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豆腐的人生随想 |
正文 | 豆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食品。豆腐能够烹调出无数的可口食物,当然豆腐也是一种经济、环保和绿色的食品。制作豆腐的人从不浪费丁点原料,既使泡过黄豆和压制豆腐挤出的水也可拿来制作可口的姜面条或逍遥糊辣面。让人从豆腐的随想中获得无数的感悟。 俗话说:只有“过剩的饭菜,没有过剩的豆腐”。说的是豆腐发粘了可以压制成豆干,豆干粘了可以制作卤干子,或干粹放置在烟道口不几天就成了香熏干。而豆腐放置久了没来得及制作豆干,就让它腐败成臭豆腐,更是香甘可口,回味无穷。 记得78年高考我名落孙山,被集市上的一家小国营饭店的经理看中,要我拜他为师,我因此做了三月有余的厨房学徒。那时,每天清早起床炸油条,贴火烧,打豆腐。对于白案几乎是无所不知,因此对豆腐的制作工艺甚是熟悉。 制作豆腐前要将洗好的黄豆用清水泡它一个对时,然后早起,赶着罩着双眼的小叫驴,拉着石磨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将豆浆倒在一口大铁锅内用柴草烧到中间的泡沫开花(温度约为80度左右),立马转入到一个陶制水缸,慢慢均匀地点入水卤,并用一个干净的木勺子往一个方向搅拌,当豆浆开始出现絮状沉淀物,就用人工缝制的棉套将水缸包得严严实实,让豆乳在恒温状态下静止沉淀,约莫半小时,一缸豆腐乳就算制作成功。接着就将腐乳勺入木制的模板,在豆腐自然成型的过程中,再根据豆腐的含水情况适当加些配重的木块,让多余的水份自然受压溢出,豆腐就算制作成功了。当然,闲下来之后,师傅还要催促将手搓成型的豆渣放进麦杆做成的发酵床,让其周身长出厚厚的白色针丝霉菌,上好的豆渣干就算制作好了。 在学做豆腐的过程中,我算是位不守规矩之徒,背着师傅,试着用从汉江挑来的河水,饭店院中的井水和饭店旁边的池塘水分别浸泡黄豆,或化卤,或止沸。我得出用饭店旁的池塘臭水制作出的豆腐更是晶莹可口,真有“馨香异兰麝,色白如牛乳”的同感。凡是品尝过我制作的豆腐的人都乐意多买几块。我猜想,也许因为那池塘的臭水里吸收、沉淀了数百年制作豆腐而流入的多余卤液,里面含有一种天然的腐卤成份,或者是一种能够促成豆腐成絮的未知真菌或微生物。你不得不对自然界的很多奇妙惊叹不已。我也就立志想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豆腐王。 真是事与愿违,三个月后,师傅通知我回家,不让我再来饭店。后来,我得知是生产队长阿三麻子与饭店经理达成了一个协议,约定由阿三麻子的堂侄到饭店替换我做学徒,饭店里的垃圾交由生产队,生产队每天给他的堂侄记六分的工分。也许这就是我刚成年时遇到的最大气愤与不平,但我没有任何责怪的语言,向师傅深深地躹躬后收拾行李回家。师傅安慰我说:“行行出状员,你这么机灵,何愁没前途”。师傅的安慰让我深知毫无回天之力来改变局势。看来我这辈子不是豆腐王的料,也不能为周围的村民制作“一身清淡七分水,通体晶莹四面光”的可口豆腐了。 回到家后,无法向家人诉说,躺在床上毫无言语,胡思乱想,偷偷生着闷气。大姐以为我怕吃苦不愿再当学徒,拿着拇指粗的藤条向我的背部使劲抽打,我只能用被子盖着头,含泪不语,我越不说会,大姐就抽打的越发厉害,我实在忍受不了,就大声哮道:我要上学,我想上学。而大姐说,哪有钱供你上学,老父亲呆在医院,实在没钱供你上学呀。你如何这么不懂事理。我说不用家里的钱,不用家里的钱,我就是要上学。 第二天,我又回到了久别的学校,利用星期天到学校周边的村前屋后拾破烂,拣废品,以此解决我复读时的生活费与零花钱,从此很长时间不愿再吃那可口的豆腐。对于一位为一日三餐发愁的贫家子弟来讲,豆腐毕竟是一种奢望,一种值得品味的高档。 “须知淡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长”。今天不再做豆腐王的梦想,也不愖回首怜悯那位走街窜巷的破烂王,但一粒黄豆可以有多种变幻的人生随想让我入迷,入痴,入醉,那曾经的人生磨难让我更懂得奋斗、艰苦、勤俭与创造的内涵。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