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村恋 |
正文 | 村 恋 ● 许明伟 五一假日,侄子举办婚宴,我又回一趟老家,看到了一个清洁的乡村,美丽的家园。 记得上次回家,是在春雨纷纷的清明时节,行走在那条凹凸不平、泥流横溢的机耕路时,鞋底沾满厚厚的泥巴,举步艰难,衣服也被飞奔而过的摩托车溅起的泥浆沾得脏不像样。妻儿都在抱怨:路太难走,下次要回老家也等铺好水泥路才回。 我心焦急,何时才能硬化路面呢?我要常回家看看年迈体弱的父母啊! 好多时日,我打电话问老爸铺路没有;好多个晚上,我梦见了那条可怕的泥巴路。 想不到,一个月后,这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竟然变成了一条平坦、洁净的水泥道。 从公共汽车下来,站在村子路口,居高临下,整个村子一目了然:村道口边立着一块三米多高的巨石,上面赫然写着村子的名字。离路口不远,是一座大桥连着一条刚铺好的水泥路直通家门,道路两旁是一方方农田,田里长着绿油油的甘蔗,三五成群的蔗农正在蔗地里除草施肥,田边偶见一两条大水牛牯正在悠然的杨尾吃草,牛背上三三两两的白鹤悠闲自在,或亲昵互嬉,或展翅欲飞,道路的那一端是一栋栋楼房,绿树翠竹环抱着。我行走在这条刚铺建成的水泥道上,漫步在这条宏伟壮观的大桥时,看着滚滚而来的江水,心潮涌动,感慨万千。一幕幕屈辱的历史,一段段悲伤的往事,一曲曲感人的赞歌涌上心头。 老家住在一个隔河而又僻静的大山脚下,村民们饱尝了隔江过河的苦头:有被洪流冲走,险丧激流的上学小孩;有挑粮过江滑倒,谷米喂鱼虾的壮汉;有外来探亲,被洪流阻隔,只能隔河相望泪眼汪汪的亲人。父辈们何尝不想建桥铺路呢?但是,在那“一只母鸡辞旧岁,半瓶烧酒过新年”(江天诗)的年代,能有薯芋稀粥填饱肚子就阿尼陀佛了,哪能建桥修路呢? 1984年,在党的富民政策下,勤劳致富的故乡人自筹资金10多万元,捐献支撑、模板一大批,请来建筑民工20多人,乡亲们与建筑民工一道奋战,上至八旬老翁,下有不足十岁孩童参加劳动,寒暑不停,风雨不改,苦战半年多,终于建成了一座长50米,宽4米,高10米的石拱桥,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可是,好景不长,1988年夏,那场特大山洪把大桥冲断了;祸不单行,原来的道路也被别人砌围墙堵死。从此,故乡人过着无路可走的日子,年间大量的八角、肉桂、木薯等物产因道路不畅不能及时出卖而腐烂变坏;出街入市,买肥购物也不得不走别人田埂或钻他人屋檐下出入,苦不堪言。 “要致富,先通路”是全体村民的共识。俗话说,“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此路不同,另辟蹊径。经过大家的出谋献策,实地勘测,反复丈量,终于找到一条能与国道接通的线路,且利用外组的土地很少。确定路址后,组委干部立即发动大家捐钱献地,短短几天时间,就集资近十万元,理清土地赔偿费后,请来钩机两台,民工十多人,奋战几天,便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机耕路。可是,那条断路奔流的百鸡河让村民们头痛不已。钱已很难筹措了,村民们已是倾囊而出,尽力而为。而建造一座长达50多米的大桥,耗资不少。就在村民心急如焚,万般无奈的时候,2011年,村委干部来了,乡党、政领导来了,区扶贫办的同志也来了,他们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带来桥梁设计师和施工队,经过半年多时间奋战,一条长50米,宽4.5米,高3.3米的钢筋水泥高架桥便把断路连接,把党群的心连起,把致富的希望升起! 如今,桥已建好,路已通了,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他们炼山植树,垦荒种蔗,禽畜并养,发展多种经营,八角、肉桂、木薯、甘蔗等物产一车车运往集市,远销各地,而从外地也不停的拖沙拉砖运钢筋水泥来建房起楼,硬化地面,美化家园。一栋栋楼宇竞相媲美,款式千秋,一排排绿树争奇斗艳,苍翠欲滴,一张张笑脸挂满幸福和喜悦。村民们住上洋楼,用上了彩电、冰箱,买了摩托车,有好几户甚至买了小车,但是,他们并没有满足现状,在十八大春风的鼓舞下,他们的目标更高,追求更远。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