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话说鄱阳人讲普通话
正文

话说鄱阳人讲普通话

宁宏翎

中国地大物博,56个民族,语言种类也达到了80余种。鄱阳是1个人口达160万余人的大县,辖有29个乡镇。各乡镇方言土语也很多。因此到县城做事的人大多数讲的是普通话。

正宗的鄱阳镇人曾经在早些年特别反感讲普通话,认为讲普通话是“打官腔”。要不就是蔑视来自乡镇的人,说讲普通话的人是“乡下人”,不会讲“饶州话”。而“乡下人”也反感县城人的白眼,反转身就会骂鄱阳镇人是“饶州鬼子”,笑谈鄱阳镇人“鱼”、“肉”不分,“县”、“乡”莫辨,“汤”、“蛋”相混。在鄱阳,曾因为讲普通话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生疏,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笔者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亲眼目睹了一次因为“打官腔”而引起的不愉快事情。

我当时任凰岗工商所所长,承担维护经济秩序职责,对棉花市场进行监管,严禁私人擅自收购。当时乡政府也有棉花收购任务,我和全所干部职工在河西路段查扣了一东风汽车的棉花,依照当时的政策必须 送交县棉麻公司收购,恰在这时当地乡政府领导发话不让放行。为此,我打电话向县工商局领导求助。当时县局一位分管局长是军转干部,平时说的都是普通话。当地乡政府主要领导是鄱阳镇人。分管领导接到我我电话后,马上赶到了凰岗工商所。我把当地乡政府的领导请到了工商所办公室召开协调会。我介绍完各自的职务身份后,分管局长就向当地乡政府领导进行政策宣讲。没想到,分管局长还没说三句半,就被乡政府领导打断了:“打什么官腔,不就是一车棉花的事吗!”结果一场协调会就因为“打官腔”闹得不欢而散。

事后,我向乡政府领导解释:“我们局长是从军队回来的转业干部,他跟谁都是讲普通话的,他是诚心前来协调解决问题的,绝对不是什么‘打官腔’。”乡政府领导一听,连忙说:“欠好意思,是我误解了,有机会我一定登门访问,向他赔礼道歉。我支持你们的工作,这一车棉花,你们送县里收购,处罚归你们工商局,收购数量抵我们乡里任务。”至此,一场“打官腔”风波终于得以平息。

所谓“打官腔”是指故意刁难人,故作姿态,装腔作势讲话,不为民办实事,体现出一种衙门作风,这种官腔与人民坚持了距离,甚或会令老庶民反感。如果地方公务员说官话“打官腔”,患上官僚主义之疾,推广讲普通话,就有违初衷了。

现如今在鄱阳讲普通话已悄然变更蔚然成风,这是一股温馨之风、文明之风、和谐之风,在我的生活周围当中有不少积极推广普通活的先行者,他们不再被人们视为“打官腔”的另类了。随着外商来鄱阳这片热土投资,随着央企华润洪客隆大型超市以及洋企“肯德基”进驻鄱阳市场,这些企业就地招收员工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求会讲普通话,工作时必须 讲普通话。同时每年还有几十万来鄱阳国家湿地公园参观旅游的旅客,人们一见面就是讲普通话。如果再讲“饶州话”,人家听懂得吗。所以,此时讲普通话不仅仅是文明的体现,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记得有一次加入某单位举办的座谈会,主持人要求与会者发言,一律讲普通话,与会者感觉耳目一新,整个会议召开得和谐温馨。后在餐桌上各自自报家门时,发现与会者全都是鄱阳当地人。于是有人提议,既然大家都是鄱阳人,那就讲家乡话吧,一时吴音楚语风生水起。这事给我很大的触动,我觉得,讲普通话就像丰水期的鄱阳湖,波澜 壮阔,四通八达,广交朋友;讲家乡话就像是一口水塘或是一座水库,蓄满的是乡情、亲情、乡音,令人音韵悦耳。笔者也曾经当过几年兵,第一次探亲回到鄱阳时,听到家乡话,那种亲切是刻骨铭心的。听到满街的吴音楚语,从内心意识到回家了。

中国人有浓重的乡土情结,大多数人以说家乡话为美德。对那些发达后“荣归故里”时满口“官腔”的人,当地人都会用“饶州话”俗语在心里骂道:“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现如今讲普通话是改革开放的需要,而乡音始终会存在。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只是注意场合 ,遇到家乡人就讲家乡话,遇到外地人就讲普通话,这样一来,交往起来自然和谐、愉快,其乐融融。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