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书乐(27)听鲍鹏山讲座《孔子的教育》 |
正文 | (之一) 鲍鹏山教授的讲座设在上海市浦东图书馆。图书馆离我家较远,坐公交车也要一个多小时。下午一点半,天气有些阴,微风轻拂,下着如烟似雾的细雨。我在小区门口坐上公交车,公交车沿路绕河而行,河上不时有小船摇过,水面拖起一条长长的波纹,小鸟轻轻掠过,随船而飞。宽阔的道路两旁郁郁葱葱,树叶墨绿清脆,含珠欲滴。道路中间的隔离带有无数的花朵,红的耀眼,黄的娇嫩,紫的典雅,让人目不暇接,呈现出一派江南暮春景色。 图书馆坐落在浦东新区前程路上,气势恢宏。从外面看就使人震撼不已,进去看更令人叹为观止。图书馆造型纯净、简约、大气,建筑呈六面体,高大气派。据介绍,该馆占地面积约3公顷,总建筑面积达六万多平方米,有地下两层和地上六层,总高36米。藏书约2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所有这些,都使我这个“刘姥姥”有进大观园之感,大开眼界。我想,这样的建筑,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习条件,小县城的人做梦也达不到,无怪乎人们要往大城市挤,这些优质资源多让人羡慕啊。 我这是第二次去。前几天我第一次去时,用儿子的借书证借了四本书(一次可借十本)。我去图书馆前,就上了图书馆的官网,看了相关介绍,见有鲍鹏山讲座的预告,很感兴趣,想去听一听。便记住了时间,安排好工作,我一定得去听。 我知道鲍鹏山的名字是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他在电视上讲《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我几乎每天都看。去年,我又看了他根据讲座编写的书《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觉得不错,有些感想,写了一篇《读书乐》笔记。现查资料:鲍鹏山,男,1963年出生于安徽六安市。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潜心研究先秦诸子,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有十余部著作。 记得以前我在太原住时,经常到山西大学听老师们的讲座,他们谈古论今,针砭时弊,给我以很大的教育。近几年,没有机会再听名家讲座了。我知道,他们在讲座上讲的和在电视上讲会不大一样,讲座会讲得更好,更有趣,更深刻。我不是名人崇拜者,也不是追星族,但还是想见一见鲍鹏山真人,想听他少了官腔的真知灼见。这次听了他的讲座,还真是受益匪浅。他的讲座随意而谈,敢言非官方所言,敢讲非主流所讲。让人耳目一新。他讲的生动有趣,幽默之处让人忍俊不禁。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言之有据。但从我的认知来看,他讲的有些东西,理论成分多,属纸上谈兵,是书生所言,难以落地。 他讲《孔子的教育》,第一句话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很糟糕”。其原因,现在不重视“道”的教育,而这个道就是“价值观”。我认为,现在也不是不重视“道”的教育,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都开有思想品德课之类,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见。而问题是现在没能建立起人们能从心底接受的,具有普世意义的,在现实中能有价值的“价值观”。 他讲孔子为什么要搞教育时,认为教育的两大基本职能是:(1)传承并发展人类文明,(2)传承并创新人类技术。第二点好理解,重要的是第一点。他主要讲“传承并发展人类文明”,从人生的三个层次展开:1、技术:谋生—— 养活自己;2、知识,谋智——认知世界:3、价值:谋道——认同价值。其中,重点是“价值”。价值,也就是价值观,而所谓“价值观”这个东西,古今中外出现了不少,都难以认同。 鲍鹏山老师讲的三个层次, 我认为:第一,技术是必须的。一个人连自己也养活不了,何谈其他;第二,知识可多可少。世界上没有绝对无知识的人,也没有绝对有知识的人。知识的掌握只是多少而言,也不是多多益善。一个人知识少,不一定就生活的不幸福。知识也不是像某个时期宣传的那样,知识越多越反动。第三,有价值观,要谋道,要认同价值。这就是理想的境界了,知易难行,价值如何能认同? 先让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占主流的所谓核心价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价值是“仁、义、礼”后来有人又加了“智”和“信 ”。其核心价是“仁”,那什么是仁?孔子讲“仁者爱人,以“仁爱”为价值取向。在某个时期的核心价值是“大公无私”“与“战天斗地”,以“无私”和“斗争”为价值取向。西方的核心价值是“自由、平等、博爱”,以“博爱”为价值取向。现在提出的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国家富强为奋斗目标。 我们对照孔子和西方的核心价值,都是以“仁爱”为中心。现在的核心价值恰恰少了“仁爱”这个词。其实,这是由某种理论决定的。这种理论把人按个人财产的占有量,分成阶级类别,并要一个阶级来统治或消灭其他阶级,再达到无阶级的“大爱”,但目前。仍有阶级的差异,仍在所谓阶级社会中,那就只能有阶级的爱,不能有无阶级的“博爱”。这种理论从本质上讲,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斗争哲学”,这种斗争哲学其实也具有“普世价值”,彰显和鼓动了人的另一面。当然,现在也讲和谐,但在好多时候这种和谐是功利化的,被曲解和滥用了,于是在网上遭到了恶搞,变得面目全非。 我认为,现在人们不是没有价值判断,也不是没有“仁爱”的思想,而是得不到彰显,不敢有“仁爱”的意识。因为诸多历史和现实的现象,使人们不相信社会能和谐,不敢相信自己会被博爱。现在好似人人自危,事事提防,人们已不敢以正确价值来判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了。因为那样,不是被人嘲笑,就是吃亏上当。在老百姓眼里,现实胜过理论一千倍。现实如此,什么是“道”不“道”的,有什么用。 既然如此,又能怎样,还得教育。现在,真还需要有鲍鹏山老师讲的“孔子的教育”吗? 2014年4月27日于上海浦东瑞和乐巢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