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历史的残片(散文) |
正文 | 一 帝都,一个朝代王者风范的恢弘气度,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这个王朝的都城,演绎了多少尘烟往事。就我所知道的一点历史知识,总觉得有两个城市可以称得上都城,彰显着帝王气象。它们就是天各一方,一南一北的南京和北京。这两个带“京”字的都城曾经上演了多少千古兴亡事。 北京,自然是在北方。天气寒冷,风沙不断。但是这样的天气却造就了千古帝王气象,金戈铁马,纵横千里。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留下了多少标榜史册的铮铮铁骨,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王朝长盛不衰。南京,固然是在南方,长江以南。江南的草长莺飞,江南的侬情软语,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的美女如云,这些毫无疑问让南京成为歌舞升平的金陵,成为诗意盎然的柔弱文人挥毫泼墨的地方。在这座石头城里曾经上演了多少离愁别绪,经历了多少亡国之痛。然而,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相似,一遍又一遍地重演,无情地舔舐着心灵的伤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亡国之音不绝,必然使南京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果说中国的行政版图是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那么北京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城就是它的咽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可小觑。它西达内蒙西藏,北达东北三省,东临大海,南通福建沿海。它以中央枢纽的地位通江达海,辐射全国。然而南京,总想凭借长江天险,安居享乐,醉生梦死。其实,长江从来就无法阻挡一个王朝灭亡的脚步。江南的繁华富庶,诗酒美人也一起随着王朝的覆灭烟消云散,终归尘土。只给我们留下历史的烟尘和无限的感慨。 或许,明成祖朱棣也看出了其中的奥秘。他靠武力夺取了他的侄子,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的皇位。他为了巩固大明政权,决定迁都北京。由此奠定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基业。他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史称“永乐大帝”。可以说,有明一代,能够统治中国那么长时间,能够成就千秋帝业,应该说与这次迁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了清代,虽然是满人的天下,但是它有别于元代。元代定都北京,成为短命的王朝,根本原因不在都城。元代的灭亡主要是大肆的侵略扩张和种族歧视,更重要的是没有利用儒家的思想任用汉族知识分子统治天下。恰恰相反,满人夺取天下以后依然定都北京,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清朝依然实行科举取仕,大量任用汉人为官。同时,以北京为中心,大力促进民族融合,使国家长治久安。 国民政府曾经以南京作为都城,自以为虎踞龙盘,稳如泰山,但是它的统治仅仅维持了二十几年。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二十几年统治中,它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民不聊生。它企图依靠长江天险,隔江而治,但是它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横跨长江,直捣黄龙。最终长江天险也保不住国民政府的千秋大梦。 俱往矣,历史的尘埃落定。圆梦中国,还看今朝! 二 女人,男人的另一半。这个世界就是由男人和女人撑起的天空。女人是半边天,离开了女人世界将变得残缺不全,人类也将无法延续。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女人的地位是不高的,她成了男权社会的附庸。 在中国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女人执掌朝政似乎并不多。在政治权利的角逐中,男人永远是主角。然而有那么几回,女人登上了权利的巅峰。这种情况一般是在皇帝比较软弱不善于治理国家或者皇帝年幼无知不具备理政的能力,这时就会有那么一个强势的女人出现。她会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一点儿也不逊于男人。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女性掌权者是吕后、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其中,我最敬佩的是武则天。在少数几个执掌朝政的女性中,她是唯一一个称帝的女人。这在儒家思想统治下的封建时代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历史中的武则天任用酷吏,手段毒辣,但是只有这样她才能冲破所有的阻力,登上皇帝的宝座。 武则天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善于用人。在她的治理下,国家出现了繁荣景象,国力强盛。但是儒家的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这位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她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并立无字碑,千秋功过,让后人评说。武则天的勇敢、才智、政绩和晚年的顿悟,都让后人敬佩。 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几乎在每一个亡国之君的身边都有一个绝色美女。比如说,商纣王与妲己,就有“酒池肉林”的奢靡;周幽王与褒姒,其中就有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陈叔宝与张丽华,唐玄宗与杨贵妃,等等。似乎,每个朝代的覆灭都是女人惹的祸。是这些绝代佳人迷惑了国君,使他们不理朝政,才使王朝灭亡的,真是红颜祸水啊!这让我感到非常愤怒,为这些弱女子鸣不平。 明明是那些昏庸的帝王不理朝政,祸国殃民,致使王朝覆灭。儒家的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这些衣冠楚楚的史官极尽拥君保皇之能事。他们千方百计地为帝王开脱,而把亡国的罪责全部推到了女人身上。试想,在封建王朝,一个弱女子能够左右一个王朝的命运吗?帝王自己昏庸无道,难道能怪罪一个女人?什么玩意啊,这些道貌岸然的大老爷们真是恬不知耻! 在这里我还要提一下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大唐王朝达到了兴盛的巅峰。但是帝王也有七情六欲,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此有生动感人的描述。然而,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结束。朝廷上下把“安史之乱”的罪责推到了倾国倾城的杨玉环身上,并在马嵬坡逼着李隆基赐死了杨玉环。一代佳人就这样香消玉损了。她的死真的可以挽救唐王朝走向灭亡吗?这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也是历史强加在女人身上的悲剧。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女人的婚姻幸福。比较有名的是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和昭君出塞。这两次“和亲”使国家富强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文成公主和王昭君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这种“和亲”的背后却是封建王朝利用婚姻关系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女人没有自主选择婚姻幸福的权利和自由。他们迫使女人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远嫁他乡,一生孤苦伶仃。 如今,女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女人必须有自己的事业,不依附男人,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女人首先要为自己活着,做自己的主人,然后才谈得上为家庭和孩子忙碌奔波。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女人自己不要有男尊女卑和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女人的另一半是男人,男人和女人共同撑起历史的天空。 三 生于帝王之家,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享受着数不尽的荣华富贵。这样的人应该是天之骄子,万人羡慕的。但是他们却无法享有普通百姓的闲适与平静。他们时时处在权利的风口浪尖,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 在帝王的众多子嗣中,嫡长子是最引人注目的。在中国古代,帝王的接班有嫡长子继承制。一般情况下,帝王都会立自己的长子为太子。于是朝野上下都会对东宫太子刮目相看。因为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所以王公大臣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巴结奉承太子,站在他的一边。这样太子必然就会和诸王子产生矛盾。他们会一起把矛头指向太子,明争暗斗,争权夺利。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太子和帝王之间的关系。作为太子,既是帝王的长子,又是皇位的继承人。那么他必须表现出非凡地政治才能,培养一批得力的助手,以便为自己将来执掌朝政做好准备。然而这个度是不好把握的。因为帝王最担心的是皇权受到威胁,大权旁落,所以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他也不允许太子争权夺利,结党营私。于是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众多悲剧。这样的悲剧是有悖人伦,惨不忍睹。大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就幽禁了太子褚英并两年后他亲自下令处死了太子。 当然这样的例子历史上还有许多。同样下场的还有很多忠臣良将,能够激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没有几个。同样的历史悲剧在每个朝代反复上演。西汉初年刘邦当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便对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进行了屠杀。似乎只有张良识时务,看透了刘邦的心思,辞官归隐,保全了性命。 这样诛杀开国功臣的事件在明初也上演了。朱元璋夺得了天下以后,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有许多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被残忍诛杀。大明开国元勋,官封诚意伯的刘基看到了情况不妙,连忙辞官归隐田园。结果朱元璋还是对他不放心,最后赐给他一杯毒酒,把他毒死了。 开国的功臣良将是如此,那么在封建王朝中达官显贵的命运又如何呢?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可谓精忠报国,一心想收复河山,迎接二帝回京。然而,他没有想到如果你迎接他们回京,现在的皇帝还能坐得稳吗?岳飞手握重兵,自然会让皇帝夜不能寐。宋代的江山就是功高盖主,黄袍加身抢来的。皇帝当然对岳飞及其他的岳家军不放心了。于是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杀害了。 历史是后人写的。由于忠君的思想,人们不可能指责帝王杀害忠良,只有将杀害忠良罪名推到奸臣身上。其实,无论秦桧、蔡京这样的文官怎样进谗言,只要皇帝不杀岳飞,他们是奈何不了岳飞的。残害忠良的其实就是皇帝本人。当然也有比较精明的人,他可以化险为夷,逃过劫难。比如同样是抗金名将的韩世忠,在岳飞等人被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以后,他却安然无恙。这样的例子历史上还有,比如那个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在平定了叛乱之后,他主动交出兵权,并且广置田产,在京都郊外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建造豪宅。皇帝不但不怪罪他,反而很是赞赏,对他彻底放心了。像郭子仪这样的有功之臣,手握重兵,能够主动放弃权利,搞一点物质享受,也并不为过。这样皇帝的江山就坐得更加稳当,不必提心吊胆,害怕别人谋反了。 自古兴亡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非成败转头空,说不清,也道不明。能够站在历史的潮头独善其身,恐怕是唯一的明智之举。 四 诗言志。诗是所有文学中最高雅的。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代表着作者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诗歌历来受到君臣和文人士大夫的重视,而传奇小说则不在雅正的文学范畴之内。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都是只写诗和散文,却从不写小说。 古代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有很多都是君王和大臣。他们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往往又能结合自己的政治理想,写出气势恢宏,响彻海内的诗文。南唐后主李煜没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他当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的词在中国文学史却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那种国仇家恨,缠绵婉约的情感浸透字里行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向世人倾诉着无法言说的愁绪,然而这种愁绪却始终无法排解。身为阶下囚的皇帝李煜也只能仰天长叹,发出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独有偶,宋徽宗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在位期间也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的瘦金体书法却独步天下,无人能比,表现出他极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 白居易和苏轼是我很喜欢古代诗人。当然,他们也是官员,而且级别很高。他们都曾在杭州做过官,而且都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典范。至今,在杭州西湖还留下了他们治理西湖的白堤和苏堤,以及他们为杭州西湖写下的著名诗词。他们的诗名掩盖了他们的政绩,而在他们遭到贬谪中所写下的诗文更让他们盛名不朽。我常想,如果他们没有遭遇政治上的挫折,他们或许根本就写不出那些千古佳作。这恐怕就是所谓的“时事不兴诗人兴”吧。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定有他的伟大之处。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和书法堪称一绝,无人能比。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和书法同样表现出他伟大的胸襟和气魄。文学艺术只是他伟大精神所传达出来的一种形式。我想如果毛主席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他就不可能写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气势恢宏的豪放词来。 文学从来都离不开政治,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更离不开文化人。文学作品的素材可以在民间,但是文学作品的创造一定是那些上层社会的君臣和士大夫。文学和其它一切艺术一样,都是在衣食无忧的闲适中创造出来的。寻常百姓目不识丁,连饭都吃不饱,他哪来的力气进行文学创作啊! 五 一个王朝的兴衰其实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统治者。这当中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人是不能以个人的力量和意志来改变历史潮流的。历史如滚滚波涛,大浪淘沙,一去不返。后人只能在历史的汪洋彼岸寻觅一点残存的碎片,却满心欢喜地以为那就历史的本来面目。其实,真正的历史早已湮没在时间的尘封中了。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秦始皇横扫六国,建立起第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它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修建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虽然秦朝如昙花一现,但是它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封建制度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影响极其深远,对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意义十分重大。我想指出的是汉朝的繁盛一定是建立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秦王朝所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都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我们不能因为秦朝的短暂和秦始皇的残暴就否定秦王朝的历史作用。恰恰相反,如果没有秦朝空前强大的统一,就没有后来的大汉盛世。 同样,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恰恰是这个短暂的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南北朝历史,重新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隋朝有两件大事对后世影响巨大。一是建立科举制度,让下层读书人有了上升渠道。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流社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二是开凿了大运河,贯通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封建统治和交通运输。虽然隋朝的历史非常短暂,但是它对其后的大唐盛世影响深远。可以这样说,隋朝是以闪电般的亮光点燃了盛唐繁盛的熊熊大火。这些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我们。 国民政府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功不可没。同时,它结束了军阀混战,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能够建立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中华民族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国人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看过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影片的人都知道战争场面的惨烈和将士们的英勇顽强。应该说,在抗战中,正面战场上,国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拼杀。在抗战中它是起到过积极作用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忘记。国民政府同样也是一个短命的朝代,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是重大的。民国时期涌现出的文学大师对今天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这些短暂王朝的覆灭正是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它们首先用武力征战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四分五裂的战乱局面。其次,它们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再次,它们稳定安宁的社会状况也为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它们短暂的原因,从中汲取历史教训。这些王朝的统治者普遍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最后必然让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瓦解,王朝覆灭。 面对历史上的繁荣盛世,我们不能只看到它辉煌的一面,也要追根溯源。它的前朝为今天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深刻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这些短暂王朝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值得后人仰视,我们决不能因为它们短暂如昙花一现就完全否定它们的历史意义。 六 人的一生有许多本证书。这些证书有些是自然得到的,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获得的。它们伴随着我们成长老去,是我们人生奋斗的凭证。 最为常见的是结婚证。古代没有结婚证,但是结婚必须有三媒六证,明媒正娶。它有一套完整的结婚仪式,不是随便就能结婚的。现在有了结婚证,看起来好像就是在民政局签个字,盖个章这么简单。其实,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首先,小伙子要努力追求心仪的女孩,在得到女孩的同意后,还要征得女孩父母的同意。其次,小伙子还得有房有车有工作。最后,一个婚结下来少说也要十几万元。所以,这本小小的结婚证得来很不容易。那么,离婚证是否就容易得到呢?夫妻俩天天争吵,日子过不下去了,那就离婚吧。但是婚不是想结就结的,婚也不是想离就离的。只要有一点责任心和爱心就不会走到这一步。这个问题比结婚更加复杂。城外的人想进城去难;城里的人想逃出城更难。 同样常见的证书还有毕业证和各种各样的从业资格证。这些证书都必须通过刻苦学习,参加培训,在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够获得。考试是到目前为止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在众多考试中,每年的高考最引人关注,关系着千万莘莘学子的人生命运。近年来,人们开始批判高考,甚至追本溯源,狠狠地批判古代的科举考试。我们应该看到起于隋朝的科举考试是有其历史进步意义的,它让出生寒微的下层读书人有了进入仕途的可能,有利于朝廷选拔优秀的人才。当然,科举考试到了后期出现了八股,限制了学子的思维,出现了一些书呆子。 今天的高考本质上并不等同于科举考试。但是有人偏偏认定高考就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认为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不公平,应该立刻取缔。可是除了高考,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吗?没有高考,出生贫寒的学子能干过官二代和富二代吗?那么,老百姓的孩子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高考就真的是一考定终身吗?其实人生无处不是考场,只不过相对而言高考重要一点而已。高考之后还有研究生考试,还有公务员考试。这些考试都是高考的延续,在人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于高考的是它们都有复试或面试,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考察人的综合能力。那么有人就会说,为什么高考不进行复试或面试而直接以一次考试分数录取呢?为什么西方国家除了高考还有学校推荐,个人申请等等方式录取大学生?我想说的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国情不同,他们国家学生很少,教育资源丰富,可以满足社会需求,而且他们国家法制健全,人情关系淡漠。中国正好相反,人口众多,教育资源贫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什么事情都可以托人情找关系解决。试想,一旦取消了高考,或者增加了复试(面试),或者学校及校长推荐,那么高考腐败就不可避免,公正公平将无从谈起。名牌大学的名额必将全部落入富贵阶层的手中,而出生寒门的学子将与大学无缘。这样看来高考是目前最能做到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的方法。 考上大学之后,压力依然存在,只有继续努力学习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毕业之后,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就业,要么继续深造。现在不再分配工作,所有单位凡进必考,你只有考上了才能被单位录用。继续深造就是考研,也必须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还有许多考试等着呢! 人的一生经历着无数次的考试。这些有形的考试和无形的考试始终伴随着左右。考试合格了就会获得我们想要的各种证书。它们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进,见证着我们每一次努力奋斗的结果。古往今来,优胜劣汰是历史的选择。我们除了奋斗一生,别无选择! 七 那是一个芳草青青,莺歌燕舞的春天,我当时正在上初中。每个星期天,我都会牵着一头老牛去田野里。在空旷寂静的田野,老牛在一旁静静地吃草,我便拿出一本叔叔送给我的《文史知识》来看。我的叔叔那时是一位初中老师。《文史知识》是他订的一本杂志,全年一共12期。我非常喜欢这份杂志,便常常偷偷地拿来看。 有一天,我读到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一下子就被这首诗吸引住了。从此,这首千古传诵的诗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了。后来,我进安师大进修时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崔护,诗的题目是《题都城南庄》。 还是回到一千三百年前吧。年少英俊的崔护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才华横溢的自己却名落孙山了。崔护的一颗心落到了谷底,内心非常郁闷。在清明节这一天,他迎着春风,踏着明媚的春光,去郊外散心。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崔护来到了一片桃花源。此时,桃花正盛开着,娇艳烂漫。桃园里有一间小茅屋,从里面走出来一位妙龄少女。她看见风度翩翩的崔护,满面含羞,扭头就往回跑,还不时地回过头来,拉着桃树枝在面前咯咯地笑。崔护被这个少女的美貌迷住了,春心荡漾。于是他便随着少女来到了小茅屋,向少女讨口水喝。少女便轻盈地给崔护倒了一杯茶,然后递到他手上。少女脉脉含情地看着崔护,发现崔护的脸色很不好,似有心事。于是,她便问崔护遇到了什么事情。崔护正好没有人诉苦,也就敞开心扉把自己科考名落孙山的事情说了。少女非常善解人意,一边安慰崔护,一边鼓励他明年再试。他们交谈正欢,眼看着日落西山了,崔护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小茅屋和那片美丽的桃花源。 回去以后,崔护果然发奋读书,第二年再次参加科考,终于金榜题名。崔护兴奋不已,为了见到心仪的少女,他还是在清明节这一天,沿着熟悉的小路来到郊外的桃花源。小茅屋还在,桃花依旧盛开,但是已经不见了妙龄少女的踪影,小茅屋紧锁着。于是崔护感慨万千,在小茅屋的门上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唱。这就是前面提到那首著名的诗《题都城南庄》。崔护一生作诗不多,流传下来的诗可谓寥寥无几,但是这首诗却使他名扬千古,这就是所谓的“一诗成名”。 这首诗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但是问题是如果这个少女依然在小茅屋里,依然苦苦地等待着她爱恋的崔护,那么还会有这首诗吗?千年以后的我们还会知道崔护这个名字吗?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要说的是这个妙龄少女的命运又将如何?崔护出生名门望族,他的父母长辈会同意他娶一个京郊的村姑吗?再说,他已经金榜题名了,他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由他自己做主了。最后的结局可能只有始乱终弃这一种,而不会成为传诵千古的爱情佳话。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千百年来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美丽定格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人面桃花相映红。然而此情此景只能永远留在风流才子崔护的心里,没有得到的总是最美好的。 八 原始人类茹毛饮血,居无定所。他们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中,过着野蛮的原始生活。此时,在长江中下游的巢湖出现了在大树上筑巢而居的原始人类。教原始人类筑巢安居的人就是中华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氏。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伟大贡献使中华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巢湖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始祖有巢氏受到鸟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教人们在树杈上建造房屋。这种房屋既可以遮风挡雨,又可以防止野兽的攻击,同时光线明亮、干燥舒适。从此,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原始人类就在这片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就是我们的先祖,中华文明就这样在我生长的地方绵延传承,生生不息。 在巢湖的城市中心,有一座城内最大的水景公园。公园内花木繁盛,小桥流水,水榭亭台,风景怡人。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在这里休闲健身。公园的中心有一方水池。每到节日就会音乐响起,喷泉飞舞,在阳光的照射下,还会出现人造彩虹的美丽奇观。水池的岸边怪石嶙峋,杨柳依依,游人如织。关于这方水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据《巢县志》记载,老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相传5000年前,巢父(巢湖三祖:始祖有巢氏、皇祖有巢氏、仁祖巢父)在池边牵牛饮水时批评一代圣贤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自惭,并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意听从巢父的忠告。后人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该方池取名洗耳池。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巢湖城市中心还有一座卧牛山。一山独秀,树木葱茏,面积0.7平方公里,海拔48米。山形似卧牛,故名卧牛山。据《雍正巢县志》记载:“卧牛山乃巢父、许由隐居之地”。 古代,卧牛山是一座宗教山。山上原有紫薇观、西隐寺、静乐庵、城隍庙等。卧牛山也是一座文化山,山顶有晚翠亭,北麓有桀王城,南麓有府衙、书院等。只可惜往日的辉煌早已经不在,其中大部分毁于日寇侵华的战火中了。 如今的卧牛山已建成了卧牛山公园。公园内绿树葱茏,修竹挺拔,草坪如茵,花团锦簇。公园内设有许多儿童游乐场。假日里,这儿是市民带孩子游玩的好地方。晴日登山观湖,波平如镜,群山如屏,云烟缥缈,碧波万顷。真是“纵目湖天远,烟霞一望收”。因而慕名前来登山观湖的游人络绎不绝,有很多名人来巢湖登山远眺,谈古论今。1963年,刘伯承元帅下榻卧牛山望湖宾馆,亲笔题写了“望湖亭”三个大字;1964年,文学大师郭沫若登山望湖,即兴写下了四首诗,热情讴歌了巢湖的美丽风光。 卧牛山自古以来就是观湖揽胜之地。昔日登山俯瞰,可见“屋内行舟”、“板桥落日”、“巢湖新月”三大奇观。“牛山晚眺”为著名的古巢十景之一。今日登山环顾,高楼大厦尽在脚下,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在巢湖市的东南面有旗山、鼓山和凤凰山三座大山。这里是西楚霸王项羽谋臣范增的故里。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所以这里的旗山也被称为“亚父山”。这里有让人们称道的“鼓打旗摇凤点头”的青山秀水。山上绿树葱茏,庙宇林立,最吸引游人的是纪念亚父范增而修建的“范增亭”以及亚父汉白玉塑像。旗山和鼓山遥相呼应,巍峨挺拔,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成语“旗鼓相当”。山风飒飒,松涛阵阵,仿佛轻轻地诉说着两千年前楚汉争霸的辉煌历史和无限的遗憾。 正是由于“当年亚父出居巢”,辅楚反秦,项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业;但也正由于项羽后来不听从他的计谋,在他导演的“鸿门宴”上没有乘机杀掉刘邦,才出现了后来项羽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项羽是失败的英雄,但是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万丈却让后人敬仰。他的失败是他的性格所致,没有听谋臣范增的计谋。 如今,在巢湖市南面的散兵镇还生活着项羽的后人。他们都居住在项山村,是当年项羽兵败时留下来的一支。项氏英雄一直繁衍生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作为一名巢湖人,我感到非常骄傲。巢湖风光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巢湖儿女,滋养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