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那年,徒步去北京(十三) |
正文 | 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游香山 在动物园汽车总站等去香山的车。 看北京人慢条斯理吵架,既不红脸,又无脏话,到底是天子脚下,大家不敢随便撒野。 护城河也有人游泳,看来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原生态的野游,不喜欢在游泳池游。 等了好一会,车才来。 端王坟,成了一块大菜地,也算是充分利用资源了。“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倒也适得其所。“虽 然流放中的端王,一直受到朝廷的供养,甚至到了民国,还享受政府的补助,并且还免不了有些不喜欢洋人的人,时不时去崇拜一下这位敢跟洋人开仗的王爷,但从 此以后,这一家子在历史上基本上就没动静了,曾经剑拔弩张,气势汹汹的王爷,再也没见有什么钢火,一点脾气都没有。现在看来,在当年的满清王爷中,端王肯 定不是最混的一个,也未必真的很保守。但是,一个废立机缘,把他推到了政坛的漩涡中去,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幸的是,由于利害的原因,他起的恰是 一个特别糟的作用,差点把国家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摘自张鸣《庚子年,有个端王爷》) 我们到了香山门口,他们还没来。 过了好几分钟,他们四个骑自行车飞驰而来。 有一个男生是初见,赵介绍说是清华的,有许多令人发笑的故事,但很遗憾一路上他们也没跟我们讲讲。 走吧,这里离公园入口还颇有一段距离。 香山红叶到处都在卖,应该买点做个纪念。 进山后,首先到静翠湖,远远的立着一座琉璃塔。一大群外国人走过来,其中有一位还友好地跟我们打招呼。 缆车,上山道其实只有五百米,我们一口拒绝了坐缆车。两位男生和唯一的一位女生坐缆车上去。 我们三个徒步登山,走惯了平路,终于尝到了爬陡坡的艰难,前面就是鬼见愁了,再加一把劲,就到了山顶。 在峰顶转了一圈,遥望远处的玉泉山,你想到了彭大将军那次“从朝鲜秘密回到北京,径直赶往西郊玉泉山,求见毛泽东。此时,毛正在午睡。这种情况下,是不允许任何人打扰的。彭因军务紧迫,不顾警卫人员的劝阻,闯门而进。”他最后的人生悲剧其实多少跟这次“白日闯宫”有点关系。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他们继续坐缆车下山,我们继续挑战自己,看谁先下山。 气喘吁吁跑到山下,比他们的缆车先到几分钟。不过逞强的后遗症是接连两天只能在家休养生息。 大家会师一处,在静翠湖旁边捧清泠的山泉水洗脸,透心凉。 我以为准备出山了。 实际上这里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这才是香山真正的迷人之处。 随处可见的小木屋,竹子做的门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和李在这古色古香的竹门前合影,留下此行极为有限的几张相片,(我们两个合影是唯一的一张,另在桃花坞照了一张六人合影照) 双清别墅。过其门而不入,可惜那两条清澈的泉水毫无踪影,难道是跟着伟人一起飞升了。 此地果然山清水秀,一派江南风光,难怪伟人呆在这里就不想走。 香山寺,只见寺名高挂,却不见寺庙,亦无和尚,空空落落,人迹罕至。 慢慢的,我迷恋上了它空空如也的静好...... 原来此处也是八国联军造的孽,断壁残垣,历历可见。 在一座有了年纪的四方台上,大家坐了歇息,清风徐来,心旷神怡。 在下山道上,买了几张红叶明信片。真正的香山红叶要等到十月以后了。 再次与他们挥手作别,此后至今一直无缘得见,我们曾经的萍水相逢,虽如香山红叶飘落,但在记忆深处,却散发着暖暖的馨香。 回到“家”里,快四点了,肚子又咕咕叫了。 于是大家一起做菜做饭。 又来了一位老乡,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整天背着一个书包,一幅很勤学上进的样子,言行举止却颇为洒脱随性。 快吃饭时,来了一对博士夫妻,博士面容苍白清瘦,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说话不多,学问蓄在淡泊里。其夫人亦显一脸贤惠,与其相得益彰。 还有一位是阿林请来的大厨,很健谈,性格活泼,开朗,是个开心果。 都是老乡,且多在风华正茂之时,一边吃,一边指点江山,其乐融融。 只是室内增加了一层热度,外面没有一丝风,恼人的阳光还不断往里钻。 大家比试用筷子夹花生米,我的成绩居中,背着书包的帅哥大显身手,勇夺冠军。 对比路上的风霜苦难,如今的我们简直是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吃了饭,大家继续在宿舍内打牌。 阿林借了十几本关于宗教的书,我翻了翻,读不进去。 然后就睡啦。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