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老“八路”的小故事
正文

我岳父是东北抗联老战士,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岳父为人正直刚烈,嫉恶如仇,但心地善良,颇得人心。一生中留下了很多故事,让我们回味无穷。

小 费

“八路”岳父随四野打下广州后,扎在广州荔湾区。

一天,岳父和东北战友到茶馆里喝茶。广州的喝茶,其实就是吃早点。广州的早点比内地的早点内容要丰富,当然出的银子也比内地多得多。

那次喝茶,岳父和战友们是穿着军装去的。刚解放的广州市民对解放军并无多大好感,有些老板对解放军并不友好,这个饭店的老板就属这种人。可解放军既然来了,又不敢得罪他们。

解放初期,到广州茶馆喝茶,是要给服务小姐小费的。当时部队实行供给制,军官只有津贴,不发工资,大家手头都紧。但看到人人都给小费,岳父也想给部队争点光,从口袋里掏出了五分钱,交给了服务小姐。

谁知服务小姐不领情,不知是赚少,还是对解放军没有好感。只见她一边将岳父给的小费高高扬起,一边大声吆喝“解放军小费五分”。岳父见状,一股怒气直冲云霄,几步跨到小姐身边,一把夺过小费,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小姐又怕又恨,远远地又吆喝了一声“解放军收回小费五分”。

岳父气得正要发作,其他战友连忙将他拉了回去。

从此,岳父对广州的早茶就有看法了。

撵 鬼

岳父一生多次与死神打交道,数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世上没有他怕的东西,当然包括所谓的鬼。可他却给我们讲过一个真实的鬼故事。

那是六十年代初,国家在湖南洞庭湖周边围湖造田,建了很多国营农场,号称江南第一国营农场的钱粮湖农场就是那时的产物。岳父随转业大军来到这里工作,当了一名分场领导。

农场初建,人烟稀少,有些地段十多里不见一个人影,晚上更是静寂得可怕。身为分场领导的岳父,经常要在这样的夜晚步行七、八公里到总场开会。

有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岳父开完会就已经转钟了,总场领导想留他们住宿,岳父没有听从安排,执意要回自己家。

走到半路,来到了农场最为险恶的蒿草滩。岳父借着若明若暗的月光,发现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小土堆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正在悠闲地梳着头发。

岳父没有半点害怕,边走边问道,“老人家,这么晚了还在纳凉啊”。老人没有回话,岳父也没有多想。走过一段路后,岳父突然感到有点不对,这么晚了,在这荒郊野岭哪会有人纳凉呢?

于是,胆大的岳父又倒了回去,想看个究竟,但一切都没了,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小土堆。

岳父一时来了性子,举着手电围着土堆到处找,可还是一无所获。岳父有点不甘心,边找边嚷道“有鬼你就出来,我老孙不怕你”。

“老大娘”终于没有出来,岳父只好回家睡觉了。

自学成才

岳父八三年离休。干了一辈子革命,当了一辈子领导,突然从位置上退下来,很不适应,满肚子的委屈和牢骚不知向谁发。

有天单位开大会,好心请几位老同志去参加。坐惯了主席台的岳父只能坐在台下,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在那里指手划脚,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和几个同样退下来的老同志在底下大声地开着“小会”。

“小会”的声音越来越大,已经完全影响了台上领导的发言。台上领导忍了又忍,实在没办法了,主持人只好和气地对岳父他们说,“各位老同志,请你们不要讲话了。我们正在传达上级文件呢,不听怎么知道精神啊?”

会场一时静了下来,几位老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了。谁知就在此时,岳父的东北大嗓门又叫开了“我自学成才”!会场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连台上的领导也笑出了声。

从此岳父成了“自学成才”的“标兵”,当然以后单位再开一般的大会,也就不劳老人家的“大驾”了。

上当

岳父挺进大别山前,曾一度在河南剿匪。

河南的土匪虽然没有湘西土匪那么著名,但狡猾的程度并不亚于他们。

一天,部队接到线报,有10多个土匪摸到一个山村进行抢劫,连长命令岳父和他的小分队前去围剿。

军令如山,岳父马上召集本队人马迅速赶往出事地点。等到岳父他们赶到村边时,土匪已经开始回撤了。

土匪毕竟是土匪,欺压老百姓还行,一遇到正规军马上就败下阵来,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被岳父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

岳父立即命令分队以战斗小组为单位,分头展开追剿。他自己则盯上了一个大个子土匪,紧追不舍。

土匪仗着道熟,没命地向前奔路着,岳父拎着德国造驳壳枪,威风凛凛,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喝道“缴枪不杀”。

土匪终于支持不住,慢慢转过身来,将拐子枪折叠后举过头顶。岳父见土匪已经投降,而且枪身和枪管已成九十度,一时竟放松了警惕,将驳壳枪交到了左手。

谁知就在此时,土匪身一挺,手一扬,刚才还是九十度的拐子枪,“咔嚓”一声竟恢复了原样。 “不好” 岳父还没有叫出声,一颗罪恶的子弹已经击中了岳父的右腰。

好在岳父久经沙场,在迅速卧倒的同时,左手一甩,“砰、砰、砰”德国驳壳枪发出三声清响,土匪迎声倒地,再也没有起来。

不是当官的料

岳父三十大几才结婚,四十多岁才得子,这之前已经有四个女儿叫他爸爸了,可见岳父对儿子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儿子当兵回来,岳父正好在办离休手续。根据当时的政策,离休干部退下来后,家里可以安排一个人顶上去。

没事干的儿子自然冒着胆子向严肃有余的老父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天老父亲没有作声。好不容易等了几日,眼见同时回来的战友大多找到了工作,自己还悬在空中,儿子又一次来到了岳父的房间,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岳父直直地看着儿子,好象不认识似的,半晌,才说出了让儿子今生今世都难以接受的一句话“你不是当官的料”。

儿子想和父亲辨解,可他深知父亲的秉性和脾气,父亲说出来的话,从来没有收回去过。

后来,还是儿子自己找到相关部门,按当时的政策要求当了一名工人,没干几年就下岗了,现在正在外面做点小生意,艰难度日。

现在一家人团聚时,还偶尔说起这件事,当然里面免不了有些埋怨。岳父还是那句话“他不是当官的料”。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