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汉江无情堤有情 |
正文 | 我的老家位于汉江边。原有“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的民谣。但记忆里我的家乡绿树掩映,阡陌交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当然这归功于汉江边弯弯延延,宛如长城的江防大堤将从没臣服的涛涛江水锁在有限的狭长空间,因而我从出生到到现在也没曾见过汉江的水患,见到的或记忆里的只是绿绿的防洪大堤与青青的防洪林。 春天里,堤外是一片麦绿水秀,农耕繁忙,美丽无比的景象;堤内是桃花红,垂柳青,油菜花金黄一片的江南奇观。正如王维所形容的那样“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站在大堤的制高处,面对这幅没有刻意装饰的水墨画,我也忬发出了:“放眼树影疏,荧火飞扬静。月圆向西斜,临波不相映”的自认为绝妙的诗句。 家乡村后江堤的上游不多远处卧着一条金黄色的巨龙,每天搏击着奔腾而来的汉江,将从北而来的涛涛江水,在她游动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往东北向的大拐弯,有说叫“祝堤拐”,有说叫“竹林拐”,我无从考查其命名的来龙去脉,但该处的确是地方政府挂牌的防洪险段。该险段堤外无滩,临江陡险,每年一到汛期,就要人工抛洒大量的的防洪石。防洪石在江水的不断贴岸冲刷与拍打,使得险段处水深达数十米。江水拐弯后,奇形怪状的抛石迎击汹涌而致的激流,又形成了无数的旋窝与浪花,尤如一条从不驯服的“金龙”,碰击着从天而来的涛涛江水,保护着下游的干堤免受冲涮。所以,即使洪峰怒吼而至,我所在的村庄也绝对是相安无事。 汉江堤边也留下了我逃学的身影,或调皮脚丫的泥痕。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在防洪林中捉蜘鸟,拾树枝,在江滩的麦地里挑猪菜,打牛草。稍息之余,时而躺在汉江堤坡吸着青草的芳香,时而感受着阳光的温暖,时而与小伙伴们竟相追逐。江堤上,望着蓝天或繁星,我曾经陶醉,我曾经幻想,我也曾经流泪。 汉江有让我莫名的伤心。记得小时候,母亲时常带我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长跪不起,我茫然不知所措,每每总是将她的衣角拉得紧紧的,生怕她跳江而去。而她也总是无声地诉说什么,以致泪角随着岁月的流逝形成了两道泪痕。我曾为她找个名医,也没能将她的迎风泪疾治疗全愈。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大,慢慢明白了母亲的心思,她本是一位国军家属,因为汉江的无情,在一次桃花汛期,阻碍了信使的渡江而至,她未能如约赶上在汉口大撤退逃往台湾的最后船期,从此与相思和苦难相伴,江汉的无限美景很难让她的脸上出现丝丝微笑,似乎无限的思念只有向江水诉说,也只有江水能够明了她的相思。江水能够带去她的祈祷,江水能够充当她的信使。 而今,母亲埋葬在汉江堤边,那里有儿子逃学的身影,脚丫的泥痕和吟诗的余音,还有那条阻隔她最后船期的金龙相伴,她能够得以长眠安息在她时常诉说的地方……。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