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浙南梁祝”演绎未了情——撩开松阳古县“沈张”情史的面纱 |
正文 | “梁祝化蝶”的传说,感人肺腑,妇孺皆知。而在享有“浙南桃花源”美称的松阳县,在南宋末年也发生了一桩堪与“梁祝”媲美的爱情悲剧,几百年来一直在民间传唱:沈佺与张玉娘从小由父母订下婚约。长大后,他们成为人人称羡的郎才女貌的一对。后来沈家家道中落,沈佺也无意于仕途,张家有悔婚之意,遂称玉娘不招“白衣婿”。沈佺被迫随父前往京都赶考,竟考中榜眼。但天有不测风云。沈佺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去世时年仅22岁。噩耗传来,玉娘悲痛欲绝,而此时父母却欲替她另择佳偶。她坚决不从,为寄托哀思,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创作诗词,被后人列为“宋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身心遭受重创的玉娘终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几年后抑郁而逝。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 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凝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这是著名女诗人张玉娘创作的《山之高》。山高月小,月色皎皎,由景及人,忧心悄悄,形象地写出了一位多情的女子热烈眷恋的情绪。对爱情执着追求,矢志不渝,相思共明月,表达了女子期盼美好爱情,并决心从一而终。 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催人泪下,感人肺俯。在享有浙南桃花源美称的千年古县——松阳县也出现一个类似于“梁祝”的动人爱情故事。人称松州“梁祝”。讲起爱情的悲剧,还发生很早,很早…… 著名女诗人张玉娘(1250—1277)与英俊小生沈佺(1250—1272)的凄惨爱情悲剧,却是真人真事。他们刻骨铭心的不了情,激发了后人的灵感,创作出不少文艺作品。 南宋末年,古老的松阳县城官塘道,白龙圳小溪汩汩流过。有一户书香门第,姓张,名懋,当过地方官,中年得女,父亲为女婴取名玉娘,字若琼。张父把她视作掌上明珠。其母又接连生下妹妹京娘,弟弟玉龙,后来抗元战死襄阳。少女时代,玉娘度过了一段颇为快乐的幸福时光。父母有心栽培闺女,配上两位丫环霜蛾、紫娥。春风得意马蹄疾,踏芳郊,赏桃花,荡秋千,填诗词。古松阳的许多名胜古迹如迤逦的松荫溪,恢宏的延庆寺,道气森森的卯山,等等,她都游玩过。贵族少女的生活造就了她才华横溢。另一大户人家沈元也在同年同月同日娩出一个男孩叫沈佺。祖上是湖州人宋状元沈晦嫡系七世孙,系张玉娘的表兄。张沈两家交谊甚厚,来往密切。父母为他俩从小订下婚约。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光阴如箭,日月如梭。十几年后,女大十八变,玉娘出落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且善诗能文;沈佺风流倜傥。俩人一起游玩赋诗作画,说不完的恩恩爱爱,道不完的卿卿我我。沈佺赋诗一首“赠玉娘”以示爱意:“隔水渡仙妃,清绝雪争飞。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迤逦的松荫溪,恢宏的延庆寺塔,热闹非凡的古市,道教名山卯山,留下了他们的诗迹。 一天,沈公子以拜访张父为名,入香闺,与玉娘成为闺中好友。玉娘见沈公子长得一表人才,心里开心。由于俩人熟悉,说话投机。那只鹦鹉看见沈公子到来,就说:“沈公子来了。”玉娘一听,乐开了怀。诚邀他入里坐。玉娘说:“佺公子,你如今长大了,京城去过没有?”佺回答说:“玉娘,我正准备随父到临安(杭州)赶考,求取功名。”玉娘说:“佺公子真是少年有大志,鲲鹏展翅,定能高飞。”佺答道:“多谢表妹鼓励,我对考试充满信心!”玉娘见心上人如此有出息,不免暗喜,一颗芳心托付给他了,只不过害羞没有表达出来。人面桃花相映红,沈公子见张姑娘长得如花似玉,皮肤白白净净,不高不短,不胖不瘦,凌波微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见了如此标致少女,不禁心摇神动。郎有情娘有意,一来一往,一举手一投足均有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两人目光一接触,如电光迸发出火花。她脸通红,头一低,想避开沈公子的目光。沈公子也知趣退出,踏歌回家。这一片刻时光,胜过千言万语。啊,美妙的爱情就这样发生了。 天有不测风云。后来沈家家道中落,却无意仕途。玉娘父母欺贫爱富,自称已有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似有悔婚之意。沈佺为排解心中苦闷,随父前往京都——临安赶考,竟却考中榜眼。沈家父母喜上眉梢,期待着官运亨通。可是,人有旦夕祸福。由于劳累过度,沈佺竟卧病在京。玉娘闻讯寄诗一首“山之高”安慰情郎:“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有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本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却不料沈佺染疾而死,年仅二十二岁。噩耗传来,玉娘痛不欲生,满腔悲痛化作诗句流露在纸上,其中赋悼亡诗“哭沈生”:“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玉娘父母欲替她另择佳偶,即有权有势的公子王权。王公子托媒前去张家,张父母也有这个意思,想攀高枝,早就想荣华富贵。可是,张母向女儿传达这个信息时,却碰了一个软钉子,玉娘坚决不从。沈公子的离去,玉娘悲痛交加,身心遭受到巨大创伤,终日以泪洗面,神情恍惚。为了寄托哀思,张玉娘把所有的精力用于创作诗词。内容有闺房情思,也有爱国佳作,更主要的是缅怀沈佺。沈公子死后不久,日见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玉娘在睡梦中感到沈公子来到身边,喃喃细语说:“玉娘,我来看您了。”玉娘回答说:“我不会有负于公子,愿死后与你共赴黄泉。”沈佺又说:“玉娘,我先去了。”从此,玉娘常常郁郁不乐,苦闷异常。六年后,恰逢元宵佳节,县城街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玉娘父母出去观灯凑热闹,欲召女儿同行。玉娘称病婉拒,面对青灯,烛光摇曳,凄凉撩人,忽见沈公子出现,他说:“玉娘宜自重,希望您不要背弃盟约。”语毕,人不见了。玉娘悲痛欲绝,自言自语说:“沈郎为何离去?”她的病情日益加重,凄惨地离开了人间,与沈公子到阴间去续生死恋。玉娘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八岁。霜娥悲伤过度一个月后忧郁而死。紫娥自言自语说:“主人已去,留我有什么用,还不如殉主去。”她也自杀身亡。那只鹦鹉日夜悲鸣,拒吃食物死去。为感玉娘忠贞不渝的爱情,家人都感到她死得太悲惨了,征得沈家同意,玉娘与沈佺合葬于县城西屏镇官塘门外枫林地里。墓称“鹦鹉冢”,中座为玉娘沈佺合墓,左冢安葬紫娥、霜娥,右冢安葬鹦鹉。将墓田新筑墙垣围环粉饰,栽竹种梅,以表其贞。兰雪井依旧,见证了女诗人的悲情人生。 张玉娘囿于松州一隅,父母在,不远游,未曾出远门。大家闺秀式的生活,使得她的闺怨诗有特色。一代文坛闺秀张玉娘短暂的一生创作诗117首,词16阕,而其词则每首皆佳,收集在专著《兰雪集》里。兰即兰花,天下第一香;雪即白雪,洁白无暇。此集收入清朝《四库全书》别集类存目。世人以其诗才杰出,推举她是“宋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其诗词的出色可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媲美。她的诗作“山之高”三章盛传于京师,大有洛阳纸贵的地步。可见当时人们对女诗人的喜爱。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女诗人曾一度默默无闻。可后来为什么能传颂一时呢?这要归功于剧作家——孟称舜先生。他不余遗力地弘扬张玉娘的人品和诗词,建祠编剧,刊印推广《兰雪集》,使后世知其事,传其诗,功不可没。爱国诗试举一首《王将军墓》。宋将军名远宜,松阳人。宋亡,与元兵战于望松岭死之,遂葬此。 岭上松如旗,扶疏铁石姿。 下有烈士魂,上有青兔丝。 烈士节不改,青松色愈姿。 欲试烈士心,请看青松枝。 爱国诗数量不多,有《塞上曲》、《塞下曲》描写铁马秋风扫匈奴的壮举。在她笔下,有二十就从军的普通战士《从军行》,有“慷慨激忠烈,许国一身轻”的“幽州胡马客”《幽州胡马客》等。丈夫以忠勇自期,妇人则以贞洁自许。 孟称舜(1603—1657),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子塞,自幼聪敏好学,擅长戏曲诗文,明末秀才,后加入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先生创立的枫社,成为“玉茗派”骨干。他笔耕不辍,创作颇丰,一生共创作剧本10种。现存7种,以《娇红记》、《花人面》等剧著名,其中传奇剧作《贞文记》凄婉动人,堪称《梁祝》第二。孟称舜是清顺治贡生,任松阳教谕六年。在松阳期间,政绩卓著,大力整治积弊,集资办学,振兴松阳教育,修学建田,并初见成效。 值得称道的是,他一接触到松阳女诗人张玉娘的诗词作品,兴奋不已,酷爱张玉娘的人品文心,为张玉娘与沈佺“梁祝式”的爱情悲剧洒一掬同情之泪,为复兴张玉娘诗词文化作出很大贡献。他从沈氏宗祠里得到《兰雪集》,有诗117首,词16阕,集资刊印出版,连子女也参与此项工作,广为流传,被著录于清朝《四库全书》别集类存目。他曾到张墓凭吊,发现坟墓荒芜,耽心久被湮没,于是联络各界人士筹资修复官塘门外枫林地鹦鹉冢,墓地购田三亩。墓周植松以表其贞,墓前建亭立碑志之,余地挖塘植莲以象征“其处淤泥而不染之节”。冢后又建一座两楹三间的贞文祠。并亲自撰写祭文《贞文祠记》。中堂设置张玉娘牌位,塑贞女及丫环霜娥、紫娥、鹦鹉像于前殿,耗费巨资,其功莫大,可惜此墓在“**”中被毁坏。如今,贞文祠尚存,摇摇欲坠;兰雪井犹在,却已破败不堪。 孟称舜宣传历史文化名人张玉娘的功绩,松阳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今辑录孟称舜《鹦鹉墓》诗一首,借崔灏《黄鹤楼》韵,以飨读者:“青云夜载美人去,鹦鹉朝来堕翠楼。鹦鹉一去春寂寂,荒城千载云悠悠。香魂欲问梨花月,幽思空余芳杜洲。兰雪有辞君莫唱,夕阳烟树不胜愁。” 松阳人以独有的方式爱了这位女诗人七百多年。每年都有人游览位于官塘门外的鹦鹉冢遗址。兰雪井犹存,井水清澈,随着时间的流逝,贞文祠一带已成民居与菜地。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那一段苦涩的历史;蜿蜒的路径,枯死的古枫似乎都在悲叹年轻女诗人张玉娘凄惨而又坚贞的坎坷遭遇。毗邻的县医院院内新近建了一座纯石料的兰雪亭,宁静淡雅,以寄托今人的哀思。使这处残败的史迹又有了动人的意境。 残冬的松阳温暖如春。我缓缓走过鹦鹉冢的角角落落,仿佛听得见历史的低语。新建的居民群象阵阵巨浪从南面、从东面、从四面八方压来,压迫得残败不堪的鹦鹉冢不敢呻吟,压迫得枫树林已经消失,差一丁点儿,连鹦鹉冢也将不复存在。这种局面是可喜,还是可悲?是可忧,还是可叹?!此时此刻,我不禁泪流满面,深情地哀悼巾帼女诗人并赋诗一首《鹦鹉冢》。 鹦鹉冢,官塘道。不识玉娘羞花面,唯见兰雪泉边草。霜摧古枫风折莲,玉娘死时正妙年。香魂一缕随风散,人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梁祝情,洁如雪。 散落于各地书刊上的张玉娘研究文章可见她的历史价值。他们在研究张玉娘诗词时想到玉娘故里揽胜,亲身感受到女诗人的魅力所在。张玉娘的人文景观弥足珍贵。历代文人弘扬张玉娘的文章,需整理出版,供大家欣赏。女诗人的人文精神,将代代相传,魅力无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