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志愿填报的人生启示
正文

人生是一场博弈,博弈无处不与我们相遇。而些许的次序何许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与境遇。

对于中国公民来讲,高考可能于每一个家庭都不默生,考生的志愿填报更可谓是对家长的一次新的考试。为了让普通人都能简洁明了地懂得什么是策略,就先谈谈“高考志愿填报效应”吧。假设每一高校每年在甲省招生的计划名额是确定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也都能在网上查到往年在本省的录取的情况,包括每年的填报志愿人数,各分数段录取人数。这样,考生考试完后,就会预估自己的高考分数,同时还要预估本省可能的最低录取分数投档线。这样考生在填报自愿时,就存在一个1对N的博弈。在面对某一具体的高校时,就面对着填报还是不填报的选择。每一位考生(包括家长的意见)选择有如下前提条件的限制:每一位报考者面临的信息只是某一高校以前在该省的录取情况。根据自己的预估分数是达到当年可能划定的录取分数线。同时还要了解该高校在该省的投档分数线。因此,考生只能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归纳出此次填报自愿的行动策略,没有其他人可能填报自愿的信息可供参考,除非高招办人员的违纪所为,向特定考生故意泄露了天机,也就是说考生之间在填报自愿的过程中,是不能相互充分交流信息的。在这个博弈过程中,每位考生都面临着一个同样的困惑,即如果多数人预测填报志愿的人数由于往年填录比率较大,那就决定不填报该校,因此使得今年的填录比率反而会更大;如果多数人预测填报志愿的人数由于认为往年填录比率较小,今年填报的人数一定会小,因此就决定填报该校,也因此使得今年的填录比率反而会大。反过来,如果多数考生预测由于往年填录比率小,今年填的人会多,因此选择不填报,这样今年该校的填录比率会更小,此时,他们的预测也错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出正确的预测,必须知道其他人如何做出预测。但是这个问题中每个人的预测所根据的信息来源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而并不知道别人当下如何做出预测。这就是“志愿填报效应”。

“志愿填报效应”核心思想在于,如果我们在博弈中能够知晓他人的选择,然后做出与其他大多数人相反的选择,就能够在博弈中取胜。当人生遇到困境时,多多做些改变的设想,多去与周边人的思维相悖,也许这样你才能真正认识自我,才能最终改变自己。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6: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