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热被窝 |
正文 | 听西北风嗖嗖地刮,望窗外飘着碎雪花儿,喝一碗红芸豆煮的大喳粥,然后,钻进热乎乎的被窝里,听妈妈讲神仙鬼怪的闲话,不知不觉睡上一大觉,那是最惬意的享受。 这是我儿时的愿望。 被窝,不用更多的文字解释,每个人天天都离不开它,说起它,面前立刻就有了一幅在睡觉前把被叠成园柱形筒子,然后人钻进去睡觉的影像。咱们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是,被窝的发明还是古人模仿低级动物睡的窝所引申出来的。 我小时候,住在东北偏僻的农村。那个年代,农村老百姓住的都是土坯房,四面透风的墙,冬天家家户户都没有取暖设备,完全靠烧柴火用土炕取暖,家里都特别冷,屋里墙上挂霜,喘气可以见到哈气,跟冰窖子差不多。所以,到了晚上睡觉总是不愿意进被窝儿,睡醒了也不愿意出被窝儿。 不愿意进被窝儿,是因为被窝里冰凉冰凉的,就是早早地捂被,每次钻进去,都得打半天冷颤。那时候,母亲为了让我睡上热被窝儿,她总是在忙完了家务以后,很早就躺下了,待我在外面玩耍回来,母亲就把热被窝儿让给了我,那个时候自己一点体会到母亲的用意,乖乖地躺在热被窝里睡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理解了母亲的爱。可惜的是,母亲已经走了。这辈子最折磨我最伤心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让母亲活着的时候,让她住上暖屋子,用自己的体温为母亲暖上一次热被窝。 睡觉不愿意出被窝儿,是因为被窝儿内外冰火两重天。在被窝里睡觉以后,被窝里边已经暖意融融,越睡越暖和、越睡越香,外边仍然是寒气袭人,手一伸出被窝儿,感觉就会给冻掉。即使半夜里上厕所,也是照样不愿意出被窝儿,实在憋不住,也是匆匆忙忙完事就跑回来,回到被窝儿以后,赶忙将被角捂严,把头缩进被窝里面,用呼吸找回来刚刚散去的热量。 我中学毕业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的那年,正是冬天打场的时候,年轻觉就大,天刚麻麻亮,睡得正香,感觉好像刚刚用身体才把被窝暖热,东屋住的老队长敲门喊:“快起来吧,拿叉子去场院打黄豆…….”。 说心里话,那功劲儿,真想骂老队长几句。没有在那个年代农村生活过人,可能不会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年轻人睡觉正香的时候钻出热窝儿心里该是啥滋味。当时想,没有办法啊,谁让咱脱生差地方了,如果在城市里肯定不会遭这个罪的,只好不情愿地爬出来,去冰天雪地里干活。那个时候,感觉热被窝就像恋人一样,十分可亲,愿意亲近它,愿意和它依偎在一起。 人一辈子没有离开被窝的,不管是凉被窝,还是热被窝,被窝一直陪每个人到寿终正寝。同样,人最喜爱自己的被窝,也赋予被窝美好的愿望。当时在农村就有这样的习俗,青年人结婚的当天晚上,要给新媳妇捂被,也就是叠被窝。捂被有讲究的,一定要找全活人,所谓“全活人”就是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老太太。老太太给捂被的时候,要在新媳妇的被窝里撒把核桃,一边撒一边嘴里叨咕着:“和和美美”,有的撒把桂园,也叨咕:“祥贵团圆“,撒把红枣,撒拔栗子,嘴里叨咕:“早立子”,撒把花生,要叨咕:“男孩女孩花着生。”或者说:“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各个地方风俗有的不尽相同,但人们充分利用汉语的谐音文化,表达人们祈求幸福吉祥,快乐欢欣的喜庆心情。 时代发展了,棉花被,羽绒被,蚕丝被不断更新,被窝的重量和感觉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年月里,乡下老百姓一般都睡浆的棉花被,这种浆的棉花被是当时的物资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每个人家生活都很困难,做一床被要花很多的钱,为了延长被面被里使用年限,都用饭米汤“浆被”,用棒槌敲,做出来被硬棒棒的,特别是冬天盖到皮肤上,钻心地凉,和现在的羽绒被,蚕丝被是没有办法比的。也有很多人家做不起太多的被,加上孩子多,好几个孩子晚上盖一床被,因为抢被盖,常常哭闹着打架。夫妻之间为了省被,图个睡热被窝也都盖一个被,久而久之习惯了,夫妻睡一个被窝一直延续到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夫妻睡一个被窝约定俗成为一种文化,时至今日,假如,两口子不睡一个被窝,外人知道了,常常会说是两口子感情出现了问题。这种夫妻睡一个被窝现象在外国是很少见的,可能是发达国家富裕的原因决定的吧。 人一辈子在被窝里度过一半的时间,每个人的苦辣酸甜被窝里都有记载,你想心上人或者受委屈的时候在被窝里哭过吧?我白天高兴的时候,在晚上想起来也偷偷地在被窝里笑出了声;她要亲近自己孩子或者孙儿都会说:“快进我被窝,让我搂搂你”……. 被窝,梦的港湾,爱的锚地,幸福的伴侣。 被窝,让爱和幸福在这里永驻,让美梦在这里延续,延续,再延续……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