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护城河畔——岁月划痕之四十六 |
正文 | 护城河畔 ——岁月划痕之四十六 保定五中紧靠护城河,1963年我考上五中后上学放学都要从桥上经过。如果走双彩街就要经过健民桥,印象中我经过的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而叫五中桥。那时还是木桥,桥下支的是木桩,桥面铺的是木板,桥边立的是木栏。别看是木桥,上面也能跑汽车,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学校的学生偷了省委某部门的小汽车,就天天开着从桥上跑。 它改名可能是在1973年,那时拆了木桥建了个砖石拱桥,而桥西有第一医院、263医院,所以起了个“健民桥”的新名字。 我经过木桥的时候,常趴在栏杆上看河里的小鱼儿——一种柳叶大小的小鱼儿。我小时候曾到北关的河里用罐头瓶捞过这种鱼,结果由于站脚的地方太滑,鱼没捞着,人倒掉到了河里。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捞鱼没问题,就又玩起儿时的把戏——用绳子拴一个罐头瓶,瓶里放些饽饽渣,然后将它沉到河里,过一会儿再将它提起。这次里面还真钻进了小鱼儿,我也总算是实现了一回“摸鱼梦”。 如果走西大街,就要过西门石桥,然后向北,走河沿儿到学校。 西门石桥位于保定旧城的西门之外,是保定旧城通往火车站的唯一通道。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之前曾是南连九省,北至京畿的要冲之地。可它实际上只是一座不大的石桥,长也就7米,宽也就11米多。桥面由巨型条石铺成,桥身由两个石砌长墩支撑。别看它简单原始,可很结实,从明代重修后一直使用至今,就是通过12吨以下的汽车都没问题。据说,明代重修之前它也是一座木桥。 下了西门石桥向北走,右首是护城河,左道是一片民居,会做熏田鸡的梁同学的家就在这里。过了这片民居,就是我们学校的高围墙。在围墙的东南角上有几个不知什么人掏的小洞,利用这些小洞可以翻墙进入学校。可我一般不翻,因为害怕被老师看到。 那时护城河还没有砌石头护坡,下边近水的地方长着一排大柳树,树上经常会传出清脆婉转的鸟叫。仔细看,会发现树上有一种比麻雀秀气的小鸟,有淡绿色的羽毛,不停地叫,不停地跳,显得活泼可爱。我们都叫它柳树串儿,后来知道它叫柳莺。 树下经常可以看到打鱼的人,走上几步就撤一网,打上鱼来就放到一个篓子里,他还带着秤呢,随打随卖,绝对新鲜。 偶尔还能看到撑着船放鱼鹰的。那鱼鹰长得介于鸭子和老鹰之间。它的身形和爪子近似鸭子,可犀利的眼神和带勾的嘴巴又像老鹰。它通身黑色,有黑衣杀手的气概。它在水面游动的时候看似淡然,其实正悄悄观察着水下的猎物。一旦发现猎物,它就头一伸,整个身子都扎入水中,不一会儿它就会衔着一条鱼浮出水面。鱼鹰本来以鱼为食,可捉了鱼却呑不下去,因为渔人在它的脖子上系上了绳子。不过渔人也不光让鱼鹰白干活儿,有时会解开绳子喂一些小鱼,以资鼓励。通常一只船上载五六只鱼鹰,看它们比赛似地捉鱼,也是很惬意的事情。 柳树的根就扎在了水里,有时树根下会突然水花翻动,听人说这是树根下的泥鳅在闹腾。 柳树下的草丛里通常都藏着青蛙和蟾蜍。它们都静静地趴在水边,一有动静就会“咚”地一声跳入水中。不过那时候我们都不称它们的大名,而叫它们菜蛤蟆、疥蛤蟆。 树的周围通常还藏着鳖,那时我们也不这样尊称它,而是叫它王八。它们都选择能见到阳光的地方趴着,有人说那是在晒盖儿。听到有动静,它们也会“咚”地一声跳到水里。在我的印象中它们是不会跳的,但我感觉它们下水时非常迅速,就像跳入一般。那时候我还没有保护动物的意识,看到什么都想捉,觉得河边晒盖儿的鳖那么好玩儿,就想捉一个养养。可程同学说,王八咬人不松嘴,剁下脑袋都不松,我就心生怯意,想捉而又不敢捉了。 但高年级同学中有勇敢者,在柳树下的一个洞里捉了一只大个的,盖子有烙饼那么大。拿到学校放到了传达室的脸盆里。脸盆就放在了学校大门口,我们看了个够。后来有老师要走了,说给家人治什么病。那时候王八不仅名声不好,还被人们认为不干净,一般都不敢吃。母亲曾说,王八肉是花儿的,吓人,要吃得晚上关了灯,摸黑儿吃。不过也有说鳖肉能治病的。 大概是改革开放之后,鳖的地位才大幅度提高,成了高级滋补品,也有了更专用的名字——甲鱼。这名字叫的好,可以理解为身上带甲的鱼,也可以理解为品质达到甲级的鱼,更上档次。不过赵本山实在缺乏与日俱增的精神,还在小品《拜年》里直呼它的小名。 要说鳖的数量,我们学校的这个河段儿总体较少,最多的地方是保定红二师操场的那个河段儿。学校组织我们学游泳的时候,我和程同学等经常去保定八中门前的护城河里练习,途中就经过这个河段儿。我们走的小马路在河的东侧,红二师操场在河的西侧,由于西侧河边很少有人打扰,便有不少鳖在河坡儿的水边晒盖儿。我和程同学经常是边走边数,能数到三四十只是寻常事。不知为什么,看到它们那么惬意地晒太阳,我们心里就不痛快,往往会找些砖头瓦块投过去攻击它们。一旦砖块落到它们身边,它们照例会“咚”地一声跳入水中。 大概是1964年夏天,老师让我们准备游泳裤衩,说要组织我们去保定市游泳池游泳。我跟母亲要钱买了一条,红布做的,侧面开口,开口处分为两片儿,片儿的边儿有锁了边儿的眼儿,用于穿系。由于两片儿间的缝隙可以调节,所以不管胖瘦都可以穿。另外,还有罗纹布的,是在腰部系带的,显得更高级,但也更贵。班里只有旺同学买的是这种裤衩。女生们则买的是连体的游泳衣。 老师带我们去的是保定市游泳池,就在保定市体育场的西南角,与西边的红二师隔河相望。保定市游泳池有大、中、小3个池。小池的水深仅没膝,是幼儿们玩耍的地方,不适于我们。大池最深的地方达2米多,要进去还得考试办证,我们还没资格。我们只能去中池,它浅的地方过腰,深的地方过胸,正适合我们这些不会游泳又想学游泳的人。 老师给我们讲了注意事项和游泳要领之后,就让我们下水自己游。女生都下到了浅的一边儿。而我们男生都下到了深的一边儿。这是我第一次下水游泳,站在水中被水荡得忽忽悠悠,心里很不踏实,脚一离地儿身子就上浮,而一上浮身子就无法把控,立即整体下沉,我顿时慌得两脚乱蹬,迫不及待在要找到池底站住。不过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我慢慢熟悉了水性,敢在水中行走了。等我们第二次去游泳的时候,就敢互相追打,在水里玩儿捉迷藏了。 去游泳池游泳是要买门票的,一场2个小时,5分钱。我们几个想学游泳又不想花钱的同学就想下河学游泳。 我们学校的边上就有河,水也清,可我们不敢在这儿游,怕被老师发现。我们班一位姓张的同学就因为在这儿游泳,被学校的大喇叭广播批评过。另外这儿基本上没有人游泳,我们判断可能是因为不太适于游泳而没人来。后来听说,会游泳的人多去府河(我们都叫它南关大河),学游泳的人多去八中,我们就去了八中。 八中边上的水比我们学校边上的水要多,这是因为八中护城河的下游有一座水闸。此水闸是为引水入城而修建的,俗称小闸。我们学校在水闸的下游,自然水要少些。与之对应,八中附近还有一座水闸叫大闸。保定护城河的水来自保定西部的一亩泉河、候河、白草沟,三河在八中附近汇合后改称府河(因保定市曾称保定府,故名),从城南流过。为使部分河水转向绕行人工挖掘的护城河,人们又在府河上修了一座水闸以抬高水位,这座水闸就俗称大闸。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增强了城市的防御能力,还带来了美景风光,上谷八景中的“西刹秋涛”和“鸡水环清”就与此相关。 保定八中所在的地方,原来是明代修建的灵雨寺的一部分。当年灵雨寺前水面开阔,平日波光粼粼,雨季波涛滚滚。而此处又建有大闸,河水从闸上飞流直下,涛声不绝,秋雨后更是声闻数里。因此此景便名为“西刹秋涛”(灵雨寺在古城之西)。不过我小时候此处的水面已不开阔,但闸口处涛声依旧,旁边还建有磨坊。 由于护城河上游的一亩泉河又称鸡距河(此河源头除有一亩泉,还有鸡距泉),所以护城河这道清水绕城的景色就叫“鸡水环清”。 我们到八中那块儿游泳的时候,水已微带绿色,不能清澈见底,但还没有什么污染物,因为鱼啊蛙啊都活得很好。我听程同学说,那儿的水里还有一种很怪的生物,叫“蚂皮”,能往人的肉里钻,还不能往下揪,揪断了断在里边的不会死,还会继续钻,就更出不来了,所以有些害怕,不愿下水。他说,不用怕,只要用鞋底子拍,把自己的肉拍肿了,它就会掉下来。后来,知道他说的是蚂蝗。蚂蝗粘在人身上是为了吸血,不是为了往肉里钻,并没有钻到身体里面去的危险。 八中前面的那段河,水底平坦,河的中部也就齐胸深,一般不会淹到人,确实是学习游泳的好去处。但因为有了这样的好处,游泳的人特别多,跟澡堂子差不多。还有不少女孩儿在那儿游,又吵又闹。所以我们游得并不痛快。 后来,我们听说府河里游泳的没这么多人,就想转移阵地。可一扫听,那儿水深流急,容易淹着。那儿的“大湾(发音为万)”、“小湾”,总淹死人。听说“湾”下面有坛子坑,肚大口小,掉进去就出不来。还听说府河里有淹死鬼儿,会拉人淹死作替身,以解脱自己。听到这些,我们谁也没敢去府河,就在八中边上凑合着游。 程同学学游泳比我下得功夫大,参加了游泳池的短训班。还记得他讲过培训时怎样抱着浮板练打腿。他学会之后就毫不保留地教给我。我觉得蛙泳好学,就重点练习蛙泳。 在八中那儿练了几次没有会,可有一次在游泳池游泳时我突然就会了,能稳定地浮在水面划水前进。我这才知道,学游泳首先要找到感觉,一种敢于浮在水面、能够浮在水面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才算迈过了学习游泳的门槛。 经过进一步练习,我很快就能一次游100多米了。此时程同学已考入大池,他鼓励我也去考。他说,考大池可以选择连续游200米,也可以选择连续游100米,再举着一只手踩水1分钟。你能游100多米,再练练踩水就没问题了。他在中池教了我半天儿,我就学会了。 考试时教练卡得并不严格。我们大人孩子一共十几人一起下水,游一个来回之后,报200米的继续游,我们几个报踩水的就上岸跑到深水那边下去踩水,也就踩了三四十秒,教练就让我们上来,去办深水证。 办了深水证之后,我游泳的兴趣更浓了,只要手里有点儿钱,就想去游泳。那时一个星期上六天课,我就瞄上了中午午休的时间。夏天时下午3点上课,我吃完午饭后不睡觉,立即往游泳池跑,游到2:40左右,再赶紧换上衣服往学校跑。 可一上课困劲儿就上来了,脑子成空白,眼皮往下掉,实在撑不住了,我就把课本打开,戳在课桌上,趴在课本后面睡觉。只要睡上几分钟,我的困劲儿就能过去,再听课也就有精神了。 其实课本根本不能把人完全遮住,老师肯定知道我在睡觉,但老师从来没有叫过我。 可后来中午游泳的人越来越多,下午上课睡觉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事就被学校领导知道了,于是上课前班主任就来检查——在我们的胳膊上划一下,出白印子的就是去游泳的,要给予批评。这样一来,我就只能星期天去游泳了。 自从考上大池之后,我就只去游泳池游泳,而不去河里游了,因为大池的水特别干净。游泳池虽然紧靠护城河,但从不注河里的水,只注地下水,加之大池游泳的人比较少,所以池水一般都很清亮,尤其是换水之后,更是清澈见底。只是换水后水特别凉,下水容易腿抽筋儿。 另外,就是护城河的水却越来越不干净,八中那块儿的水变成了浓绿色,水面有了浮萍。我们学校边上就更差了,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个荆编厂,在西门石桥北边一点儿的护城河里泡荆条,把河水弄得又黑又臭。后来护城河就翻河了,鱼都跑到水面,引得周围居民都来捕捞。再后来鱼没有了,只长蚊子。后来蚊子也没有了,只剩下黑黑的臭水,它成了排污的臭水沟。此后,下河游泳成了遥远的过去,要游只能去游泳池,想抒发“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是找不着地方了。 当时,我除了去保定市游泳池,有时也去南关公园游泳池和东关公园游泳池。同院的全哥则基本都去南关公园游泳池,我去那儿经常碰到他。那个游泳池有个3米小跳台,我敢从上面“戳冰棍”,但从不敢头朝下地跳水,因为看到过程同学“扎猛子”头部碰到池底,擦破了头皮。 护城河充当臭河沟大概得有三四十年,直到2007年保定市搞了护城河还清工程之后,情况才有了好转。但想要恢复到当年清水绕城,能下河游泳的程度,还得继续下功夫。听说保定又在搞大水系工程,竣工之后能彻底改变保定市的水污染状况,那就盼着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