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妄谈读《明朝那些事儿》书后感
正文

最近又将《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七本套)放在枕畔,这应该是第五次阅读该书。余自初中时就养成习惯,不管多晚上床,总要读上几页书,才能安然入睡。

当年明月的这部书创造了当今出版界的神话。

《明朝那些事儿》起于2006年网络江湖,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出书后获“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被翻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书名《明朝那些事儿》浅显易懂,内文用当今通俗的语言和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书没有以往历史文献惯有的枯燥无味,更不是当下那些快餐写手的文章,王大妈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明朝那些事儿》别具一格,史书趣写,当年明月用自己的灵魂还原了历史,而人类在他的历史里还原了灵魂。它注定是史学界和文学界里程碑范例。

余第一次阅读该书是夜以继日,一气读完;后几次阅读,主要是学习当年明月对语言的驾驭和对历史材料的取舍。

特别欣赏他对日本人这段经典的国骂,余摘其精彩片段供友友们解气(第五卷第十三章野心的起始):

“……万历十三年(1585),当万历兄步行拉练到天坛的时候,几千里外的日本正在闹腾一件大事。

丰臣秀吉在京都接受了日本天皇的册封,成为了日本的最高官员——关白(相当于丞相),长达二百余年的战国时代终于结束了。

日本是一个比较喜欢折腾的国家,天皇是挂名的,说话算数的是幕府的将军,换句话说,是手里有兵的人。但自1467年起,由于内部胡搞乱搞,将军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这下子热闹了。

日本的管理体制,天皇下面是将军,将军下面是大名,也就是各地的诸侯,既然天皇没屁用,将军又过了期,就轮到大名说话了。

所谓大名,也没个谱,在那年头,只要你有兵有地盘,就是大名,日本国家不大,闹事的人却多,转瞬之间冒出来几十个大名,个个有名有姓,占山为王,什么羽前羽后,越前越后,土佐中国,上总下总(全都是日本地名),看起来好似广阔,其实许多地方也就是个县城。

说句寒酸话,日本历史中大书特书的所谓战国时代,也就是几十个县长(个别还是乡长)打来打去的历史,更讽刺的是,最后统一县长们的,竟然是个农民。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本来在乡下种地,后来种不下去了,就出去做小生意,正好到处打仗,他就去参了军,在县长大名织田信长的手下混碗饭吃。

偏巧这人种地做生意都不行,打仗谋略倒是一把好手,从小兵干起,步兵队长,步兵大队长,家老,部将,一级级地升,最后成为了织田县长的第一亲信,由于这人长得很丑,和猿猴有几分神似,所以织田县长给他取了个外号——猴子。

当时织田县长已经统一了大半个日本,如无意外,等到其他县长们被解决完,织田兄去当将军,猴子兄应该也能混个县长干干。

可是猴子的运气实在太好,1582年,织田县长在寺庙休息的时候,被一个叫明智光秀的手下给干掉了,据说是因为当晚织田县长嫌送上来的鱼臭,把明智乡长给骂了一顿,于是乡长一怒之下,把县长干掉了(就为这么个破事,心理实在太过阴暗)。日本史称“本能寺之变”。

此时木下藤吉郎已经改名了,他先改叫木下秀吉,现在叫羽柴秀吉(最后又改成丰臣秀吉),日本人的观念是有奶就是娘,改个把名字那是家常便饭,不用奇怪。

这位羽柴乡长正在攻击中国(日本地名)地带的毛利县长,得到消息后十分镇定,密不发丧,连夜撤军回援,日本史称“中国大回转”。

回去之后,羽柴乡长和明智乡长打了一仗,把明智乡长打败了,此后他又再接再厉,在贱岳(日本地名)击败了最强的竞争对手柴田胜家,获得了织田县长的全部地盘,史称“贱岳之战”。

在和柴田乡长的战斗中,羽柴乡长的军队中涌现出了七名优秀的将领,他们作战勇敢,后来被统称为“贱岳七支枪”。

顺便提一下,本人曾经考证过,这七个人中,有几位在战场上中使的是刀,如此说来叫贱岳七把刀似乎也可以,不过人家说是枪那就叫枪吧。

之所以提到这件事,是因为这七支枪里的五支,和后来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有着莫大的关系。

此后,羽柴乡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打平其余县长,最终统一日本,搞定了天皇,改名为丰臣秀吉,并自称为太阁。

丰臣秀吉这个人,内心相当相当之阴暗,自打成功当上乡长,他就一直对天感叹,俺怎么呆在了日本,在他看来,像自己这样的天才,征服个把县城实在显不出威风,只有统一全世界,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当然,猴子兄的目的只限于征服朝鲜,中国,印度及东南亚,这并非他太过谨慎,实在是因为他一天到晚呆在岛上,地理知识有限,不知道什么法国德国,对他而言,世界就那么几个国家而已。

其实丰臣兄并非特例,事实证明,日本国一向盛产心理阴暗之变态者,后来的如近卫文磨、东条英机之流,都是一路货,在他们的心中,从没有什么和平发展之类的概念,总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抢劫的比生产的好,而他们的世界观,也有着惊人的一致: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从爷爷开始,到孙子,再到孙子的孙子,这帮孙子几百年来窝在岛上,做着同一个梦,却始终不醒,实在是难能可贵。(余言:骂得好!先人板板的日本龟孙子 ……)

而丰臣秀吉,就是这些孙子中的极品。

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之后,嘴边开始念叨这样一句话: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这里的唐,就是指明朝。因为唐朝时候,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带走了很多技术、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人一直称中国为唐。

几百年前,无私之援助,全力之支持,只换来今天的野心、杀戮和侵略,所以同志们务必要记住一个道理:扶贫,是要看对象的。”(余言:斗米恩,升米仇,把家底全部送完就好了! 慈大妈说,宁予洋人,不给家奴。可是你们说我们是人民,你们的教条是:为人民服务。 )”

余很反感网络上转载流行的所谓郭某人的经典国骂!中国人骂中国人,算什么能耐?有本事也著书立说,去骂中华民族永远的敌人--先人板板的日本鬼子。

余也赞同他对中华民族优点和劣根的分析(同上):

“……整体看来,日军的战斗力、军事装备、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高到丰臣秀吉足以为之而自豪。

相对而言,日本的对手就有点疲软了。

朝鲜自李成桂光荣革命,成立李氏王朝后,基本就没打过什么仗,所谓“两百年平宁之世,民不知兵”,部队也就是个混饭吃的地方,军事素质极差,连民兵都不如。

虽说在军事上朝鲜十分差劲,但搞起政治斗争来,那是一点也不消停。与明朝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朝廷内部,分成两大派,分别叫做“东人党”和“西人党”,闹了一段之后,东人党又分裂成“南人派”和“北人派”,东南西北都来齐了,足可以凑一桌麻将。

大体就是如此,反正朝鲜是乱得一塌糊涂,指南打北,不是东西(余言:骂得好!朝鲜从头到尾就不是东西。中大哥,该醒喽! )。这么个状况,想让人家不动你,实在是有点难。

而日本的另一个对手,中国,就比较有趣了。

由于没有电报和照相机,加上当年日本穷,衣服也很土,想派间谍混入中国,很有可能被当成盲流遣返,所以关于中国的情报,来源大都要靠倭寇。

而对丰臣秀吉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这样一段对话。

那是在1585年,丰臣秀吉刚刚当上关白后不久,无意之中见到一个人,此人姓名不详,曾在汪直海盗有限公司工作过,为了解明朝实力,他找这人谈了几次话,询问明军实力。

该仁兄是这样回答的:

“当年,我曾经跟着三百多人,到福建抢劫一年,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最后平安而回。”(下福建过一年,全甲而归)

吹完了,这位兄弟还搞了个评论:

“明朝很害怕日本,若日军进攻,就会如同大水崩沙,利刀破竹,无坚不摧。”(唐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

除此之外,他还痛斥了明朝的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老百姓流离失所,老百姓胆小怕事等等情况,总之,明朝就是一软柿子,不捏都会烂。

丰臣秀吉大喜,于是他信了。

应该说,这位兄弟说的可能还是真话,一般说来,去当倭寇的,不太可能是良民,大都是些社会最底层的流氓无产者,对政府不满,那是很自然的。

至于所谓打劫一年安然无恙,也可能是真的,倒不是他有多厉害,明军有多无能,而是倭寇这一行本来就是游击事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真建立个根据地之类的玩意,几天也就没了。

唯一算得上有问题的,估计就是最后几句话了,所谓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事实证明之后确实如此,不过就是换了个主语而已。

但必须承认,丰臣对中国形势的判断大致是正确的,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开国时期的朝气,思想混乱,组织混乱,吏治腐败,除了几支戚家军那样的模范军队,其余的所谓卫所部队,由于长官吃空额,且无人抓训练,基本都变成了农民部队——除了种田,啥也不会。

用战斗经验丰富,基本不怕死的士兵,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去进攻政治腐败,喜欢内斗,且多年不打大仗的明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稳赢不输。

所以丰臣秀吉很乐观——实在没有悲观的理由。

然而他错了,即使他运用经济学原理,把明朝的各种情况输入电脑,用模型公式证明自己必定能赢,他也一定会输。

因为他不懂得中国人。

几百年后的1937年,日本人决定开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输,当时的日本比中国有钱,士兵比中国精锐,武器比中国先进,他们有三菱重工,有零式战斗机,有航空母舰,而中国内地四处是军阀混战,黑社会横行,老百姓大多不认字,还怕死,重工业基本谈不上,飞机能数得出来,几条破船在长江里晃来晃去,且人心惶惶,一盘散沙。

所以他们告诉全世界,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

于是他们打了进来,于是他们打了八年,于是他们输掉了战争。(余言:八年来是他们抵御外辱,扛起救亡中华民族的重担。细数数,那么多是会战,那么多的上将、中将、少将、飞行员、海军等前仆后继,他们同样是中国人,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的祖先!!! )

因为他们不懂得中国人。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

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其实大多名不副实,所谓埃及,所谓两河流域,所谓印度,在历史长河里,被人灭掉了N次,雅利安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莫卧尔人,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原来那套人马了,文化更是谈不上。

只有中国做到了,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数先进性的民族,它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从来不需要想起,也绝不会忘记,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天赋。”

……

只要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或者党,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抹杀!!!

这次阅读,余才将自己有限的明史知识跟书中所写作对照,发觉自己对书中历史人物杨廷和的看法跟当年明月的评价有出入。

通观全书,当年明月对明代历史顶级人物的评价都是用当下老百姓的通俗语言赠之,不用书面的清词丽句,除圣人王阳明外。当年明月对杨廷和、徐阶、高拱、张居正之流的老大,都是用“老油条、老狐狸”等民间词语赞之(全书也只有寥寥数人够资格),如果换成书面正规语言评价,就是:政治家,而非政客。杨廷和和张居正都是神童出身,通过万恶的科举踏上仕途,在中国阴谋诡计无奇不有的官场,他们踩或被踩得七荤八素,过关夺隘,踏着同僚们的鲜血,最后官至内阁首辅。他们都一反明代中央权力分流,实行内阁首辅权力高度集中。

杨廷和拥有立皇帝的权力。在明武宗猝然病故后(年轻,还没有生儿子),他当了大明王朝40多天的家,一句“兄终弟及”就决定了朱厚熜的帝位。

大明王朝皇帝驾崩后的遗诏鲜有本人亲写,都是死后由内阁大臣执笔。明武宗朱厚照的遗诏就是杨廷和写的(明代鲜有后宫干政),余摘录如下(因为这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件:立皇帝):

朕紹承祖宗丕业,十有六年,有辜先帝付托,惟在继统得人,宗社生民有赖。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后熜,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请于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辞,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恭膺大统。

杨廷和终究是一介书生素质,遗诏措辞留下绝大弊病,祸乱嘉靖一朝。因为遗诏没有诏告天下,朱厚熜是承嗣明孝宗(过继给他当儿子)。在嘉靖登基后就开始为自己父母争帝、后封号的家务战争(史称:争礼仪),以至于后来嘉靖跟群臣赌气,二十多年躲在深宫,不见群臣。后有史学家说,明之亡始于嘉靖朝,虽然后有张居正改革兴中,也只是回光返照,延缓了几十年而已。

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清末,连政客都算不上的慈大妈(慈禧太后)在决定溥仪当皇帝时,就说得很清楚:“承嗣同治,兼挑光绪。”溥仪是给同治帝(慈禧太后亲儿子)当儿子的,他的父亲只有同治帝,她同样是正宗的太皇太后,免去后乱。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字奥妙无穷,一字之差,内容就失之千里。因而,余认为杨廷和不能称之为政治家,他当不起“老油条、老狐狸”之溢词,说他是政客又不恰如其分,他应该是一个一流的管家,在明武宗偷跑离宫三月半载,不理朝政的日子里,他把大明王朝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杨廷和只能是一个管家,跟后面万历朝拥有废皇帝能量的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比,他差之远也!

在张居正家客厅就堂而皇之挂着一副对联。

上联: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下联: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这副对联用黄金打造,十分气派共明,但是要换在以前,这是个要人命的东西。因为所谓太岳,就是张居正的字,而众所周知,对联的下半句要高于说半句,这就是张居正的能量。

当然,以上所写这些只是余的一家之言,好在不是博士论文,属三家村夜话之侃,妄言!担待!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