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一则新闻的启示----我对鲁迅文章的思考
正文

对于在幼年学过的散文杂文,我总是记忆犹新的,鲁迅的作品尤其记忆深刻。他的文笔的犀利,他的言语的朴实美好,他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对恩师、保姆、朋友、以及过去的深深祭奠和哀悼的文字,每一篇都蕴藏深刻的哲理,让人读了想再读。鲁迅,这个名字,自从我读书以来就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子里了。我真的很喜爱他的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篇。今天突发奇想,想要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从他的文字中感受无穷的力量。

说起鲁迅先生的作品,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插曲。清晨打开电脑,一条信息窜了出来----某男子盗窃200余起,原来是为了攒钱买一套鲁迅全集。看到这里,感觉真真是一个活生生的孔乙己在世了,大有“窃书不能算偷”之嫌哪。看了,让人感觉很沧桑,很无语。可是,不觉又反思,现在喜爱文学的人到底有多少呢?那些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们恐绝不会因为想要去买一套鲁迅的什么书籍就像这位仁兄一样去窃取的吧?他们一定会把这位仁兄视为傻瓜,蠢蛋!因为,他们不用这样挖空心思来读一本书,他们自己更愿意做更大的窃取者吧。他们怎么会屑于读书呢?!读书对于现今的中国人来说,还不如一台手机更爽手吧?!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前几日在网路上看到的一篇文字,文意大约是这样的:中国人出门总是埋头看手机,一部手机不离手,一台笔记本或者Ipad不离腿,文章还配了鲜明的图片来做证实。而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候车室,候机室,人们更习惯去携带一本书,在等待的时候打开来读,并且津津有味儿。我本人是一个机盲。我不太愿意看网路上的八卦或者电影,我更喜欢看那些文字。在看了山楂树之恋的电影后,更加觉得看电影,看别人曲解我喜爱的文字作品,简直像是被别人强奸了意念一般的难受。那些文字作品,还是出自我的大脑加工成为作品,并被我本身理解参悟比较好。否则,看着自己喜爱的、经过作家千辛万苦写出来的文字,被无端折磨曲解,看着真真心疼难过,甚至感觉可恨。现今的中国人,真的算不得是礼仪之邦的国民。我们把鲁迅的精神,把鲁迅的振臂一呼,用文字为笔直戳敌人心脏的能力丢弃了。要不,鲁迅,这位大家,这样一位大家怎么会被我们清除出初中课本的队伍呢?!对此,我总是想不通的。托尔斯泰,不过时么?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在大学里分析他的《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呢?!鲁迅,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却要被孩子们遗忘了。以至于,一个迂腐的青年要用偷的方式来解决自己对他作品的喜爱。可悲呢!我的国民!我绝不是为偷窃者赚眼泪,我只是想要说明一个事实,说明鲁迅以及鲁迅式的幽默我们还在继续着,却说他过时了。所以,今天,我要给他家介绍一下鲁迅以及他的作品,他的那些曾经让我深深喜爱的作品,他的思维的敏锐,洞察事务的准确,他的嬉笑怒骂的文字风格,他的对人的真与诚,以及那作品中深蕴的文学思想,我统统的要说与大家来聆听。

说到鲁迅,不能不提他的名著《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在引言里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是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这是他中年所做的十篇散文,所记得大多确是童年、少年的回忆。正仿佛错过了早晨带露的花朵,傍晚才来折取,所以称为《朝花夕拾》。中年人写少年事,这里面滋味的复杂是可想而知的了。让我们来细细品位这部散文集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的呢?

我们先来看写作背景。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是《狗 猫 鼠》、《阿长与山海经》。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这三篇是《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为什么说是在流离中所作呢?这是因为1926年318惨案之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地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了反动政府的迫害,使他不得不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在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在艰苦的流亡生活中,他还写下了这三篇散文和不少的散文诗。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怎么理解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呢?1926年9月,鲁迅在颠沛流离中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夏大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夏大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他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抨击,受到排挤是肯定的了。因此他自己说:“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又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以及其它的很多作品。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部书。让我们一起先来看几个文章选段。第一个选段是《狗 猫 鼠》一篇。描写隐鼠的一段:“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了。”

下一个选段是想来大家就更都是很熟悉的了,这也是我中学时代愿意在先生面前拗着头,摇头晃脑读来读去总不厌烦的一段,那童趣并被我深深向往的一段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等等。从这细腻的笔触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小动物的爱怜,对于自然界一切花鸟草虫的热爱。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童年的鲁迅是一个心思细腻,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儿童。

我们再来看几个选段,猜一猜这写的是谁?“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什么事。我的家里有一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但到夜里,我热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得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这是谁呢?不错!是阿长!对同一个人在同一篇文章里作者为什么让褒贬如此并存呢?

鲁迅对于自己笔下的主人公所倾注的感情往往是复杂的,像长妈妈就是一例。她爱讲是非、 举止粗俗,还迷信絮叨。鲁迅在回忆散文里并不为她讳言,可是她能够体谅孩子的心思。为孩子买来朝思暮想的书,这份善良就值得一个孩子毕生铭记、感念。鲁迅在文章里也不惜笔墨,深情地赞美怀念着她。这种复杂的感情,还体现在鲁迅笔下的众多人物身上。比如对于孔乙己、 祥林嫂、 闰土等人物,鲁迅是既报以深切的同情,又为他们的愚昧麻木而悲哀。即便是他辛辣讽刺的阿Q,我们也不难从中读出一丝同情的意味。这恰恰体现了鲁迅看人 、待人的真情。

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对于国人的弱点洞察最深,可他对于人性的善良却也体察最细。因此他大多数时候,是怀着一种近似于悲悯的心情来看待事态众生。既无情地揭露人性在社会重压下扭曲丑陋的一面,也同时报以同情 悲悯的哀叹。正如他所说,揭出了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他的笔锋既嬉笑怒骂,又忧愤深沉的原因。但不论怎样,这恰恰体现了鲁迅看人 待人的真诚!说真话,揭真相,一直是鲁迅的做人准则!在他童年的幼小心灵里又常常对大人的世界存有疑惑。

让我们来看以下选段,在《二十四孝图》里有这样一段:倘使我的父母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还有这样一段:我至今一想起,我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个时候叫我来背书?这句话是《五猖会》的结尾。

在《记》里还有这样一段: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 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 不要旋!”

有哪一个孩子,不是在问为什么的过程中长大的呢?鲁迅的童年也有着许多藏在心底的迷惑。比如《二十四孝图》上的故事是真是假?比如父亲为何要用晦涩难懂的书,来压制孩子的天性?比如先生为什么不愿意解释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比如邻居的衍太太,为何在大人与在孩子面前是两副面具?!

鲁迅从童年时代就开始感觉到了这人世间的种种虚伪,礼教的虚伪,权威的虚伪,还有人性的虚伪。如果说童年的他只是将疑惑埋在心底,那么在鲁迅创作《朝花夕拾》的时候,也就是他拾起儿时的回忆时,我想象他脸上的表情恐怕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微笑。这微笑里包含的应该有嘲讽、有苦涩、还有无奈与悲哀,但是他会用自己的笔作为求真的武器,不屈不挠地与一切虚伪斗争下去。

这就是鲁迅!一个我们俗知的斗士,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富有满腔感情的人,一个深深懂得悲哀不能唤醒国民,医药不得治愈躯体,唯有唤醒思想人才可以真正站立起来的鲁迅先生。如今,我们能够说他过时了么?!我们能够面对着那些喜爱他的人述评说,那人迂腐陈旧么?当然面对今时今日的中国,我们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鲁迅的精神,鲁迅文字中深蕴的民族精神一直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食粮。感谢鲁迅,留下那么多有力量的作品!感谢鲁迅,给我们留下了中国人的脊梁!那么,看到一个那样的去偷东西来满足自己看鲁迅作品的青年,我们除了嘲笑,关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疗救他精神上的毒瘤,是我们真正该深思的问题呀!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4: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