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端午是一个念想
正文

端午是一个念想

王建福

早上上班,看到办公室女同事的桌子上,多了几朵洁白的栀子花。哦,端午节又要到了。

小时候总是很盼望过端午。

端午前后雨水总是比较多。湿漉漉的空气里,栀子花的香味儿在汉口的小巷里徘徊。母亲把一把细索线系在高靠背椅的靠背上,脚边,是一盆白玉似的糯米和一盆碧玉似的粽叶。母亲的手在灵巧地翻飞,很快,椅子靠背上,就挂满了一串串长长的、尖尖的粽子——母亲称之为“牛角粽”。粽子在锅里咕嘟,粽叶的清香溢满屋子,久久久久不肯散去。

然后,姐姐接母亲的班,坐在靠背椅前,在椅子背上系上一把彩线。姐姐的手在灵巧地翻飞,很快,一个个漂亮的小网兜就编好了。我们这些小弟弟,每人都会收到一个。

然后,我们在煮好的咸鸭蛋里挑选最大、最匀称、最光溜的盐蛋,把它装进自己的网兜,挂在胸前,几天,都不舍得吃。那时的盐蛋真是好吃:剥开盐蛋一头的蛋壳,用筷子挑开细嫩的蛋白,一汪红油咕嘟咕嘟就往外冒。蛋白是嫩嫩的,羊脂玉一样细腻。蛋黄是沙沙的,如同油浸的蟹黄。唉,现在再也找不到那么好的盐蛋了。

再然后,老爹回了,提着一大把艾草、菖蒲,把它们挂在门窗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那是用来调酒的雄黄。有时,还会带回几个不会炸响只会冒烟的雄黄弹,端午节的中午,把雄黄弹点着,扔在床底下、柜子角落里,黄黄的烟就会弥漫开来。老爹说:“夏天,家里不会有毒虫出没了。”

端午节的好饭似乎都是放在中午吃的。有些讲究的地方,比如江浙一带,这餐饭是要吃“十二红”的:红苋菜、红油盐蛋、红烧肉、红烧鱼、烧大虾等等,等等。那不是普通人家可以办到的。在我家,只要条件许可,饭桌上一定会有五花肉烧鳝鱼和炒苋菜,而且里面都加很多新鲜的大蒜头。烧鳝鱼里的大蒜头特别好吃,又粉又糯。吃饭时,老爹会喝一点雄黄酒。孩子们不能喝,老爹把我们一个个拉到怀里,给我们的额头、耳朵上点几点雄黄酒,说是这样毒虫再也不敢咬我们了。那一天,在汉口的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好多额头上画着“王”字的小男孩满处跑;你也可以闻到从小女孩胸前那些菱角粽子形香包中挥洒出的浓香。

小时候的端午很难忘。2009年的端午节,朋友之间互发祝福短信时,我给大家写了一段短信,勾勒了我的儿时记忆:

端阳是母亲手里碧绿的粽叶。

端阳是父亲杯中金色的雄黄。

端阳是姐姐长发上飘香的栀子。

端阳是哥哥龙舟上呐喊的声浪。

端阳是小弟胸前晃荡的盐蛋。

端阳是老屋门楣上如酒的艾香。

端阳,年年岁岁的端阳,

你是亲人间连绵不尽的念想。

在广州美院教书的三哥收到短信回复说:这条短信有文化。其实哪里谈得上文化?在我这里,端午只是一个很珍贵的念想。“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心中还镌刻着关于父亲母亲的那么多美好回忆。

说到文化,倒是想多聊几句。端午节的来历,版本很多。今年又冒出一个“砖家”的歪理邪说,说端午不是节日,是个祭祀日,是祭祀投江死去的屈原、伍子胥等人。这真是太离谱了!端午又叫“端阳”,盖五为阳数,五月初五是重五,是极阳,百病萌生,百毒萌发,所以古人在这一天都会打扫清洁,熏雄黄,挂艾草菖蒲,做香包,防病驱毒。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又据《幼学句解》:“端午为蒲节”,即端午节用菖蒲泛酒以避毒。在《梦梁录》中则记述:“五日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是要求大家这一天都要洗澡的。所以用今天的话说,最初的端午节,大概可以叫做“全民卫生节”。再以后,人们把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比如赛龙舟起源营救投江的屈原,包粽子是扔进水里祭奠屈原等等,是因为屈原正巧是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也是因为他是个好人人民要纪念他。这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代表了人民的意愿,但绝不是“砖家”们的狗屁胡说。

我也有个“歪理邪说”。我以为,常年辛苦劳作节俭生活的百姓,发明几个节日祈求平安,顺便找点乐子,把自己放松一下犒赏一下,与家人热热闹闹团聚一下,这也许才是端午节的真正来由。你若是看了沈从文先生关于湘西水手们端午节划龙舟狂欢的描写,你就会相信我的这个猜测。现在的中国人节日多了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要过,外国的节日也纷纷进口内销,正是因为现代中国人压力太大,太辛苦,需要发泄一下、放纵一下。同时,借着过节的机会,和平时没有时间见面的亲人聚一聚,把平时没有时间问候的朋友问候问候,也挺好。

所以,小时候盼望过端午节的我,到老了还是盼望过端午节。这个念想,每逢端午将至,就浓烈地流连徘徊在我与亲人、朋友之间……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0: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