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做客 |
正文 | 做 客 春节虽然热热闹闹,但总给人寒冷透凉的感觉,县城虽不叫城市,但与乡下相隔似乎也很遥远。或许是人太懒,或许是缺失热情,没有了以前那种串门的激情。大人没有,小孩也不愿。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夫妇,不是迫于父母的唠叨,大多宁愿躺在床上或是困在麻将桌上,泡在网上也比那做客自在。问小孩去不去?懒懒的一句回答:他家有什么好玩的?今年的春节,雨多阴冷,我只随父亲出去做了一次客,小孩也没有尾随。 记得小时候,穿着吵着要求妈妈做的或买的新衣服,瓣着手指数爸妈可能会带我走的亲戚家。我们家人多,不是每一个亲戚家的走访我都有份的,何况家里还牛、猪等要人照料的!于是乎在走亲戚之前,爸妈也会拿出一个拜访的计划---是口头的,和我们小孩商量,其实在心中带谁去,他们早就想好了,但大过年的,不想让小孩不愉快,也就用点吃的或零花钱或不做什么事来和我们说好话,不能去的孩子在答应父母之后自然会得到表扬和奖赏。那时候的我,情愿不要那些,路再远我都想去。过去的岁月,每个家里都穷,我是属于那种特馋的人,闻到肉香脚就不想挪开。所以有客做我都不想惹下。好在我是长子,性格也算好,平常也听话,所以做客这种事爸妈还算带我一同去的比较多。那时的交通,对现在的小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像如今,开着车子走亲访友一天就走了几家,即使不开车,坐车都是能直达的。我家住在滨湖区,小时候,到4公里外的马口集镇,就要过3次河,每次5分钱人民币。为了省钱,我妈带着我们绕道,只要过一次河走山路就行。这下可苦了我们,6、7岁的小娃,徙步行走10多里路。出发前母亲就与我们说好了条件,走路是不准要人帮的,否则永远取消资格。虽然累但我还是会很兴奋。来到街上的亲戚家,有许许多多的新奇。别的不说,房前屋后的酒瓶盖就让我兴奋得跳起来,更何况还有机械做的螺蛇,塑料气泡,小人书……。那时候没有电脑、电视、电话,也没见过麻将。在家我们能玩的就是抓虫、钓鱼、跳房、打纸,或是围着破败的抽水机、风车等做旋转玩。三人一群四人一伙,穿着破衣满脸是土,或捉迷藏,或挖野味,或掏鸟蛋……。来到亲戚家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感受,单就墙上的张贴的画就让我们啧啧称赞,按着开关能把电灯“点”亮我们争着要玩它半天,更何况一拧就有自来水放出,还有能存钱的罐子,是不是我有了这样的罐子里面就会生出钱?……,我们使劲把这些记着好回家把这些新奇讲给小伙伴听。大人在屋里说着话,我们就到小巷子里忙乎起来,找香烟盒,寻小铁盒……,到商店东逛逛,西望望,满眼的向往,满眼的羡慕,从不敢奢望得到……。偶尔拾到一根橡皮筋,那是大大的收获!这样子的时间是很快的,一下子,要过昼了(我们这儿的习俗,走亲戚吃中饭前要先吃汤水,叫过昼,早饭前叫过早,晚饭前叫过夜),在过昼时,我们想吃但不会吃碗里的鸡肉的,一般做客前,大人会叮嘱我们只吃鸡蛋。那时的走亲戚,大家都心照不宣,因为明白肉是有限的,(那些肉是用小酒浸泡了的,从初一煮到十五,确保每个客人来了可以看到碗里有鸡有肉)客来多少是算不准的,但在这就不会受此约束,放开了享受美味。当然没几分钟我们就狼吞虎咽地消灭了全部,再出去寻找属于我们的乐趣 !到了吃饭时间,我们会按照大小就座,虽然开始有点拘束,闻到香味后“好馋”就会原形毕露。 父母常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走完了”,“亲戚象把锯,拉来又拉去”“如果你不走就会脱”。实际这些话是很有哲理的,走亲戚和交朋友差不多,你不交往就会生疏以致突然相遇不知从何说起。亲戚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群体,朋友是有一定利益或寄托的载体。千年的亲戚万年的家族,是中华的传承,以致每年春节华人象河马一样长途跋涉,实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口号,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向往。不用约定,无须叮嘱。 现在的我们如何来传承这悠悠五千年文明?现在的小孩又如何来引导他们做客的激情?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