来送葬。上桌的菜以各种蔬菜和豆制品为主:豆腐、百叶、豆腐干、油豆腐果、油豆腐干,面筋、油面筋等。荤菜一般有肉皮、猪头肉、鸡、鸭、蛋类、有各种鱼、虾。经济条件还可以的二地主、自耕农,若老人的年岁较大时,可能会上一碗慈菇油豆腐果红烧肉。小葬礼吃米饭,一般情况下,有沙朗的老白酒吃,但酒只有三巡,由跑奔掌握。主家除敬葬头、葬工酒三巡外,不敬其它人。小葬礼因吃晚饭,不照应讨饭子。 小葬礼吃一顿米饭,极大都数佃农、自耕农请不起厨帮,就请几个会整冶菜头菜脑的邻里,自己动手烧米饭。 中葬礼吃五到六天米饭,每天中晚两顿开席。中葬礼也是以蔬菜和豆腐为主,但烧烹的名堂就有许多种,荤菜比小葬礼为丰富,但仍以猪肉为主,加工肉丸、蛋饺、各种烧法的肉:红烧、白切、回锅、古老、扣肉、蹄膀大汤等。其它鸡、鸭、蛋类、鱼、虾也烧出各种名堂的菜。而牛、羊、驴、马、狗等其它牲畜肉不能上台。中葬礼顿顿有沙朗老白酒吃,但由跑奔控制,一般酒只有三巡。 中葬礼要有专人负责收剩菜剩饭打发讨饭子,但只打发中午一顿。否则讨饭子会冲进来,抢羹饭吃,不算违法,因为这是白喜事,不同于其它喜事。念佛送葬的和尚,单独烧素斋吃。道士吃食不忌。 所以,中葬礼必须请厨帮,早、夜二席都会开到十至廿桌酒席。一段做中葬礼的人家,为吃米饭早有准备,请厨帮时都要交待清楚。主家主事人第二去一早要随厨师、案桌师上街置吃米饭还须购买的菜蔬,作调。上午厨师、案作头就要赶到主家摆案桌、置灶头,开油锅、发干、海货,做鱼、肉丸、杀鸡、鸭,跑本将所用碗盆筷等炊具送到,一般第二天上午,较近的亲眷都已赶到,乡邻也都来吊唁,第二天中午就得开便席。下午案桌头宰性畜,理肉,蒸糕、蒸馒头,做馄馄、团子。第二天晚上还是开便席。第三天中午开始开正席,一直吃到出殡落葬第二天中午。则当天晚上就开便席了。 大葬礼要吃九天以上,甚至吃半个月米饭。吃米饭的人,每天开三顿,早上便席,有包子、油条、各种糕点、各种点心,有面有稀饭,有各种小菜、肉松、鱼松、皮蛋、咸蛋,非常丰富。每天中晚两顿开席,要开到几十桌。也是以蔬菜和豆腐为主,但烧烹的名堂就要讲究帮派名菜。荤菜有各种牲畜、飞禽走兽的各种方法加工的肉:现宰白肉、风、腊、熏、腌、咸等制品,有海鲜、山货、水产,烧烹的名堂都要讲究帮派名菜。 大葬礼酒席一般分四等:主家和近亲为全素席;有身份地位的和外地回来追悼的吃上席;一般亲朋好友吃中席;家里和客人带来的佣人、丫环、伙计、护院,所请戏班、滩簧 、“哭孝”等人吃小席。各有专门厨幇打理。小席有老白酒吃,也只有三巡,中席和上席有各种酒上桌,吃喝多少不限。 大葬礼素斋也要分三等:设坛讲经说法的,和做道场的主持僧这种大和尚,为单独用膳;其它和尚另用素斋,有专门厨师、案桌头、跑奔服待;吃、坐、睡在膳条上听说法念经修行的小庙和尚尼姑、在家居士、信男信女,十人一伙用膳,早上一钵头麦粞粥、一碗辣掓炒腌菜或一碗咸乌苏豆或一碗酱黄豆,每人一只素馒头或一只焼饼;中上一钵头杂粮、碎豆饼少量米的饭,一钵头油豆腐果、或老豆腐烧的各种蔬菜;晚上一钵头麦粞粥、一碗辣掓炒腌菜或一碗咸乌苏豆或一碗酱黄豆,午夜一钵头蔬菜烂糊面汤。 大葬礼的人家,专门有人收集剩菜、剩饭到宅基外设摊打发讨饭子。大葬时每天中、晚两顿要打发几百个讨饭子。 不管做什么等级的葬礼,若死者是古稀之人,来吃米饭的人就会大“偷”特“偷”主家的吃饭碗,叫‘抢羹饭碗’,一是白喜事,大家轧闹猛,二是大家图个吉利。如做中葬礼的人家,平时人缘较可以的,起码要准备上百乃至几百只吃饭碗,干脆送。所以当年沙朗大人,平常看见自己细佬吃饭快,而噎往时就骂:你抢羹饭吃?不好慢点! 不管什么等级的葬礼,都会布置灵堂,置灵魂牌桌子,送葬回来马上将画像和灵魂牌供起来。都做七,但三种葬礼,三种排场,三种花费。 头七、五七、七七这三七较重要,要做好多菜供祭,做中葬、大葬的人家会请人来吃饭叫吃“斋饭”,请和尚、道士做道场。头七、七七是儿子们一起操办,头七要先在灵堂举行“开吊”仪式,这是一种追悼仪式,由年长大儿子宣读亡者生平,对亡者的思念,来宾中也有人念悼词等,接着吃斋饭。七七,叫“收七”“终七”,还要上坟地拜祭,回家后,就好撤灵堂,烧库。做小葬礼的人家,画像、灵魂牌上墙,逢年过节烧几样菜供一供。做大、中葬的人家,条件好的,会专门拿出一间房间挂画像和供灵魂牌供起来,满三年才能收起来,与列祖列宗牌位放在一起。而且七七还要做次大道场,这场道场叫“平安道场”,也叫“荐七”,而且要吃二顿斋饭,晚上一顿斋饭叫“平安夜饭”。 在七里,孝子要天天沐浴净身,吃斋念佛,身穿一身黑,或一身白,要独居,走路要低头,不可笑谈,不能理发、剪指甲、掏耳朵。做五七时,是嫁出去的女儿们一起回家供祭,要做许多菜,请好多人,也请和尚、道士做道场,做五七时,“哭孝”人也会来帮哭,是做七中最为隆重的一次。最不同的是女儿们要“喊五更”,要在五更前就摆好供桌,女儿们要借用梯子、高凳,登高喊亡者回来吃早茶。同时要祭石敢挡,用扫帚敲灰畚箕,让亡灵回家过五七。 解放前,为死去的人做道场,一般都是有钱人家办的事,一周年、三周年、五周年、七周年、十周年,要收礼办白喜事酒。这住往是另有目的。 在旧社会,沙朗穷人买壮丁外出当兵的不少,行船人不少,加上天灾人祸很多,往往死不见尸或死后不能归葬故里,因此沙朗当年有不少人家只好采用“衣冠葬”的仪式来葬亲人,即选死者的身前的衣冠入殓入棺,落葬于坟里,建座“衣冠冢”;到江边用“招魂葬”的仪式,在江边设坛做道场招魂,拜祭江神,亲人呼喊死者名字,招魂时,不伦在水里捞到什么,或加上死着身前的衣冠,就入殓入棺,落葬坟里,建座“招魂冢”。这些仪式都视经济条件来办,但都是要请和尚、道士做道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