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祖坟?苑陵?武丁——岁月划痕之三
正文

祖坟?苑陵?武丁

——岁月划痕之三

在我的故乡饶阳县东关村,姓苑的村民互相间都是亲戚。听父亲说,这些苑氏村民往上推若干代,就是一家人,有一个共同的老祖宗。人们都管老祖宗的坟地叫祖坟,祖坟地里不光埋葬着老祖宗,还埋葬着他的后人。我的爷爷就埋葬在祖坟地里。

我没有去过祖坟,但知道母亲肯定去过,因为她曾讲过一件很可怕的事,就是深更半夜由祖坟往家里跑。

她说,那时族人中有人得了“壮克”,其症状是犯病时处于不清醒状态,还与不存在的人交谈。这听起来像精神分裂症一类的疾病,应该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可那时村民遇到这种情况都去求“大仙”(巫婆神汉),我的家族也不例外。“大仙”看过后说,是遇到了故去亲人的灵魂。这位“大仙”挺人性的,不愿对患者亲人的鬼魂大动干戈,而是建议自行化解。他给出的化解的方案是:夜里到坟上去烧纸,跟鬼魂讲清阴阳两隔的道理,恳求他不要再来骚扰自己至爱的亲人。他还强调,一定要夜里去,烧完纸后要立即就往回跑,不能回头。

母亲就参加了这样的活动。她说往回跑时能吓死人,因为总觉得后面有人在追。至于效果,母亲说并不明显。

父亲肯定也去过祖坟。因为他说过,他给我爷爷上坟时,还要拜谒老祖宗。村里的其他亲戚也这样做。

他还跟我说过老祖宗的来历,那就是来自山西。他说祖辈传下来的话是“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大槐树的全国大移民是在明初,由于元末明初战乱不断,中原各省赤地千里,人烟稀少,而山西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及其儿子的根据地(察罕帖木儿就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父亲),社会比较安定,不仅自身人口增长快,而且有大量难民流入,人口过于稠密,所以明初先后组织了18次由山西向全国的大移民,以促进中原各省的经济恢复。据说移民的出发地就是山西洪洞的大槐树。这样看来,我们老祖宗迁徙到东关都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后来,大概是60年代,父亲调到保定市供销社前屯中心店工作,离商店不远有个村叫苑七里店,村里的人基本都姓苑(我同连的一位苑姓兵团战友就是这个村的)。父亲找到了老苑家的根据地,非常高兴,因为他走南闯北,很少碰到一个地儿聚集这么多姓苑的,于是就和这个村的人攀上了亲戚。很快,他就从这儿又获得了苑姓人迁徙的新信息,并兴奋地告诉了我。

他说,这个村的所在地原来是个码头,宋代时有苑姓的人在此居住就逐步形成了这个村。由于村子距当时的保州城七里地,所以就叫苑七里店。

对于这个村的老祖宗的由来,村里人有这样的说法:以前,姓苑的人都生活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苑氏家族。为防止因管理者有私心而离心离德,他们一直由没有成家的十几岁的女孩来管家。

一次皇帝出巡,不巧与苑氏家族出殡的队伍相遇。皇帝看到这队伍长得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挡了圣驾,心中不悦:“这是些什么人,万一和朝廷有二心,怎么办?”一打听,敢情是苑氏家族。为了免除后患,皇帝想出个主意,让出殡的队伍劳军,借机加害他们。苑氏家族的当家人赶紧安排,很快就把事情办妥。皇帝没想到这个大家族的当家人竟是个小女孩,更没想到她把劳军的事办得那么圆满。他更嫉恨了,借口女人出面是对皇帝不敬,下令杀戮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皇帝的军队大开杀戒,顿时血肉横飞。面对突然降临的灭门之祸,苑氏子孙惊恐万状,四处逃散。苑七店的人说,他们的老祖宗就是在那次杀戮中跑到这里的。

父亲说,如果此事当真,没准东关村的苑姓老祖宗也是这四散中的一支呢。可我却感觉太过离奇,不可信。

1993年我担任《保定市报》工交部主任的时候,曾采访过当时的市体改委主任苑占铸,他说,咱俩名字太相近了,机关的人都认为咱们是哥俩儿。苑占铸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说,要真是哥俩儿就好了。这么一谈我俩感觉非常亲近,不由就谈到了苑姓的问题,他竟然也讲起了苑姓人遭到杀戮的传说,虽然情节不尽相同,但大意差不多。不过他讲得更具体了,时间是明代,地点是保定清苑县。听着更像真的了。

他还说,他对自己能接触到的苑姓人都很留心。现在不少姓氏的人都在寻根问祖,而苑氏还没听说有人做这件事,让人遗憾。听上去他自己似乎想做这样的事。

苑占铸老兄后来是否做了此事我不得而知,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的一位叫苑振熙的本家却很早就在研究苑姓的起源、分布及辈分等问题。1998年他在网上发布了一些研究成果,我也因此知道了我们老苑家的宗族脉络。

据说,这位本家后来是中华苑氏宗亲会名誉会长,还组织编写了《中华苑氏渊源》一书。这本书由临沂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苑朋欣,临沂大学图书馆部主任苑朋山两位本家编著,2011年4月份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应该有更多的有关苑氏的资料,可惜我还没有看到。不知苑占铸老兄看到否。

此书的目录中有“苑陵故城”一章,人们都说苑陵故城是苑氏始祖的封地和居住地,不知书中是怎么考证和定位的,反正苑陵故城已成了我心中的圣地。

苑陵故城位于河南省新郑市以北18公里的龙王乡古城师村东北角。秦汉魏晋时此地为苑陵县,隋时并入新郑县。2013年5月,苑陵故城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苑振熙任名义会长的中华苑氏宗亲会是2010年5月15日成立的,成立大会就是在新郑市召开的。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苑氏宗亲代表还特意去瞻仰了苑陵故城遗址。看来与会宗亲代表们的想法与我是相通的。2011年3月20日,河南省的50名苑氏宗亲还在苑陵故城举行了河南苑氏宗亲祭祖仪式,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土文物加以证明,但河南的本家肯定是认定此事无疑了。

苑氏宗亲们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基于文献资料。据说,在中国唐代谱牒姓氏学的专著《元和姓纂》中有相关记载,可我没有这套书,就查阅了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网站,里面有苑陵故城的介绍:“据《元和姓纂》记述,商代商王武丁曾封其子文于苑(即苑陵)为侯爵,世称苑侯。”另外,我还查了《中华小字典》(《辞海》编辑者汇集1936年版《辞海》单字部分编辑而成的古汉语字典),其载:“苑,姓也。殷武丁子文,封苑侯,其后以为氏。”

既然文献资料有记述,当地文物部门也认同,河南的本家这样认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苑侯姓子,名文(苑侯的父亲武丁姓子,名昭),所以苑姓出于子姓,苑侯不姓苑,他的子孙才姓苑。

据说,子文被封为苑侯之后,就在苑这个地方筑城而居,也就成为了苑陵城建筑的开端。这样算来这座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目前,苑陵城已成遗址,东墙、北墙保存较好,西墙、南墙保存较差。城垣东西长2300米、南北宽1700米。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城墙高9~16米,墙基宽13~32米,黄土板式夯筑,层次分明,夯窝清晰,绳纹、陶片举目可见。

据新郑当地的学者调查,苑陵故城周围生活的人基本都是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来的外地人。那苑陵的原住民都去了哪儿?他们为什么不固守自己的家园呢?这位学者研究分析认为,可能与西周初年的武庚复国失败后遭强制迁徙、东晋十六国时的战乱逃离、隋唐时运河启用而地位下降(隋时苑陵县被撤并)迁徙、宋元时期的战乱逃离有关。

历史上的苑氏家族这么多灾多难,口口相传地留下“灭门之祸”的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华苑氏宗亲会成立后,一些地方还成立了分会。整理家谱成为分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河北沧州家谱资料就有“永乐二年(1404年)由始祖兄弟三人和亲叔伯兄弟二人一行五人,从河北保定清苑县苑家桥迁于山东”的记载,由此看来苑占铸所说,可能有一定的根据。另外,一些分会还组织了祭祖活动,如2011年清明节,北京分会就组团去河北保定苑七里店墓园祭祖扫墓,这样看来苑七里店也算是一个苑氏重要聚集区了。

虽然苑氏宗亲一致认为始祖是子文,河南的苑氏子孙在苑陵故城祭祖时,牌位写的也是“苑氏始祖子文之灵位”,但人们对子文的事迹却知之甚少,因为文献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看来要想知道始祖的文治武功,只能等着新的考古发现了。

不过这不大紧,因为我们始祖的父亲武丁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正是武丁的“武丁中兴”,将商王朝推向极盛,成为当时世界级的文明大国。更重要的是,“武丁中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文明至此成熟定型,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都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

比如,建立了成形的官僚机构和制度;建立了完备的军队,征服了周围的方国,初步奠定了华夏疆域;完善了分封制度;甲骨文成熟,成为汉字源头;创新青铜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崇祖尚神,迷信巫术,影响至今。

就按现在的标准看,武丁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好干部。他年轻时遵从父命,到民间劳动,体验生活。继位后,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晚年率群臣灭蝗灾,最终积劳成疾病逝。

另外,武丁在任用干部上也是值得称道的。当时是奴隶社会,贵贱分明,等级森严,可他却用了一个奴隶做相。

这个奴隶叫傅说,被任用之前在傅岩那个地方“版筑”,也就是打墙。据说,傅说精通“版筑”技术,后来就主持了宫殿、宗庙等大型建筑的建造。这样看来,苑陵城的建造用的还是他老人家的专利呢。

武丁虽然知道他非常有本事,但也不敢直接任用他,而是编造了一个“上苍梦中推荐贤能”的谎话,作为提拔的依据。当时的人特别迷信鬼神,所以傅说也就被人们接受了。

傅说不负众望,辅佐武丁完成了中兴大业,成为“武丁中兴”功臣。荣誉也接踵而来,被视为贤相的楷模,被称为圣人,甚至成了天上的星星。

傅姓的人说傅说是中华傅氏的始祖,这样看来,傅姓与苑姓还是很有渊源的了。

说到武丁,就不得不说妇好,因为随着1976年妇好墓的发掘,妇好的名气越来越大,风头都要盖过武丁了。妇好是武丁的妻子,也是“武丁中兴”的功臣。她既管军事,又管祭祀,而这两件事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事,可见妇好在当时发挥的作用有多大了。

据说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军事家,不仅具有指挥才能,而且武艺高强,她使用的铜钺就重达9公斤。这是在墓中出土的,上面就刻有“妇好”的字样。据说现存甲骨文中有关妇好的记载这达200多条,其中有记载说妇好曾率领多人的军队抗击入侵。

有学者认为那次的入侵者是古印欧人的一支,与征服印度的雅利安民族有关联。如果妇好战败,商朝人有可能与印度的原住民一样,成为种姓制度下的贱民,中华文明也可能因此改变方向。万幸的是妇好胜利了。

据说,妇好去世后,武丁非常伤心,就把她葬在了自己的宫室旁边。但他还不放心,担心她在幽冥中没人照顾,先后把冥界的妇好许配给了3位先王,他这才放了心。以这种方式体现一往情深,今天的人可能费解。但我们的先人特别信神信鬼,他们可能与我们有不同的见解吧。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